标题 | 远去的农具之十九:薅锄 |
正文 | ![]() 薅锄是一件主要用于山坡地锄草的农具。薅锄面形如打开的一把纸折扇,顶部锄脑上装一镰刀把粗、五尺长的细质木锄把,它与锄面成三十多度的角,锄把用刀刨光,用玻璃片、磁片刮得无一个小棱,还要用砂纸打磨光滑。时间一长,双手反反复复摩擦,汗渍入木,锄把更加光滑发亮,这样薅锄用起来,手掌皮肤无论老嫩不伤手了。薅草时,双手一前一后握住锄把,双脚一前一后站立。在给洋芋、红苕、苞谷、黄豆等庄稼锄草时,土质不会很板结,薅锄不用举起,贴地面,手上用暗力,锄面入土一两指深,掂量住劲向后平行拖拉一两尺远,用锄面的底面再向前一推,草根铲断并从土中置于土表皮上,一锄挨着一锄,薅锄两角须巧妙、准确薅掉庄稼苗根上长的草而又不伤及庄稼根须。薅草时需选天气晴朗之日,薅掉的草经几个小时太阳照射,便可使其死掉,否则草又可能活过来。薅锄还可用于和泥、和灰浆,往土圾里上沙、土、农家肥等。 地里种的苞谷须薅两次草。头道草,通常要在农历四月中旬;二道草,大多在农历六月上旬,这个季节各种野草疯长,同庄稼争夺土里的养分。苞谷已长得高过人头,叶子相互交错在一起,太阳大、气温高,加上苞谷林里无风,穿长袖衣服,太热,一会就浑身被汗水湿透;穿短袖衣服吧,苞谷叶子会把手臂上拉出一道一道的血口子,身上的汗水浸到血口上,蜇得人火火辣辣的痛。我中学毕业那年的夏天,在生产队劳动,第一次亲历了给苞谷薅二道草的农活。十几个人排成一排,一人负责近两米宽的地,速度慢了就把你丢在后面了,还好,两边的人看我不熟练就多薅一点,我的任务少了,这才赶上大伙的速度。经历了这种劳动也才能真正感悟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意境。那年冬天,生产队搞农业学大寨,在河滩上抬田造地,我和大姐、二姐三人一辆人力车,负责把土装上车,再把车推到两里地外的河滩新造地里,每推一车,有一姑娘在那发一张票,黄昏时收票统计数量,按票记工分。两姐姐用薅锄把土勾入土圾,我把装满土的土圾提起来倒入车箱里,几下就装满一车,然后把薅锄放在车上面,我推车,两个姐姐一边站一人搭手,到了倒土的地方,抬起车把,把土倾倒下去,倒不尽的土用薅锄勾。放工时统计的票我们比别的车多了许多,队长他不认为是我们干得快,方法对头,反倒怀疑是发票的姑娘与我两姐姐关系好,给我们多发了票,第二天把发票的姑娘换成了别人,还说发票姑娘徇私舞弊,结果第二天还是我们的多,我大姐放不下这事,去与队长理论,结果吵了一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土地包产到户,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不仅把水田全插上了秧,坡地平坦一点种了洋芋,坡度大点的都种了苞谷。有个星期天我与妻回她娘家去玩,正赶上她家请了村上三十多人薅苞谷头道草,听说是“打锣鼓草”,我也来了兴致,加上过去我也薅过苞谷草,我也就拿上薅锄去给苞谷薅草。“打锣鼓草”是山里农民给薅苞谷草打“歼灭战”的一种形式,一面山坡全种的是苞谷,人少了仅薅草要用好长时间。为了抢天时,须短时间里薅完,几十人一字排开,一鼓作气薅到地头。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激发劳动热情,就有了“打锣鼓草”这种形式。请村上的歌把式三四人,一人胸前挂着一面小鼓,一人提一面大锣,另一人拿一小勾锣,还有一人手握一幅?,立于薅草赛口前三四丈远的地方,唱“花鼓子”,每唱完一句,便敲打一阵锣鼓,唱打节奏明快,极有韵味。唱词有本章,也有现编现唱的,听现编现唱极有趣,引逗得大家笑声不断。如歌把式发现有人草没薅尽,喝道: 薅草没薅连根草,一场雨来又活了; 烈日下面汗挥舞,竹篮打水白费劳。 见大伙薅草速度都快,有人慢了些拖在了后面,随口唱道: 大雁飞翔不离群,干活就要多鼓劲: 莫学地角懒蛤蟆,一步三停急煞人。 这一唱,落在后面的人耳热脸红,不好意思起来,加劲往前赶,拼力追上前面的人。 为给大家鼓劲,唱道: 各位把式把劲添,眼看太阳到山边, 快快薅完这块地,薅到前面吃午饭。 吃完饭,众人休息一会儿,又敲打起锣鼓唱道: 吃了饭来快上坡,莫在路上歇脚窝, 人挨草长节令过,荒了庄稼划不着。 众人拿着薅锄起身上坡,继续唱: 吃了烟来忙起身,莫把黄土坐成坑, 坐瓷黄土不长苗,坐断龙脉草不生。 到了地头,接着唱道: 吃了烟来把赛排,快把赛口排起来, 两边排起人字路,中间又排钓鱼台。 “打锣鼓草”人累是累,薅草出活,人的精神也蛮好的。那次我还见识了有人拿的薅锄,口面一尺二寸宽,重是重,薅一锄是一锄,用起来特别带劲。 与其它的农具一样,薅锄,离我们渐行渐远了。(文/陈永明) 2015.12.31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