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那山,那水,那人——略评小说《情归何处》 |
正文 | 有幸拜读余建勤的长篇小说《情归何处》,很感动,总想为这部小说、为作者写点什么,好像不吐不快。 小说是以赣东北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为背景,主人公是以村子里寒、杨二家人为代表的两代人,作者用细腻传神的笔墨描写了他们在改革开放前后面对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重男轻女等封建观念所产生的困惑以及他们与命运作斗争的挣扎、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向往,集中展示了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比较尖锐的干群关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基层落实的艰难,农村纯朴的风土人情,其中最精彩的笔墨当数寒梅与杨巨航的人物塑造与爱情描写。很明显,寒梅这个人物身上有许多作者本人的影子,因而许多情节写得特别真实感人,甚至催人泪下。 在小说的语言方面,虽然洋洋十一万字中不少地方略显粗糙,然而涉猎之余,还是时有欣喜。一起分享以下这些优美的文字: 月光下的枫树底下,寒梅和杨巨航的第一次约会时,杨巨航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穿着花衬衫、蓝裤子、红凉鞋还背着一个新书包,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她站在我家院子门口问我:春凤在家吗?那种因羞涩而泛起的红润的脸蛋,因见到我而闪动的大眼睛,太美了,那洁白的脸、红红的唇,一切都让我永生难忘,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发誓,我一定要娶她!”“爱是没有条件的,它是一种心灵的感觉,是心灵碰撞出的火花燃烧着对方,彼此溶为一体的美妙感受……”这些话是那么质朴,又是如此的热烈,没有一丝造作,比世界上最好的情诗还要让人动容! 当寒梅听到父母的承诺欣喜若狂连夜奔至杨家,却不料看到杨巨航和王小兰肩并肩往外走进月光里发生误会时,作者有一段寒梅的心理描写:“……奇怪的是,面对眼前的情景她没有激烈的伤痛和忧郁,她只觉得心灵的空旷与空旷中的渺茫、绝望之后的平静……”少女细微的心理活动在这儿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浑然天成,一气呵成,尤如完璧。 当渴望拥用一个爱的结晶的寒梅不得不又一次把孩子做掉,在那个失眠的夜晚,作者这么写道:“昨夜温馨的余音还在,今夜风打窗棂怎能让人安睡?”如诗一般的语言,又让一种柔肠百折和无奈阐释得是如此哀婉! 作者的语言功底不仅表现在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往往也非常传神。“杨巨航走出房间,走下台阶,在院子里徘徊着。夜已很静了,没有泥虫的啾鸣,没有小鸟的婉转,没有情人的低语,也没有了白天的喧嚣,似乎连风也没有吹过,沉默了,一切都沉默了,夜空中只有那轮浑浊灰暗的弯月还自豪的显耀在枝头,把光秃秃的枝杈分辨出来,把周围那黑幽幽的景物勾勒出与白天不同的图形来。”主人公杨巨航的重重心思在景物描写中展露无遗! 小说中最令人热泪盈眶的情节莫过于寒梅给世界上最心爱的人杨巨航留下一封信出走,杨巨航和寒梅的母亲除夕那天一起在村口等寒梅到深夜的情节。 “航儿,你回家吧,人家都在吃年夜饭了!” “妈,你先回去,今天大年三十,寒梅一定会回来的!” “航儿,你回去吧,你父母还等着你吃年夜饭!” “不,妈,我知道寒梅一定会回来的,当年我也是在这儿等到她的!” “航儿,我家寒梅命不好,对不起你。航儿,求求你回家吧,我给你下跪了!”说完跪在巨航的面前,抓住他的衣角,呜呜的痛哭起来。 杨巨航也扑通跪下,抱住寒母失声痛哭:“妈!寒梅她到底在哪儿呀!” 夜已经全暗下来了。远处近处的辞旧迎新的爆竹声接连不断地响彻天空。然而有谁知道,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世上还有一对盼儿盼妻的伤心人?…… 余建勤长期生活在农村,自小有颗敏感的心,小说中所描述的人物与情节就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所经历、所熟知的,比如荷花、春兰嫂、村支书杨天明,比如寒梅、杨巨航、杨小兵……丰富的生活积淀加上对文学的爱好、良好的文字功底,在她的笔下,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与情节,让人熟悉得似乎触手可及;小说中描绘的那些景物,一草一木仿佛都融入了作者的呼吸,让人历历在目,让人身临其境。正因为如此,《情归何处》中的那些人物才能如此有血有肉,让我们在看毕全书之余,会深深地喜爱上那个美丽、温柔又自强不息的寒梅、春凤,热爱上杨巨航、杨小兵这些情深义重、胸怀大志的热血男儿,为他们改变山村落后面貌的理想而喝彩,为他们的明天默默祝福!…… 在此,也为年轻作家余建群加油,期待她用那枝心灵的笔,将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家乡浓郁而美丽的乡情和爱传达给更多的读者! 作于2007年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