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客串知青记(下) |
正文 | 三、男女主角倾情出演 电影《芦花》的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往和章艳敏。王往系上海人,曾在《汉武大帝》、《延安颂》等片中扮演重要角色;章艳敏系上饶市人,曾在《我的格桑梅朵》、《少女穆然》等片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次他们分别在《芦花》中扮演齐高志和田香。 为了提前体验角色,王往老师早在开拍几天前就换上了剧中齐高志的行头,穿着一套褪色了旧军装,胸前别着枚毛泽东像章,上衣兜里揣着本毛主席语录,挎着个旧书包。他的这身老土的打扮使他在附近摊上买水果时被人狠狠宰了一把。 在拍第一场知青戏时,来自台湾的现场指挥“龙哥”让我坐到船背上,位置比较显眼。船渐渐离开码头时,站在船舱中的王往老师怕我演出不到位,特意跑到我的跟前不厌其烦进行解说。在他的指点和鼓励下,我比较快就进行了角色。 在拍和田香的爱情戏时,王老师可谓倾情投入。为了酝酿那种生离死别的感情,每次开拍之前,他总是一个人找一个角落,面壁而跪,等到感觉差不多,泪水快要流出时才冲导演喊“开机”。在拍和田香离别的脸部特写时,他的表情非常到位,甚至戏没拍完就蹲在地上号陶大哭起来,把周围的人都感动了。 戏中有一个镜头:返城的知青们在叫齐高志上船,他突然记得田香给他的长命锁还在行李当中,匆忙又返回去拿,回来时一个趄趔,单足跪地差点摔倒。王往老师扮演时膝盖往坚硬的地上磕,一遍、二遍、三遍……等导演说“Pass”,膝盖都磨破了。他的敬业精神令大家非常敬佩。看来,要做一名好演员真的不容易啊! 女主角章艳敏平时是家中的娇娇女,拍戏时都要带着一个生活护理员,抱一个洋娃娃。她在这场戏中扮演的田香是个穷人家的女孩,穿着破旧。化完妆,原本一个充满光彩的明星转眼就扮成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土得不能再土的黄毛丫头,让人感觉黯然失色。在拍戏的这些日子,每天都看见她穿着田香的衣服。走在大街上,是绝对不会有人注意的,可是她一点不在乎。许多赶来看热闹的人看到这样一个土丫头时,都不相信她是片中的女主角。 章艳敏原本有一头漂亮的长发,在出演《少女穆然》时因剧情需要毅然把头发剪了。好不容易蓄成了有些洋气的齐肩短发,这次化妆师又将她的头发扎成了两个小马尾,弄得土气十足。可是,为了拍戏,她始终是一脸的笑容。 剧中有一个镜头:田香从金灿灿的油菜地冲到家中,气喘吁吁……随着摄影机从远景向近景的推近,扮演“田香”的章艳敏一遍遍从远远的油菜地里田间小径上往家中跑,累得大口喘气。当时天气比较炎热,她跑得满脸汗水,脸色有点苍白。看来,影星们荣誉和风光的背后,真的是充满了艰辛! 不仅是两位主角,剧组每一位成员都在辛苦工作。拍瑞洪古街那场戏时,为了使石板街更显出一种清新幽远的古朴,工作人员不停的给石板街洒水,这些水都是从河边一桶桶提上来的;为了表现一种炊烟效果,还有人专门负责跑来跑去施放烟雾。 为了节省时间,大家的中饭和晚饭都在外景地上吃。因为比较远,从县城拉到外景地的快餐经常晚点,演员们常常饿肚子。 中午,瑞洪古街上围观的群众逐渐散去了,街的那头升起了真实的炊烟。下午一点多,老乡们早已吃过了午饭,全体演职人员才三三两两地捧着一份快餐在街边狼吞虎咽吃起来。他们或蹲或站,有的干脆坐在街边的石板上,在这个江南古镇上形成了一道令人感动的别样风景…… 四、拍戏刘家埠 一场雨水过后,遍野的油菜花即将开罢,正自恋的向大自然招摇最后灿烂的丰姿。天空格外蔚蓝。由五辆车组成的剧组一行迎着初夏清爽怡人的风,顺着新修成的宽阔笔直的迎康公路浩浩荡荡向石口镇刘家埠进发。刘家埠将是电影《芦花》继瑞洪古街、松山村、县城之后的最后一个拍摄地点。听说今天电影就要杀青了,再加上一路上春景迷人、花香扑鼻,剧组成员无不感到格外兴奋。 我们作为客串知青的群众演员,又早早的换上了一身破旧的蓝色卡叽布衣服。虽然连续十余天跟踪采访报道加临时客串令人有些疲倦,然而和这些剧组人员在一起心情还是愉快的。我们抵达刘家埠村委会的时候,才发现剧组工作人员早已在这里开始了工作,灯光、轨道车等各种摄影器材已经摆好了阵势;因为剧情的需要,石口镇刘家埠村委会的牌子也给换成了“瑞洪人民公社芦花大队”,呵呵。 在这里拍的戏主要是上海知青在“芦花大队”接受生产队长统一安排,被分派到各家各户的一些场面。会议室正上方新贴了一张伟大导师毛主席的旧画像,旁边的墙上还贴了一张“一定要解放台湾”大海报,非常符合剧中的时代氛围,心里不得不佩服美工的劳动。我们团坐在一张大桌子前,被子、脸盆等行李堆在桌上。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剧组人员请来了不少村民,男女老幼都有,只要穿得朴素的就行。灯光打起来了,摄影机摇起来了,在导演的统一指挥下,他们团团的把“知青”围住。这些纯朴的庄稼人没有经历过这个场面,开始时有些紧张,过于严肃,表情好像是在接受审判。我身边的大娘估计是怕家里没有人照看,把两个吃奶的小孙孙都抱来了,吃力的站在一旁。 “同志们,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芦花大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断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热烈的欢迎你们这些来自上海的知青来我们大队接受无产阶级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大队为什么叫做芦花大队呢?”“生产大队长”说着,跳到条凳上,把脚踏在桌子上,叉腰挥手,“因为我们这里芦苇多,田地少,……”扮演过丁不山等许多有名角色的知名演员李小波不愧是老演员,轻车熟路就进入了角色。大家热烈鼓掌,村民也跟着拍手叫好,气氛不错,电影拍得比较顺利。 “现在我开始点名,点到名的知青就到老乡家去,以后各位知青要和贫下中农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战斗、同劳动、同生产……齐高志,你到大春家……”“大春”老婆“田香”从人缝中挤进来,将“齐高志”的行李接过来。女主角章艳敏经化妆师精心打扮,转眼变成了没人招惹只能嫁给没有资格做男人的“大春”的邋踏地主婆“田香”…… …… 在拍戏场地上吃过中饭,剧组又移师到附近的古戏台。这里准备拍摄一场知青演出的夜戏。刘家埠的戏台很有一些年头了,在它沧桑的阅历之中,今天是第一次迎来了剧组在这里拍电影。戏台台口,悬挂着一条“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红底白字横幅,显得格外醒目。戏台前,摆满了长条凳。 从省文艺学校专门请来了一批年轻的文艺演员,她们一到,化妆师就让叫她们脱下漂亮的裙装和高跟鞋,把她们长发飘飘的黑发梳成两根发辫,穿上一身军装,还人手一本“红宝书”,上台演练起来。 下午有些漫长,因为戏必须等到晚上才能开拍,大家呆在车上聊天、打盹,只有场记剧务人员还在忙碌。 好不容易捱到太阳下山了。听说这里拍戏、晚上还要表演节目,乡亲们吃过晚饭,拿了凳子,扶老携幼,纷纷赶过来看希罕。不少人还趁这个机会在台前摆起了小摊,台前空地上一下子变得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 忽然间,架设在戏台两旁楼房顶楼的两台探照灯向戏台投射出两束明亮的灯光,台前一片欢呼。台上的灯光也亮起来了。 这场戏剧情是这样的:知青在台上演出,节目进行过程中,忽然停电,下面一阵唿哨,手电乱晃。齐高志和田香趁大家不注意,牵手走出演出场地,到村外田边偷偷谈情说爱。根据安排,我们这些“知青”被安排坐在台前前排,“齐高志”、“田香”坐在我们中间。负责道具的小杨还给“知青”们每人分发了一把老式手电筒。 帷幕拉开了。悦耳的手风琴奏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曲子,十几名身穿革命服装的文艺演员排成整整齐齐的队伍手中高高举起“红宝书”。这时,四里八村的老乡来得越来越多,回过头去看时,后面黑压压的,估计有两千人,大家正翘首以待,以为今晚有一台精彩的节目呢。 “社员们!”报幕员向大家喊。听起来真有些滑稽。“社员们,革命兄弟姐妹们!现在演出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大海航行靠舵手》。”文艺演员们便跳起了临时编排的革命舞,不愧是专业的,还真像那么回事。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乡高兴的说:“小时候我经常看这种舞,隔了三十多年没有看到了!”大家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戏台上灯光一暗。我们按照导演的安排,吹口哨,大喊大叫:“停电啦,停电啦!”打开手电朝台上拼命的晃。“田香”悄悄拉着“齐高志”的手从我们身边走出人群。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扭过头去看旁边的人家,灯光雪亮,都挺纳闷:“没停电啊!”过了几分钟,台上的灯光又重新亮了,导演来到台前,对刚才的场面进行了一些指导,演出又重新开始。如此反复几次,弄得一些群众很是失望,有的还骂起“神经病”,纷纷离去,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他们不知道,本来就是拍戏嘛,又不是正式的演出,哪来那么多节目?倒是剧组里的几位“少侠”时不时跳上舞台,来几段即兴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灯光暗下来的时候,全场就只剩下黑鸦鸦的一片。这个晚上,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深青色的天空下,古老的戏台,人群,一切都显得有些光怪陆离,令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芦花》的镜头全部拍完了,电影杀青啦!”我们和全体剧组都欢呼雀跃。然后,在剧组人员紧张的工作下,所有的器材很快装运上车,迎着袭袭晚风,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了归途…… 作于2005年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