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丹阳(五) |
正文 | 丹阳(五) 在90年代的韩塬大地,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家庭,要想办一件丧事也是很难得的。更何况姑妈怀着孩子,姑父又人生地不熟,家庭的重担基本都落在了丹阳肩上。 丹阳一回到家也是悲痛欲绝,几次昏倒。 可怜的奶奶你还没有享福呢…… 还准备说过一段时间到西安给看看病,但现在一切迟了…… 众人都在安慰她和姑妈,姑妈也更是明显体力不支。最终一位婶婶说的话让丹阳停止了哭泣,姑妈也转而平静下来,她说,好娃呢,你不敢光哭啊,这个家还要你来安排许多事呢,好让你奶奶安心的走吧。 按乡俗奶奶要在第七天下葬,在奶奶丧事的七天里,丹阳第一次挑起持家的重担,她明白,她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目前没有人能担起这个家,唯一只有自己。一个成年人都不能够挑起的重担第一次压在十九岁的丹阳柔弱的肩头。 她做到的又一次和别人大相径庭,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她擦干眼泪,在这七天里再没有流下一滴泪,倔强的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安顿好悲伤的姑妈。一个弱女子就这样开始一分一分的计算着,安排着,礼房,请人,搭灵堂,买菜,蒸馍,蒸米,待客,安排放电影,唢呐,丧服,迎饭,,,,, 不是别人没有帮助,而是每一件事在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同时,她还在操心着。 累了她就在灵堂前迷瞪一会,每天三、四点就起来了,把所有的炉火都生起来,蒸上几锅米;白天要不停的招呼客人;晚上放电影、唱戏伴夜前她要把所有的凳子摆到巷里,完了又要全部搬回院子重新放到饭桌旁,每天基本都在十二点,一点才休息。 丹阳就这样一丝不苟的辛苦操持着,下葬的那天,全村的人都来了,丹阳知道,人们在念着奶奶的好呢,在送奶奶最后一程。 丹阳连续七天没黑没白的坚持着,她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他和姑妈送走所有人,她又叫姑妈和姑父先走,她说,想在家再呆两天。她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大声的哭着,哭着,这是他这些天来失去亲人的痛苦瞬间宣泄着,像是决堤的大河,更像那冲出禹门咆哮的黄河一泻千里;哭吧,放心的哭吧,你有太多的委屈,你有太多的伤心,需要发泄;哭吧,那为失去亲人还未来得及流下的泪,这一刻你就尽情的来吧。又像是在哀叹老天的不公,是与自己的命运抗争。 撕心裂肺的哭声惊动周围的邻居,有人说这么大的事难怪这几天没见到孩子哭,原来孩子心里装着更大的事,一个人这几天要强忍多大的痛苦啊,是该哭一哭了,让哭吧,哭出来就没事了。哭的时间太长了,也会有人过去隔着门来劝劝她。 她整整哭了一天多,最后太累了,就睡着了,又整整睡了两天。 是啊,真的太累了,小小的丹阳承受了太多的重担和责任,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享受父母的呵护,这个年龄的女孩更是天下父母的掌上明珠,然而,生活给于丹阳的是无情的洗礼,是无情的摧残。 小小的丹阳,在以后的生活中还要面对多少磨难,还要承受多少不应该是一个女孩,一个女人所应该承受的痛苦! 2015.1.5于龙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