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支边插队(一)(二) |
正文 | 支边插队(一) 1969年4月27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早晨,在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拥簇下我很平静地来到南站。破旧的南站广场有一些坑坑洼洼,汽车经过还会掀起一股灰尘。广场西面一排杨树在早晨还不太温暖的阳光下肃立。同样破旧的车站进口处有许多人在进进出出。我没有高兴,也说不上难过。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上几句,也没有太多的话。该说的昨天已经说了,前途如何?谁也不知道。高音喇叭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声在不断地驱赶人们心头的忧愁。我已看到不远处披着一抹阳光的绿色车厢,那是真正的即将带我奔向远方的时代列车。不知怎的,一看到它,我经不住鼻子一酸。回头看看抱着小外甥的老姐早已热泪盈眶。我赶紧扭转头来,快步往前走去。挺住,挺住,我一定要挺住!来到月台,早已是拥挤不堪,车上的和车下的告别声、抽泣声和激越的高音喇叭声混杂在一起。在朋友的指引下,我和我一起踏上征途的两位兄弟上了车厢,又赶紧把几乎是整个上半身都探出了车窗外。车窗下的知己好友男男女女个个都噙满泪花,老姐在外围默默地流泪,手抱中的小外甥张开双手“阿舅,阿舅-----”地喊着,我那不知道在哪里老妈呀,你还好吗?儿子走了,到7500里外的地方去了-----。“嘀铃-------!”尖锐的站台铃声响起,站台上下一片嘶声裂肺的嚎叫------,汽笛长鸣,望着渐渐模糊的亲人,我早已是泪流满面-----。 支边插队(二) 列车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一直向北行去。经苏北、过山东,铁路两旁的景色越来越荒芜灰黯。每当列车停下,站台上就会蜂拥而至一大批衣衫褴褛的乞丐。我们把面包、水果递下去,下面就爆发一阵争抢。文化大革命三年了,其破坏性已可见一斑。再往北,列车到天津、出山海关以后,乞丐似乎少了,我们也没什么吃的东西可以往窗外递了。列车坚定地在粗犷辽阔的东北大地上继续疾驰北上,终于在1969年5月1日午后,历时整整四天四夜,把我们带到了黑龙江省集贤县福利屯火车站。车站外标语、横幅是专门欢迎我们的。很快,我们各自按照预先确定了的公社、大队,被带上一辆辆大卡车。和我上了同一辆车的有20人:18个男生,2个女生。卡车一路向东飞驰在国防公路上。开始,我们都还饶有兴致地赞叹着公路之平直,田野之广阔以及时而可见隐隐约约的连片嫩绿。很快,我们就挡不住迎面扑来的强劲寒风,把脑袋缩进大衣领子里去了。突然,公路旁响起了一阵欢快热闹的喇叭声、锣鼓声,我们的归宿地到了。下得车来,只见姑娘妇女们浓妆艳抹,腰系彩绸从公路旁的村口一直到村里的大道两边载歌载舞地夹道欢迎我们。那粗狂热情的锣鼓声,那纯朴热烈的秧歌舞,那诚挚高昂的欢迎口号把我们迎进了知青宿舍——位于村北的一溜5间大房。这里注定是我一生不可或缺的,我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