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掠影 |
正文 | 《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掠影 刘先银 2018年9月16日 哈尔滨 《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展出的全国优秀摄影师拍摄的200多幅精美图片,以航拍、红外、慢速、专题等多样摄影手法,展示了美丽中国的森林、草原、湿地、珍稀动植物、千年古树、美好家园,用摄影图片的形式记录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展示自然资源的丰富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林业取得的成就。在一幅幅赏心悦目的观赏中,观赏者会体会到摄影师心中都蕴藏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艺术的尊崇。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观宇宙之大,临草木之盛。这,真真切切是一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观的交流与传播,推广与宣传。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爱山爱水必爱森林。“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展出的作品,表达了中国优秀摄影师对森林和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森林和草原的深厚感情。 天地之大德就是赋予万物以生命,“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天地之心化而为文。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举而措之。这文以载道、教化人心的文学有两个源头,一个体现中国文化的共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国风》;一个体现中国文化的个性的浪漫主义的文学《离骚》。总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然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力求达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艺术效果。 这次来自全国的优秀摄影师通过对自然美的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思,将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结合在相应的摄影艺术形式之中。这次展览,像奚志农、高屯子、杜小红、杨丹、王林、刘俊、邵维玺等29位优秀摄影师,他们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淫,从中国传统而经典的审美中得到启示,将摄影的艺术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审美法则融会贯通,努力在实践中感悟中国审美追求形而上的“意境”“空灵”“禅意”和寓意。展览的作品,有“无我之境”的优美,那是我们的优秀摄影师于静中得之,如奚志农的作品《藏新年阳光下的藏羚羊——青海可可西里》吕顺的作品《北京密云九搂十八杈古松》,有些作品是“有我之境”的宏壮,气势磅礴,那是优秀摄影师于由动之静时得之,如杨旭东的作品《梅里十三峰日照金山全景》刘俊的作品《大漠胡杨——内蒙古额济纳旗溺水河畔》《马场》孙阁的作品《林海》聂延秋的《蓑羽鹤》康成福的《闪电河——京北湿地》 杜小红的《行至水穷处坐观云起时 》等等,一些作品登上了人民日报《人民网》的首页。 无论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还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管是无我之境的优美还是有我之境的宏壮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偏工易就,尽善难求,唯其高明者方可得“致广大,尽精微”之境界。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悠游其中,可与天地精神往来。艺术创作开启了文明和智慧,陶冶了人的情操,开阔了人的胸襟,美化了人的心灵,提升了人的品位,升华了人的精神境界。 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 这些优秀摄影师通过其对摄影创作过程的体验,以澄澈空明的心境来看待绿水青山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物我感应,应目会心。意境的表达,应用了娴熟的摄影技巧,呈现出一幅幅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欣赏过程中的观众通过作品与摄影师意境的沟通领略到超越世俗的艺术境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绿水青山影像纪实就是记叙和讲述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宣扬绿水青山理念;通过森林故事、草原牧歌的“母体”执古之道,与时偕行,御今之有。一幅幅画面展现自然的美感、风情、威严、苍茫、仁爱、时尚等特点。 来自全国的优秀摄影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这种立体性、多向性、多层面性,比摄影师主观上对现实的把握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活跃得多。这就是《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的“形象”感染“心灵”,使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深入人心。 《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滋润心灵。诚然,我们正循着绿水青山的中国道路,我们凝聚中国力量,我们弘扬中国精神,我们建设,我们行动…… 让天空湛蓝,空气清新; 让森林葱郁,鸟语花香; 让河湖碧水 ,鱼翔浅底; 让草原牧歌,牛羊成群。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是绿水青山、绿色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五千年中国文化一以贯之,历久弥鲜。“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展出200幅作品,是从来自全国摄影师的800幅作品中遴选出来的精采的艺术精品。 摄影作品两百幅,山水林田湖草,一言以蔽之,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可谓是一席文化大餐,值得大家细细品赏。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