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天津 |
正文 | 1987年,我上北京出差,捎带着去天津玩儿了一天。 彼时的天津还没搞大的建设开发,马路上少见熙攘的人群,汽车也不甚川流,狗不理包子也没现在贵的吓人。海河边有摆个盆儿卖乌龟的,街角有推着老式童车卖汽水儿的;副食店有一种包着粉纸的糕,长方形,眼观雪白无暇,入口细绵清甜,应该是云片糕的姊妹,属我挚爱。那会儿的钱值钱,挺大一块儿糕好像才卖两毛五。可惜这次寻遍津城各处,最终不得所见。 到天津就得去食品街吃点儿特色小吃,然后去逛劝业场,再顺着海河走走。旧日的海河很朴素,发绿的水面上,静静地悠荡着一两条带蓬小船。那船上有灶,灶上有锅,锅边有烟火,烟火被一个戴草帽的中年男人守着。应该是渔家无疑。28年后我再来天津,海河已今非昔比。我上解放大桥附近转悠,想找我当年坐在上面照相的那个水刷石栏杆墩子,哪儿还找得到啊。海河的水是清了,划着带蓬小船的渔家不见了,却有一两个游泳爱好者在里边儿畅游。本打算在天津站海河码头坐船领略领略津湾美景,可一看那高攀不起的票价和船上寥寥几人,也就放弃了。 二十八年前逛劝业场目的非常明确,要给姐姐妹妹们一人买一件呼市没有的毛巾衫。几个月后我二进劝业场,又给姐姐、妹妹和弟弟们各买一件彩条膨体纱针织衫,也是当时呼市没有的稀罕货。我自己在离海河不远的一个街边小店买了一套藏蓝膨体纱套裙,因为起静电没怎么穿过。现在是市场经济,别说北京货、天津货,就是美国货、德国货、法国货,呼市都不缺。但来天津,街还是要逛,只不过不以购物为目的罢了。逛街首选滨江道。这是天津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据说还是中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各种品牌店充斥在张自忠路到南京路之间两千米长的街区内,光闲庭漫步、悠然看市井就够醉人了。滨江道有很多折扣店,是年轻人扫货的地方。我也进去扫了几件,貌似大牌的质量小牌的价,就感觉逮着便宜了。 如果时间足够,就去意大利风情园坐坐。那是个很有异国情调的地方,是罗马柱、木栅和鲜花的世界。你戴着墨镜坐在遮阳伞下歇息的时候,已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 天津最吸引我的,是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五大道。那是往日的租界区,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的承载体,是如今多元天津的重要组成部分。置身原汁原味的租界区,远离商业街的喧嚣,也没有市井的嘈杂,小楼不高,街巷很窄,满眼罗曼式、哥特式、摩登式、新艺术派、巴洛克风格及中西合璧的建筑,不知为什么,感觉时间一下就变慢了。五大道内因拥有各类历史风貌建筑和名人旧居三、四百处,被公认为是天津的万国建筑博览园。而五大道内一定要参观的,我以为是瓷房子。一座曾经的法式小洋楼,整个让新主人张连志用他收藏的瓷器和瓷片给包起来了。唐三彩、龙泉窑、晋代青瓷、宋代钧瓷、元明清青、清代粉彩……不论官窑还是名窑,在瓷房子里都可以找到。 和28年前一样,天津的方向依然不说东南西北,只有前后左右,问路千万别问往东还是往西。所以我只能说我是在离鼓楼不远的地方,花三块五买了一个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耳朵眼炸糕。是传统豆沙馅儿,边吃,边围着鼓楼转。这东西不愧为天津三绝之一,外皮松脆酥软,里边绵香甜糯,吃了还想吃。鼓楼旁边有个卖天津竹板儿的,边卖边打,这也是正宗天津味儿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