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不是生意人
正文

文 / 农家子弟

单位效益不好,就那点可怜的基本工资,是无法支撑一个家庭每月正常的经济开销的。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得照过。那怎么办呢?除了少开车,不出游,拒买衣,吃简点,用省些,尽量节简节流,更重要的,还是要开源。可一个上班簇,能有多少精力,多少资源,多大的经济实体,寻求那些投资少、见效快,又能轻松愉快赚钱的好事或项目呢?

家乡盛产蒙顶茶,是仙茶的故乡。早些年,就有想在外地开家门店,兼卖家乡茶的想法,可一直没有付诸行动,主要原因一是缺少人手,二又担心损亏,总让自己迈不出那最关键的第一步。现在被生活所逼,不得不让我下定决心,再次计谋此事。恰巧,我的另一个同事,如我一样的境遇,有自谋做一件事的想法,我俩一拍即合,决定利用空闲时间尝试一番。说干就干,我俩便在周末带上全部的积蓄,赶回我的老家名山去采购茶叶了。

我们只所以行为快速,甚至可以说行动匆忙,准备仓促,还有许多未尽事宜都未谈妥,就匆匆的进货步入买卖人角色了。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茶叶品质是有时段的,只要清明一过,市场上就很难再直接买到高品质的茶叶了。如果再想买到好茶,就不得不从当地商家屯下的货中分接一部分。这时,商家会说完全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才不得已而分出一部分给你的,没有赚你一分钱,其实,他已在每斤茶上加了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你再接手,茶价就高得离谱,再无多少利润空间。因此,要想做活市场,就得先低价抢点好茶。正因如此,我们才风疾火燎的赶回老家,采买茶叶去了。

每年,我也会回老家去采购一两次茶叶,那完全是受朋友之托,帮忙采买,中间不赚一分钱,有时候还会因自我感觉茶价高了,不好与朋友交代,自己吃亏倒贴些钱,以更低的价交给朋友。图的是朋友能够满意,图的是朋友能够喝到我家乡物美价廉的好茶,我心里畅快,他心里满足。可是现在,我要以另一种心态,怀揣赚钱的目的去买茶,压力便一下陡增,心情变得矛盾、紧张,又夹杂一种被人推着往前走的感觉,很是无奈和复杂。

做买卖的目的,就是赚钱,但真的要付诸行动,那还需要很大的胆量和技巧,最起码要拉得下脸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只有将产品卖出,并预留有足够的利润空间,那才算得上买卖成功。如果你投入钱做买卖,赚不到一分钱,甚至还亏损一截,不能说明你是善良、诚实、乐善好施,是一个大大好人,而只能说明你未选对路子,或脑子有问题,明显情商低能、智商不足,因为没有一个人做生意是奔着亏本去的。

成品茶批发市场,在早上六点就开始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我和同事挤在无数的摊主和商贩之间,一家挨着一家的挤上去看茶、闻茶、辨茶、征询价格,如有被自己看中的茶,还要抓一小搓出来,挤到外面的试泡点,将茶丢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倒上鲜开水冲泡,观看茶形,辨识汤色,品尝茶味,对茶作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考证。待一家家的茶叶看过去,试泡数十甚至上百杯茶之后,便上前与茶主讨价还价,往往质量和价格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有些茶,选材好,芽实心,也成形,做工却粗糙,不是杀青老了,就是杀青嫩了,喝上去口感并不好;有些茶,又完全的讲究吃味,但全然忽略了茶的选料,长短不论,大小不一,无法上得档次。要买一件品质上乘价格公道的好茶,那是要天势、地利,另加上一点好运气的。

终于看中一件好茶,芽子匀称饱满,做工精细,试泡后口味极佳,基本达到我进茶的标准,可茶主一口咬住380元一斤的卖价不降一分,我心里知道,这价格已经很公道了,完全是物有所值。但是第一次进茶做生意,就琢磨着茶主如果每斤能让20元钱,那不就锦上添花,讨一个好开端。就上前还价一斤360元,希望茶主真能少二十元成交。摊主仍不让一分利,没有办法,我只得欲擒故纵,就以离开来打击茶主,等下一次返回来时再杀一次价格,看他松不松价。待我再返回来,他仍然不松,后经不住我的一阵纠缠,终于松口了两元钱,而我则希望他能松口到5元。我与他讨价还价着,又一次离开了他的摊位,希望再晃一转回来后,再讨价还价一番,如果他再不松口,我便当即买下他的茶。想得很好,但当我晃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已经有人看中了那件茶,一直将那件茶紧紧的攥在手里不肯放松,嘴里虽还与茶主讨价还价着,但从那动作和姿势,分明已经告诉我他已经买定了这茶。我只能无奈的站在一旁,看着他把我看中的茶买走,果然,他们成交了。价格就是我先前谈下的每斤少两元的价格。

我错失了一件好茶,目的就是为了再节约二十斤茶六十元钱的利。我心里感到好笑,平时,从没有把几十块钱放在眼里,现在却为几十块钱浪费半天口舌,还错了买得一件好茶的机会。生意是要精打细算,但太过精打细算,错失的也是机会。做生意难,难于对市场变化的判断和对机会的把握。

但又有什么办法?谁叫我要踏入做生意圈子呢?做生意就要以做生意的思维去思考和行事,能降一分钱成本,就降一分钱成本,能多获一分利润,就多获一分利润。如果做生意还处处想着做好人,显大款,粗枝大叶,不计成本,那迟到就会关门停业,趁早别踏入做生意这行。

在茶市里呆了几个小时,看茶、喝茶、品茶、讨价还价……最终反而以比先前那二十斤茶高出五元钱的价格,买入了五十斤竹叶青,10斤雪芽和10斤极品毛峰。等扛着茶出来,才发现已经接近中午,肚子一阵饥饿,才想起一早就来看茶买茶,连早饭都还没有吃,才在市场旁边的一家面馆,每人煮了三两面吃,外加一碟泡菜和一个鸡蛋,算是早饭午饭一起解决。

同事第一次接触茶的生产和买卖,见我前后忙碌,一直好奇又云里雾里,至今不知道我怎么去辨别那些一眼看上去几乎都是一样的茶。茶的学问极高,茶背后的门道也极复杂,哪是一接触就能摸清门道的,连我也只是皮毛。

吃过面,来不及休息,又要去联系一家加工厂,赶在下午加工厂收到鲜叶生产之前,把我们刚买的茶叶送去烘干、筛选和作提香处理。因为市场上的茶,皆是茶厂前天收到的鲜叶,找工人连夜加班赶制出来的,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只图第二天能将生产出来的茶叶拿到市场上卖掉就行,那管你茶叶的干度和你买到后如果处理。这种茶顶多有八分干,如果零卖或者保存,需要再进行烘培和加工。

机器运转着,轰鸣鸣的作响,看着上午买到的茶在机床上跳动、摔打和烘培,虽看不出水汽的大量蒸发,但毕竟知晓茶叶的重量在减少。一斤茶,那就是几百块钱呢!蒸发一斤水份,就预示着成本又增加几百块钱。那感觉就像是机器上跳动的不是茶,而是自己几年的积累,全撒在了机器上,机器运动着运动着,就莫名的使你的百元大钞消失几张,你根本找不出钱少的原因,也无法阻止钱的继续减少,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机器的突然停止上,或者完全把钱不当钱,就仍由钱的减少而不作任何理会。

茶叶经过烘制,干度基本达到零卖的要求,把烘制过的茶往称上一称,天啦,三百八十五元一斤的竹叶青,一共烘失掉了三斤八两水份,二百二十元一斤的雪芽烘干掉了一斤四两水份,一百一拾元一斤的毛峰,烘干掉了一斤二两水份,合计损失一千九百元。平均每斤茶的成本近三十元。这还未加烘干后筛选出的断节、碎末损失,如果加上,成本又要增高十至二十元。

但有什么办法呢?既然选种了做生意,诚信还是要讲的,那怕自己吃点亏,也要保证所卖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消费者。

成本价核算出来,我和同事都犯了难,竹叶青成本价超过四十百三十元,雪芽成本价超过一百五十元,毛峰成本价超过一百二十五元,怎么去定卖价呢?如果加百分之十的毛利润,我们是无论如何都会做亏本的,甚至赚不回来回的运费和中间的损耗,更不用说前期设备的投资和后期计划开设的门面。如果加百分之二十的毛利,我们也只是白跑腿,抹平一切最节约的开支。可那茶价,我们都自认很高了,怎么好意思再去找同事和朋友买来喝呢?

商量来商量去,好长时间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心中那个纠结呀!就像饿极时,得到的唯一一块肉突然掉进了灰里,捡起来发现脏兮兮的,无法再吃,却吃也不是,扔又可惜。看来,我们两个都不合适做生意,同样的茶,别人买来,经过简单包装,可以堂而皇之的以七百、八百,甚至上千元一斤的价格卖出,而我们几乎是接近成本价去讨论定论,都觉得对不起有亏于自己的良心,觉得如此艰难,这生意还怎么做呢?只后悔没有做生意的脸皮和潜质,却拉起一面做生意的大旗,这比我自己亏几个钱还难受。

我不知道,我们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是失败而终,还是坚持之后的皆大欢喜?现在都无法预料。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暂且就相互鼓励一番,再坚持往前走一段再说下文。希望我能当一次厚脸皮人,坚持下去,诚信经营,慢慢以口碑和质量取胜,做一个不参假,不暴利,不欺瞒的兼职生意人,为社会也为家庭。

本人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