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索句渝州叶正黄(散文随笔) |
正文 | 索句渝州叶正黄(散文随笔) 阮海强 袁黎 重庆,“天府之国”的巴人古都,西南最大的工业“山城”。 它,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两江汇合之处,真武、中梁、缙云诸山的怀抱之中。城市依山而建,傍水而立。高楼、厂房按山势筑起,层层叠叠,柏油马路顺坡度修筑,经纬纵横。白天观看山城,红绿交映,层次分明,就像一幅立体彩画;夜间登高远览,万家灯火,倒影两江,犹如一片水上宫殿。每年秋冬之际,整座城市常常被浓雾笼罩,故重庆还有“雾都”之称。 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重庆市,多次更换名称。它初建于周朝,春秋战国时为巴国的首邑,秦朝在全国设三十六郡,巴郡例为其中一郡,相传嘉陵江曲折如“巴”字,故称巴郡。汉朝时,因两江会城,三面临水,改称“江州”。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嘉陵江曾称渝水,于是改名渝州(今简称“渝”)。唐代诗人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吟道:“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毛泽东诗词“索句渝州叶正黄”指的也就是重庆。北宋宗宁二年(公元1102年)又改恭州。 重庆二字从何而来,传说不一:一说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74年),宋光宗赵墩继承父位称帝之前,先当王后当皇帝,双重喜庆,便把恭州改名“重庆”:二说重庆位于绍庆(今彭水县)与顺庆(南充市)之间,故谓重庆。1927年重庆正式成为特别市,建立了市政府。 重庆这座古城,曾经五次大筑其城。第一次是战国时,为秦国张仪所建:第二次乃三国蜀汉时李严父子修筑:第三次是宋末彭大雅为抗击元兵时而扩建的:四是明朝戴鼎在重庆筑城:最后一次是清康熙二年,四川总督李国英补筑,规模日益扩大,完整。 山青林翠,水绕洋楼。这是山城重庆的一个特色,城区有1500多年前修建的温泉寺(北温泉公园)、有观赏夜景的枇杷山公园、有巴国将军巴曼子的“将军坟”、有郭沫若题字“南泉公园”:…..位于南岸的涂山,有一块叫“呼归石”的石头,相传当年大禹外出治水,多年未归,他的妻子涂山氏常常抱着儿子站在这块石头上盼望丈夫的归期。年长日久,人们便把这块石头叫“呼归石”。元朝文人贾易岸引证《华阳国志》等古籍,判断大禹出生在四川的汶川(今茂汶),结婚在重庆的涂山,死后埋在安徽当涂,故当涂有大禹的坟墓。 重庆市居高临江,景色宜人,地势险要。是东通鄂、赣、皖、苏,西连陕、蔵、云、贵的西南重要门户,加上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天府之国”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历来为反动派统治阶级所关注,长期蒙受帝国主义的掠夺。1876年的“烟台条约”和1895年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把重庆划为对外开放的通商港埠,让英、法、美、日等国的魔爪伸进富庶的大西南,让唬诈当局、镇压人民的军舰在川江和嘉陵江横冲直撞。“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抗战爆发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节节溃退,送东北、失华北,丢武汉、弃南京,“陪都”于重庆,龟缩峨眉山,坐山观战,按兵苟安。这样,重庆便成了国民党政府反共反人民的中心。 在白公馆和渣滓洞,多少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惨遭杀害!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优秀共产党员江竹筠以及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等被秘密处决;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张学良将军等等,遭遇囹圄,这里洒透了英雄们的鲜血,埋葬烈士的骨骸。记录了“中美合作所”的血腥罪行。 解放后,重庆获得了新生,换了新貌。工农业生机蓬勃发展,一个由落后的消费城市,建设成具有军工、冶炼、机械、造船、化工、轻工、纺织、电子等完整的工业城市。昔日,这个“看不到铁路,听不到火车声”的交通不便城市,陆续建设了交贯、畅通的多条铁路,成网公路和繁荣的水上运输,拔岸而起的长江大桥、嘉陵江大桥把江南江北几个区联通一起,把云、贵、川、陕数省的“旱路”和苏、皖、赣、浙、鄂、湘等长江流域十省二市联成一片。……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经济新区不断发展,从远眺望朝天门码头客运站犹如一艘起航的船舶,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公安局长航武汉分局) 地址:武汉市沿江大道“广源大厦”12楼 注:原稿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湖北省公安厅政治宣传信息网“网上发表”2014-6-20.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