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又是一年清明至 |
正文 | 又是一年清明至。四月份的江南,刚下过一场新雨,温润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夹杂泥土与青草气味的温柔暖香。行走在田埂间,洋洋的南风仙女舞袖般拂过脸颊,四周之草木葳蕤而苍翠,只有往日那遍地惹眼的映山红花该因这连绵的阴雨,径自化作了抬头眼角处一抹动人的娇羞。 春景,万物尽盎然。 我从小就是把清明当佳节来过的。她有着适宜的气候,适宜的的假期,适宜的团聚相逢。一切的一切都恰到好处。 清晨,用过早饭。我们一行人便匆匆上路了,带着各自踏青的工具,锄头、砍刀与锹、我背了个背篓,里面放上了几方黄纸,一碗猪头肉,一碗白米饭和几注香,东西不多,倒也都是祭祖之物。 穿过荒废许久的老村,便是丘陵地带的浅峡,周遭山峦相抱,环有小溪、巨樟,以及大片金黄璀璨的油菜花。这是我儿时的圣地,每每返至乡下,我大多都会背上单反,拿上几个小铁锤,毛刷。在取景观览之余,溜至后山,到那些先祖墓碑上敲敲打打做些考究之事,为此倒也没少吓过几个过路的乡人。只是这一次到不能像过往那般悠闲的度过了,父辈与我们正行进着使命的交接。 踏青的途中,大家显得都很平静,该压得压,该烧的烧。也一如既往地在几个坟冢的位置上产生了争议,但那个屡次出来指正的老人这一次确是不可能再出现了,气氛有些伤感,大家草草的将疑虑的地方都烧了罢,便又奔赴下一座后山。 我却是自觉好笑,这些东西,自爷爷的口中,我们听了近二十年,父辈更是听了不下四十年。可却终究没人能完全记住,这不是记性欠佳或是用心不牢的问题,只是有些听来的东西大都未曾亲身经历,就更别言触及灵魂,深埋于心了。 大伯为此倒也提出了个看法,他说这些坟冢终究是要失掉的。“难道还指望这些小辈给这些见都没见过的高祖、太祖烧香不成。”这是他的原话,我听完嘴角一抿笑了笑,不置可否。不然甘家山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无人问津的荒冢了。 其实我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赶回来挂清的。若单纯的只是为了祭祖思亲、踏青赏春,是敌不过上海至高安那近千里的距离的。我更多的只是为了去安抚那一种无处安放的思念,为了令自己心安,方回来渡己。我要让这遗忘的进程缓慢些。 大部队终于开到了最后的目的地,葬有爷爷奶奶的第三座后山。他们俩坟头上的土还尚新,但也已长上了些许青草。老人家是极有眼光的,所葬之地,于山之巅,山环水绕,大树承荫;站在这里远眺正对着的就是大伯所建屋的新村,这也应是其最后的念想了。 说来也是奇怪,我至今无法相信,那与我血脉相连的两位至亲,就长眠于此了。我还有许多答应的事情还没做呀,我说好了要给她买耳机、买大大的房子,让他们看着我娶妻生子,给孩子弄好吃的肉饼汤。怎么能突然就消失入柩化尘了呢。 而我虽是失眠,却又极少做梦,这样,就连梦中相见的机会也无法实现了。他们也就这样离去,成为我人生的一个片段。 于此,面对着那雕龙画凤的气派墓碑,我颤巍的伸了伸手,抚摸着那结白的大理石像,手指冰寒彻骨,了无生趣。静默了许久,待到手将石温暖,便缩了回去。从母亲的袋中拿了几注香在坟前拜了拜,再缓缓插上。周遭亲属烧着的纸钱堆得很高,火烧的发亮,透过光洁的壁面再映入眼帘,有些灼人。 在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这世间存有轮回转世,这样后辈们也能以这种方式去令先祖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更好,以尽未由之孝。 忽地明白了这清明所设之意义,皆不过是群生者的心安之举罢了。可生前无法尽足孝道,死后再三弥补又能怎样呢。遥以此举寄哀思定不如珍惜眼下人。 踏青又到了结尾了,父辈们围城一团,用铁锹画了一个圈,燃尽那些所剩之物。一时间,空气中回荡着父亲低沉的嗓音: “古老的四方幽魂,好友亲朋呀。子孙不孝,定有倏忽。若有未应取者,还望见谅,于此处一并拿取。保佑我甘氏子孙一生平安……” 入夜,高安又下过了一场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