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秦淮烟波(校订版) |
正文 | 秦淮,坐落在江南这片古人称之为金陵,今人称之为南京的地方,这是一条长约十里的河水,自江宁长江引进,环绕雨花台、康熙河等名胜景点,在南京城中的夫子庙前最为繁盛。纵观,两岸商铺林立,风景建筑,楼台亭榭,不绝如缕。横观,泛舟河上,游人熙熙攘攘,纵情娱乐。这片土地,文化气味浓郁,游人追捧的不仅是此地的烟柳繁华,更是追捧多年以来长期积累的一种氛围。而我也因此陷入了对这篇沃土前世文化的神思,于是沿着亭台楼阁,留下足迹,追思我想追溯的明末的才子佳人在这片沃土的事迹... 犹记杜牧说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因此在古时被定位为烟柳之地。大约在晚明,一些江南的文人骚士,爱追捧万历以来的东林风骨,尤其是因朝中大臣顾宪成等被放逐之流好论朝政时事,以天下之事为己任。后来结成的东林党喜好言论,常纵论天下之事,明熹宗时像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等对宦官势力不予苟同。这也引起了杀身之祸,像左光斗、赵南星等人最终被魏忠贤害死在诏狱中。东林党在万历到天启三朝历经争国本、争京察、斗阉宦等大事,几十余载,在大明风雨飘摇的最后岁月里,党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这些东林党在政坛的失落也影响了当时的文人,文人哀叹前人的忠勇,触目伤怀。因故许多江南文人以经世济民为任,但是他们也爱混迹烟柳,性格举止浪荡不羁,秦淮的风情却独令他们喜爱,因此文人们多与这里结下缘分,文人们爱这里的水,爱这里的楼台亭榭,爱这里的独有魅骨的女子,因此他们常流连忘返。 然而,以朝政的腐败为背景,是不能阻挡文人们忧国忧民的襟怀的。明末的秦淮,烟柳繁殷、歌舞升平、市井俨然。然而明末是一个乱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时代,然而特别是江南这片润土,出了许多名士。若论古典文学一笔值得吹捧的地方,此处应当赘述一番。明末的文人不仅有才气,有傲骨,就散文方面而言可分为公安、竟陵、豫章、嘉定、桐城文派等。这个时代,“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坑儒,而破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坑者。”(顾炎武语),虽然说八股禁锢了文人思想,使得读书的仕子们没有了格物致知,只能维护伦理纲常。但是反抗礼教,不拘于俗、和愤世嫉俗也同时在这片沃土上展开。所以在明末的秦淮,有经世致用的顾亭林先生涉足。甘愿殉国的刘宗周、黄道周,不屈节气黄梨洲先生都曾与友人于此赋诗,阮大铖的戏班曾于此地夜夜唱他的谱的昆曲、梦忆的张陶庵,学富五车的王船山也来过此地,还有论杜诗的钱谦益在这里遇见了柳如是,才高八斗的吴伟业遇见了卞玉京,云间三子之一的陈子龙曾于此地遇到时名杨爱的柳如是,复社的张溥、张采及四公子方以智、侯方域、冒襄、陈贞慧也常流连于此,与此地有魅骨的女子留下一段风流传说。后来他们用诗文名篇记载了这里,记载了当年的暧昧,追忆了这些有节气的女子,虽然凄婉,但也不失风华,为后人传颂。 一个时代,虽然像雨点放晴后消磨地没有痕迹,但是我们有必要拾起那个时代的点滴琐碎。时代是一笔财产,不仅属于他们的,也属于后世万代的财产。当想起晚明秦淮那些的女子凄婉的事情,如今回眸那些人、那些事。不经然,将他拾起回味,不失为“其人虽已没,千古有余情。” 这里的女子,虽然放在明末这个时代里,要知道中国古代这个封闭又夜郎自大的社会,女子的地位是很悲惨的,广大女子甚至没有姓名,但是浓墨重彩的却数得上明末这个时代的女子,不经意间,她们影响了她们当世之人,也影响了今天的我们。她们不仅在于貌美而被世人所铭记,她们的情操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今天为了忘却她们,所以必须铭记。这里的八艳,身份都十分卑微,虽然有风情,有暧昧,有才艺,他们不仅精于色,也精于艺。还记得陈子龙赞许过柳如是,钱谦益说柳如是“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为此,他甘愿以匹嫡之礼娶她,她们的才气令人钦佩,骨气更令人赞许,还记得柳如是当年劝夫钱谦益坚决不降,还有李香君不屈阮大铖、马士英、血溅桃花扇的事迹,侯方域为其立传,《李姬传》那样的平凡而又婉转令人至今难忘。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孔尚任的桃花扇。还有董小宛那样对冒辟疆的不舍,才让你知道至死不渝是那么动听。更有一批批愤世嫉俗的女子,她们叛逆权贵,不为所动,在民族大义、人间情义面前展现了她们的不屈,真是令人赞许不已。 于是我来到今生的现实中,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们仍在拍照,许多人携老带幼,神情貌若如痴如醉。于是,我凝眸聚神这面前的秦淮河... 水波粼粼,没有曹孟德的观沧海的豪迈。秦淮注定是这样的委婉的美人,羞答答地,文人骚客总是痴醉于此。想起使君观罗敷, 罗敷是那样的美艳但有骨气。这里的水波是这样的淡淡,伴着烟花,柳絮。我总是不能接近那种妩媚妖娆。 烟波淡淡,我心如醉。那些女子自这里来,造就了秦淮,也终结了秦淮。在人们的回忆中,赞颂他们当年的事迹,游览当年景观,也成就了今生的秦淮。 我站在秦淮河畔,十里河水映衬如入画轴,抬头看着天上的月光,皎洁地让人如痴如醉。地上的人们此时忘却了他们这片沃土的前世,只记得这里的今生,纵情娱乐,欢声笑语。斯人不禁嗟叹:一个人倘若没了精神,他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一个时代没了文学,便是死寂的夜晚,没有黎明。 董平手记 南京秦淮 2014年夏 (写作对象:文人和女子 写作线索:从现实(今生)到追思(前世)再到回归现实(今生) 适当地穿插一点故事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 但删了许多赘余 末尾评论是一种抒怀) 联系地址:枞阳县汤沟镇造福社区18号 联系号码: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