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美丽的天堂
正文

美丽的天堂

梁孟伟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也赞誉杭州为“天堂之城”。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国际旅游城市,无论是长住于此的居民,还是来去匆匆的旅客,无不为这里的美景所倾倒。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另一种风景——

请您先走

杭城,一个个金色的黎明,先由一辆辆公交车载来;一个个温馨的祝福,先由一位位公交司机送达。

每天早晨,大家纷纷走出家门,或者穿过一个个十字路口,或者走过一条条斑马线,这时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边公交车道上的公交车,稳稳地停在斑马线前,主干道上的小车也会停住匆匆的脚步,等着大家鱼贯而过。公交司机们发现了欲过又不敢过的后来者,就会亲切地挥挥手,示意请您先走。这些通过斑马线的行人,有的会送给司机一张笑脸,有的会向司机们挥手致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司机对行人的尊重,行人对司机的热爱,引出了这样一个故事:2011年夏天,一位留学美国的杭州女孩,名叫沈丁冬,她为公交车的礼让所感动,趁着回杭过暑假,亲手制作了一幅《say“thank you”to bus drivers》的海报,拿着海报请路人面对镜头说一句话语:感谢你们为杭州人民所做的一切。接着又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贺卡,走访了三所小学让孩子们写下对公交司机的感谢。沈丁冬在回美国前,把精心制作的海报和贺卡送到杭州公交总公司,此举感动了多名公交司机,也温暖了整个杭州城。

一脚刹车,传递着一种文明;一个手势,感受到一种温暖;一个故事,叙述着一种幸福。

一位旅居丹麦的杭州人,多年没回中国,最近回到杭州,等着穿过斑马线的时候,一位小车司机停在斑马线前向他挥手,示意让他先行。他刹那间有一种穿越,以为自己回到了欧洲。他后来写信给杭州公交公司,他现在人在丹麦,但脑海中常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杭州,斑马线前,公交车或者私家车稳稳停下,路人的招手,司机的微笑……的确,由于公交车的礼让,带动了出租车、私家车等车辆,也能够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

从2014年9月份开始,杭州公交礼让增添了新的内容:无论是斑马线,或者交叉路口,甚至绿化带岔口,公交车都会减速观察,一旦发现行人,就主动停车让行。

穿行在杭城的大街小巷,面对着汽车礼让的桩桩幕幕,一种暖意会漫上每一个人的心头!

流浪者家园

一天早晨,地处解放东路的杭州图书馆门口,排列着等候进馆的人们,其中有几个扛着大麻袋,或拎着饮料瓶,衣衫褴褛的拾荒者。

图书馆大门一开,这几位拾荒者在一个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行李,谙熟地来到洗手间,反复地搓洗自己的双手,然后走向书架,打开图书,静静地读了起来。

当年让流浪者和乞讨人员进入馆内,确实引起了一些读者的“投诉”。“我当时说得很随意——你要嫌脏,图书馆这么大,可以换个地方。总不好我出面让他出去,我也没有这样权力。反过来,如果周围的人对你有意见,我是不是也可以让你出去。”馆长褚树青讲这句话时是2003年,想不到从此拉开了向流浪乞讨人员开放的序幕。

十多年来,一群群流浪乞讨人员,拿起书,他们安静阅读;放下书,他们四处流浪。图书馆对他们来说,既非单纯求知,也不为了消遣,而是逃避风雨的一个港湾,躲避寒暑的一个家园,寻找慰藉的一个寄托,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36岁的重庆籍拾荒者陈虎,一年前来到杭州打工,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索性捡起了破烂。从一年前开始,他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来到图书馆,坐在阅览室里读报看书,并用圆珠笔将一些内容抄到自带的报纸上,有时还会边抄边笑。“我想抄点东西带回家,以后好搞养殖。”陈虎的话带着浓重的重庆口音,笑得很憨厚。

陈虎有时会用馆内的电源给旧手机充电,有时会用饮料瓶去饮水机接开水喝,直到晚上20点50分闭馆,他才不紧不慢地折起抄好的报纸,走出图书馆,去附近荒地取出自己的行李——一张破席和一床已看不出底色的被褥,前往杭州下车路一家24小时银行门口,与几位流浪者一起,睡在路边的台阶上。

在安徽人谢斌的印象中,图书馆应该是收费的,直到他听说“杭图”不仅允许流浪者入内,里面还有空调书桌和热水,这对爱好学习和写诗的他来说,无疑是找到了一个天堂。他在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写作,几乎每两个星期,就能写完三四本笔记。一个装满本子的手提纸袋,被他随身携带。谢斌给自己创作的每段诗都编了号,至今已逾160多首。在他的笔记本首页,记着一家诗刊社的地址和邮编,他准备再写一些,就对外投稿。

谢斌每天一早会去趟劳务市场,如有日结薪酬的零工就干,没有则泡在图书馆读书和写作。年仅三十多岁的他也曾想回家,但一想到“家乡的图书馆还不如杭图的一个角落大”,就打消了回去的念头。图书馆报纸杂志区的散文、小说、人民文学等各家刊物,他都广泛涉猎,他最喜欢余秋雨的散文。他在一本笔记本上记下了这里的快乐:“我不怕找不到工作,是怕找不到图书馆这么安静学习的地方……可以继续阅读,继续写作。”

“流浪、乞讨者可能暂时居无定所,可能暂时窘迫,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他对文化的追求。”“杭图”副馆长梁亮说。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免费的西湖

如今的杭州,西湖和运河,都已成功申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人文自然,互相辉映,分外妖娆。

如今的杭州,特别是双休或节假日,到处人满为患。游人们趋之若鹜,既为这里的美丽山水所陶醉,也为了分享免费西湖这块蛋糕。因为这个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泊,既是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也是至目前唯一的一个。

从2002年开始,西湖相继取消了13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70%以上;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达到了2000多公顷。西湖逐步增加免费景点的13年间,国内景区正经历着多轮门票价格上调。

但西湖免费对于杭州而言,更像是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杭州市旅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杭州市的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2015年旅游总收入2200亿元,是2002年的七倍多。

其实,西湖“免费”,把旅游资源还给市民和游客,比起少收两亿元门票,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要大得多。欣赏着眼前波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湖,聆听夜阑人静时湖水呢喃的声音,享受着山水之间略无挂碍的空灵。一俟他们有了空闲,又会被湖山再次召唤——免费开放后的西湖,转化成游客一份百转千回的思念和追慕,这也是很多上海游客每周往返沪杭,把西湖当作自家后花园的原因。

当然,免费西湖也带给杭州一定压力: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西湖日平均游客接待量超过200万人次,交通压力严重超负荷、游客总容量严重饱和、生态承载力严重超载……“西湖严重超载,该不该继续免费”的话题,引起了2013年杭州“两会”的热议,有政协委员提案,呼吁“西湖不能再无条件地免费开放”。但有人大代表质疑,“免费西湖,是将公共资源还给老百姓,是服务型政府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湖景区管委会对此做出了及时回应:“我们早就承诺,申遗成功后,西湖将继续免费。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公共空间的吸引力。老百姓一出门便来到了西湖,西湖不会拒绝主人,市民游客就是主人。”他们“需要解决的是空间与时间结构性的矛盾。”

杭州,人间的天堂;西湖,人民的西湖!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6: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