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村口那棵香樟树 |
正文 |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家乡有一棵香樟树,一年四季绿叶成荫,为行人遮风挡雨。多少年来,它岿然不动,仿佛是一位忠诚的守护神,保佑着父老乡亲幸福平安。 从小时候起,我对这棵香樟树的印象就特别深刻。童年时代,每逢赶圩天,母亲便挑着自制的糖糕到集市上卖。傍晚时分在香樟树下等候母亲归来,便成了我童年的温馨记忆:母亲远远看见我的身影,总情不自禁呼唤我的小名。我便快步迎上去,缠着母亲一边问东问西,一边掀开她挑的箩筐,看看有啥好吃的。母亲总会开玩笑地说“今天没有,今天没有!”然后变魔术似的从身上掏出东西叫我猜。母亲喜欢这样逗着我玩,笑声朗朗,浑身洋溢着幸福。 到了香樟树旁,母亲停下脚步,卸下箩筐,走到树下,双手合十,虔诚地对树朝拜。然后,她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放到香樟树的树叉上。常常,做同样的动作,还有同村的阿姨或奶奶们。这棵香樟树高几十米,分枝众多,树叶繁密,像一把巨大的雨伞。它的主树干极粗,要四五个大人张开双臂才合抱得过来。大人们能举手触到的位置,恰好是个巨大的树叉,她们把硬币放到叉处上。据说,投币到此,能实现心中的愿望,可祈家人平安健康。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带着香火蜡烛、大小鞭炮及新鲜的鸡鸭鱼肉,到香樟树下烧香磕头,朝树叉投入硬币。老人们说,这是家乡百年不变的风俗。 其实,这些硬币全落在我们这些顽皮孩子的腰包里了。每次我们来到香樟树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树叉上寻找硬币。 初中时期,寄宿生通常每周回家一次,每每经过香樟树,皆要在树下休息片刻。尤其到了夏天,树下纳凉,看乡亲们在农田里耕耘,听蝉儿“知了知了”地歌唱,别有一番滋味。连城一中读高中之后,几个月回家一次,特别留恋家乡的香樟树。偶尔回家经过它的身旁,依然不忘在此逗留,回忆母亲年轻的身影,畅想快乐的童年时光。 80年代末,台湾的叔公回乡探亲。走到村口,识别家乡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这棵香樟树。他老人家在树下停留许久,双臂抱着树干,脸贴着树皮,满脸热泪,情不自禁。是啊,他离开家乡数十载,漫长岁月的艰辛,当年的英俊少年已是白发苍苍!他时时刻刻牵挂着亲人,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怀念这一棵见证他离乡漂泊的香樟树。 这棵似乎永远不老的香樟树,头顶蓝天,脚踏大地,历经沧桑,傲视苍穹,是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熟悉身影。它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见证着村民的悲欢离合,见证着家乡的历史变迁!工作以后,我极少回家,但这棵守望家乡的香樟树,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魂,常在心中缠绕。 岁月无情,风霜如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照样早出晚归为操持家庭忙碌着,而容颜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老,步伐也越来越缓慢,但她的眼光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棵依然年轻的香樟树。只要我说哪天会回家,她必定早早走到村口,站在香樟树下眺望。三十年前,我在香樟树下等母亲;三十年后,母亲在香樟树下等我。母亲为孩子的担忧,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永远不会停止。 我们的血脉来自故乡,我们的魂魄最终也要回归,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有根的汉子,必定高昂着头颅!因为,那里有爱,有博大而温馨的母爱的呵护,我们前行的脚步变得坚定而自信! 值得欣慰的是,这棵寄托着浓浓乡愁的香樟树已受到政府保护。它和我的老家——全国最美的古村落之一的培田村一样,已成为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 年年岁岁,这棵永远青春的香樟树,站位于连城县宣和乡吴家坊五大村庄的总路口,热情恭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也召唤着远方的游子回家的脚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