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记一次月夜出游 |
正文 | 记一次月夜出游 文:吕奎(漂泊) 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身居黄州的苏轼正要解衣入睡,忽见床前的月光,一时兴致盎然。十二日的月亮并不比十五的月亮逊色几分,苏轼因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记叙此次月夜出游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寥寥八十余言,却让后人窥见了北宋的那一轮明月,记住了月下承天寺竹影斑驳的庭院,也再次领略了苏轼的闲适与豁达。 时至今日,明月依旧,月夜出游之人又有几何?网上有以“记一次月夜出游”为主题的讨论。我翻看着天南海北网友的图文并茂之时,适逢己亥年中秋之夜,不禁陡生伤感,怅然若失。虽饮酒不多,却也微醺。于楼宇之间仰望天上那一轮明月。夜色阑珊,月光清朗。 伫立月下,啾啾虫鸣入耳,别是一般滋味。刷着豆瓣,触屏皆是圆月,美的让人炫目,多配以文字。有人记起,一次月夜爬山,静美无比,拍了照片,回来作成画。晒出来的画,月照山野,月光清凉明净,景色幽静迷人。有人忆起了儿时中秋节的过往,娓娓道来,不失童真童趣。也有人枕着月光,听着莫扎特,忽而兴起,起身写下了唯美的诗行。 皎皎明月,仍是国人难舍的情怀。而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很多网友描述的月夜游西湖的经历。 其中一篇题为《苏堤夜游记》,拟古文体,有景有情洋洋洒洒。摘录部分如下:“已而清风徐来,垂柳摇摆;树影斑驳,蝉声起伏;月敛光华,云生五彩;山隐行迹,水传楫声。雷峰禅影遥遥触目,净慈梵响袅袅惊心。良夜如此,情何以堪? 穿堤而过,时已人定;四周寂寥,月光复见。环宇之内湖山多矣,古往今来明月长矣。然此时、此地,此人、此景,此心、此理,虽三生万世,不可复得!纵他年重游,亦非今日之你我。以此观之,岂不悲夫? 惟将美景付与嘉宾,方不负造化之神妙,亦足慰蜉蝣之人生耳。诸君勉之,莫负韶华!”好一个良夜如此,情何以堪!好一个诸君勉之,莫负韶华!读之似心有灵犀,顿生共鸣之感。 我也曾在一篇游记中写下了四年前初秋一次月夜游西湖的经历:“苍茫夜色中灯光泛起,西子湖似朦胧中犹抱琵琶的西子,半隐半现。一轮圆月在云雾中穿行,亦是忽隐忽现,一条苏堤分割了西子湖。我租借一辆自行车沿着苏堤御风而行。堤上游人如织,清凉的风从湖面吹来,又似乎从盛唐,从两宋,从那白居易,苏东坡的袖口间吹来,清凉千年。一座座拱桥让苏堤起起伏伏,西子湖似在历史间跳跃。夜色冥冥,金碧辉煌的彩灯把雷峰塔照耀的绚烂夺目。伫立塔下,雷峰塔高大巍峨中透着古典美,却少了些许古朴与沧桑。远处湖面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原是盛大的《印象西湖》演出。西湖是一个大戏台,每一个来到这片粉末湖山的人,都是其中的角色。不老的西湖,千年的古城,生长着无尽的诗意与闲情。” 是的,月夜出游,本是一种诗意与闲情,何况置身于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的西子湖畔?难免生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并发思古之悠情,亦是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亦是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的喟叹! 豆瓣网上的另一网友写下自己月夜出游所见之景,同样让人过目难忘:……云随风涌,云月相逐相映,夜风清爽,时时驻足望云望月而叹。有邻里小院昏灯如豆,斜墙外半枝残兰独立,花影摇曳,时浅时浓,恰如子野词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境。流连轻谈,看父子嘻戏,秋日渐短,归来不觉漆黑。遂作《清平乐. 夜游?》:一路如酒/轻洒芙蓉袖/憔悴多因蝉声久/终有秋风依旧/云月追弄花魂/梧桐随意家门/思量平生滋味/难得几个黄昏。 你看那,夜空云月相逐相映,斜墙残兰,小院内昏灯如豆,花影摇曳,父子嘻戏,生活的温馨美好皆在其中,若要说出来,却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而“思量平生滋味,难得几个黄昏。”寥寥数语却又溢满感伤之情,无不是此景此情此境弥足珍贵,其心境可感可触。 网友的图文林林总总,言言语语多是对美景的赞叹与留恋,不乏对旧情的缅怀,对时光的叹惋。怀念的,俱是一种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的彼时美好或淡然的心境。 月夜出游是一件雅事,亦是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喜欢一轮皓月,还是只喜欢斑斓的夜空那朦胧的美丽。苍穹之下,心如星空皓月,澄明透亮,又不乏静谧安详,要的就是此种心境。 苏轼贬于黄州,怀民亦然。那是一段落魄又困苦的岁月,二人坦然处之,赏月怡情,情趣高雅。正如苏子所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非只是身闲,有闲心闲情方可称闲人。以至于,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苏子与怀民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 月朗星稀的夜晚,你我可否结伴欢游?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