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散里云峰庙祭祀旧俗 |
正文 | 前段时间,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中国古代思想史及古文献学副教授罗斌先生在建德市文广新局尧志刚、农业局退休干部关百鑫陪同下考察了西坞“云峰庙”内供奉的“徐(偃)王圣帝”,要求收集四散里祭祀徐王民俗活动方面的内容,本人应好友国良之约特地去家乡采访了多位八九十岁高龄的健在老人,整理出过去四散里民间祭祀“徐王”的民俗风貌。 在建德中南部与兰溪交界处有下徐、庄头、西坞、姜山四个自然村统称四散里,交界处关隘塔塔岭近在咫尺,严婺古道穿之而过。解放后四散里称下徐大队,每个自然村称生产队;包产到户后取消生产队、大队叫法为下徐行政村,分四个自然村;直至2007年7月11日撤行政村编制并入新成立的新源村。 四散里古时候行政管理属十二保,“云峰庙”是四散里四个村的本保殿,位于西坞的长踏步对面的殿后山脚,该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至今已度过八百多个春秋。传说此庙原本建在庙后的山上 ,定制的石香炉抬至山上的庙前会无缘无故的滚到山下,反复数次,众人疑是菩萨的旨意,故将庙迁建到了山脚下。 云峰庙大堂正中供奉徐王(徐偃王)大帝,左右分别是广济王大帝、乌龙大帝,分列两旁的菩萨有毛、杨 、蔡、卫“老爷”;方相公、钱三相公(钱帅)、陈百廿五相公、金老相公;还有五谷神、财神、文武判官、土地公婆共十八位菩萨。另外还有三尊造型小一些的徐偃王、广济王、乌龙大帝“老爷菩萨”,便于方便放入亭中(类似轿子)抬行。 接“老爷菩萨”回村的祭祀活动一年分二次,重阳节和农历的十二月十六,十二月十六也叫“月半”。规矩是四散里四个村每年轮流,“月半”轮到接“老爷”的村重阳还是这个村接送。 接回“老爷菩萨”到村过节是全村人最为神圣与庄重的大事,村里的首事们更加的谨慎办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轮到的村都会到外地请有本事有能力的司工来主持仪式,司工都是能吹(唢呐)会打(锣)的高手。接“老爷菩萨”的仪式是由司工带领一干人等早上到云峰庙焚香祭拜一众“老爷菩萨”,然后将徐偃王、广济王、乌龙大帝三尊“小老爷”塑像分别装入三个亭中(一种比轿子做工更加考究的专门的抬行用品),接着二小孩持令旗、令箭开路,持八宝(长木手、木镗、木扇----)的八个人紧随其后,手握十八宝(木制的十八般兵器)的十八个人跟在八宝之后,再是三乘抬着主角“老爷菩萨”的亭子闪亮登场,最后是背着蜈蚣旗和背着徐(偃)王的王印的两个小孩 。迎“老爷菩萨”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把“老爷菩萨”接回村里的祠堂大厅。最为要紧的是迎接“老爷菩萨”的队伍里绝不能有女眷,否则是对菩萨的大不敬,家中的男丁不够,即使请也要请来男人帮忙。 十二月十六也是全村人最为忙碌的一天,所有人家养的猪都在同一天宰杀,褪去猪毛,去除内脏,整头猪放在每户人家必备的木质猪样架上趴着,各家各户都会对猪精心地进行一番打扮:猪头上插上状元花,猪身上披挂红绸布,就是猪尾巴上也要缠上好看的红头绳。条件好的人家还要宰杀羊,整头的羊打扮起来更加的漂亮 。大伙把祭品猪抬到大厅上,谁家的猪大小,谁家的猪装扮得漂亮大家都要评论一番。而女人们则更忙了,一大早蒸四散里的特产“糖糕”,蒸熟后把整屉的糖糕摆到大厅祭拜老爷。还有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做豆腐,豆腐饭是四散里祭拜菩萨、先人的必需品,但不能用鱼,这一点与兰溪及大洋的风俗都不同,不知为什么?原因已无从查考。这一天也是亲戚朋友前来助庆的日子,每户人家也竭尽所能好酒好菜的招待。 “老爷菩萨”供在祠堂大厅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初九,这一天要将“老爷菩萨”送回云峰庙。仪式同将“老爷菩萨”接回村里时一样的庄重。仪式结束,亭、令旗令箭、八宝十八宝全交由西坞范氏家庙保管。 农历的九月初八又由“月半”轮到接“老爷菩萨”的村来云峰庙抬三大帝“老爷菩萨”去村里祠堂供奉,仪式与“月半 ”相同,同样是相当的隆重与虔诚。手巧的女眷们早已裹好了粽子,打好了麻糍迎接“老爷菩萨”的到来。这可是四年一次难得的“村节”,热情的主人家都会早早地通知亲朋好友前来聚会,恭贺能给全村百姓带来平安幸福的“老爷菩萨”的到来。餐后,好客的主人还会分发粽子、麻糍。 这一次供奉“老爷菩萨”的时间较短,只有二天。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该村又要送归“三大帝”回云峰庙了。 四散里还有大年卅还年福的习俗,到了这一天,四散里每户人家挑着猪头、豆腐饭,带着香烛烧纸去云峰庙祭祀徐偃王等三大帝及诸菩萨。庙里专门有人守候,守候人的日常生活开支主要靠村民的布施,还年福的人都会很自觉的带上一斤米、一块豆腐,或一斤米与其他肉类什么的施舍给守庙人。 以上风俗直到1949年四散里解放,从1950年开始就停止不办了,现在尚未恢复这一古老的祭祀活动。但每年的大年卅还年福祭祀习俗一直进行着。文革期间曾停止过一段时间,云峰庙是包产到户后最早恢复塑像、进行年祭活动的庙宇之一。因历史悠久,2010年四月与庙前的古石桥一起被列为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