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的边界”在哪里? |
正文 | 王语雷 丁宁:“语文的边界”在哪里?【附录:李仁甫老师答复】 《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面世以来,时有朋友善意关注并询问,但仁甫先生很忙---- 【1】“语文的边界”在哪里?书中似乎没有读到,... ...。 草民语雷指了指书名,答案不就在上面吗?----“边界”在“风景”的尽头。 【2】“生成”思想不是李仁甫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 草民语雷莞尔,武打小说的开山鼻祖是梁羽生,而发扬光大的金庸。如今,迷恋金庸的读者多,还是梁羽生的读者多呢?... ... 【3】... ...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最终解释权归李仁甫先生。 ----2015年6月30日长春成长作文国学堂---- 李仁甫老师----答语雷兄: 1、“语文的边界” 在非语文学科中,语言性与人文性之间的运动是正常的“移动”,而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性与人文性之间的运动是“摆动”。可以说,“语文性”这只钟摆如果只作一般性的“移动”,由语言移动到人文,那么“语文性”就彻底失去了,语文课或语文活动就会异化为其他课或其他学科的活动了。“语文性”的生命就在于“摆动”——摆动于语言性与人文性之间。(《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P146) 2、生成 我从来没有说过是我提出“生成”思想。事实上,我在书中还写道:“生成”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并不意味着过去的课堂就没有“生成”这样的现象了。因为既然在怀特海描述之前,宇宙事实上从来都是存在于“关系”之中的,那么在“生成”这一概念出现之前,课堂事实上也早就有“生成”这一现象了,比如有的教师感到自己的“准备”受到课堂现场的各种“关联”的影响,或被动地调整教学流程,勉强、艰难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或主动地抓住机遇,创造教学灵感,进行超常发挥。这说明,一些教师早就在不自觉地进行“生成化”了,或者少数优秀的教师早已经不自觉地达到“生成”的至高境界了。不过,现在有了新的哲学理论支撑,面对“课堂生成”,我们应该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使之从消极变成积极,从非常态变成常态。 但是,作为一种课堂理念和范式,我明确提出“生成课堂”概念,并且全面、系统、深入地作了探讨,其间的逻辑起点和链条自有我个性化的思考。我的研究借鉴了前人的成果,确实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是绝对是拿来作为我理论大厦的构件,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如果简单地重复前人或他人,本人愿意接受举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