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浅析飘逸“诗仙”与沉郁“诗史”的诗歌风格异同
正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浅析飘逸“诗仙”与沉郁“诗史”的诗歌风格异同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千百年来,他们犹如我国诗坛上最璀璨的两颗明星,又像是两座并峙的高峰,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历代关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李杜二人的诗歌是没有高下优劣之分的,他们是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座,由于个人的身世、性格和美学追求的不同,各自闪烁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辉。

虽然同为盛唐诗人,但李白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有着非凡的自信、狂傲不羁的独立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他的诗歌浪漫飘逸,充满了澎湃的激情和瑰丽的想象,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精神风貌。

而杜甫主要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时期,社会的动乱和人生的心酸使他看到了生民的疾苦。他的脸上刻满了饱经忧患的沧桑印记,他的诗歌沉郁顿挫,字里行间盈满了对国家安危和人民苦难的深沉忧思。

李白生于蜀地,受到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在隐居与漫游中度过了少年时代。24岁时他东出夔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东游洞庭,西游云梦,并开始了干谒求荐的生活。

但即使是以善举贤才闻名当时的韩朝中,也未能荐举他。他只好带着失败的心情离开长安,再次漫游。目睹官场黑暗的诗人,心中的愤慨与不平之感自不必说。“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他在《古风》中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无情揭露了统治阶级压抑人才的严酷现实。

天宝元年,李白的机会终于来临。他奉召入京,供奉翰林,这应该是他人生最为快意的时候,诗人“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似乎就要实现。谁承想唐玄宗只将他当做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后来又由于朝中权贵馋毁,他不得不以“赐金放还”的名义再次离开长安。理想破灭的诗人,终于从黑暗的现实中清醒过来,拔剑击柱,斗酒十千,写下了大量抒发愤懑、鄙弃世俗富贵的诗篇。

当他失意落寞地离开长安时,在洛阳遇见了正怀着远大抱负的杜甫,于是中国诗坛上最耀眼的两颗星碰撞在了一起,古往今来,怕只有圣人孔子和老子的相会可以与之媲美。

此时的杜甫,正怀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但这丝毫不能阻挡两个伟大诗人的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他和李白同游梁、宋,酣饮纵游,慷慨怀古,建立了千古传诵的友谊。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奉儒守素的家庭养成了他忠君恋阕、仁民爱物的性格。青年时代,他也曾踌躇满志、裘马轻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那驰骋万里的胡马,不正是诗人锐意进取精神的写照吗?

只是“自古雄才多磨难”,杜甫生活的年代,正是李林甫、杨国忠专权的黑暗时期,唐朝社会繁荣的背后,实则政局动荡,危机四伏。

终于,参加科举考试的诗人落入了李林甫操纵的骗局之中。奸相的一句“野无遗贤”就骗过了昏庸的唐玄宗,也使得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存”的理想化为泡影。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十载长安,历尽心酸,他看到了生民疾苦,社会动乱。安史之乱起,国破家亡的诗人,用他沙哑的歌喉,唱出了哀鸿遍野的现实悲歌和对祖国覆亡的无限悲酸。

如果说李白是洒脱不羁、傲世独立的鲲鹏,那么杜甫就是忧国忧民、泣血悲啼的子规。如果说李白的诗歌是感情奔放、慷慨豪迈的长啸,那么杜甫的诗歌就是沉郁顿挫、深沉悲凉的挽歌。

李白的诗歌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个性和炽热的感情,而他傲岸的个性,又往往形成洪水爆发般强烈的感情。当他入京求官,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时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朝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眼中的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的愁绪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与喷发式感情相适应,天才诗人李白,高度发扬了《离骚》浪漫主义精神,想象无边,变幻莫测,情思流动,离奇恍惚。形容蜀道难,他高呼“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写梦游天姥山,他高唱”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意境之雄伟,想象之新奇,实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杜甫是一位心系国家安危与生民疾苦的诗人,他的诗歌悲慨满怀,充满了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自己的穷愁潦倒,他的感情都是深沉扩大的,但又是有节制的。每当他厚积的感情将喷涌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聚会将这悲怆抑制住。非常符合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精神。他的哭是“吞声哭”,他的家国之思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的热诚,渗透着对黎民苍生的一腔热爱。安史之乱的动乱中,他写下了“三吏”“三别”记录了战乱中贫困生民的悲惨遭遇。被叛军囚禁,他依然“黄昏胡寄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即使饥寒交迫,他发还出了“安得广夏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

李白把个性气质融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尤其是乐府歌行,形成了奔放贯穿,一气呵成的抒情特点。当感情喷涌而出时,诗歌的格律就完全可以弃置一边了。例如《蜀道难》即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形成了惊险奔放的语言风格。因此李白的诗歌具有活泼自然清新明快的特点,深得乐府民歌的真传。

杜甫的诗歌,尤其是律诗,普遍具有沉郁顿挫、工整严饬的特点。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还用律诗写实事。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作者流寓夔州时,作《秋兴八首》,抒写遭逢兵乱、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和故国之思。八首诗组织严密,格律精工,体现了杜甫格律诗“沉郁顿挫”的特点。杜甫的律诗,浑融流转,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痕迹,实乃律诗之冠冕。同时,杜甫在句与字的锤炼上尤见神情韵味,例如《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字,历来为人称道。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都继承了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关注现实,反映对社会动乱忧虑之情的作品都不在少数。李白“流血涂百草,豺狼尽冠纓”等诗句,体现了他和杜甫一样,都具有忧国忧民的精神。

同时李白许多绝句,和杜甫的绝句诗一样具有清新明快,自然天成的特点。像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都充满了俊逸风神和爽朗气韵。

他们写友情、写亲情的诗篇,真挚动人,催人泪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送陆六侍御六朝》,“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当然,李诗杜诗的美是多样的,李杜二人在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诗歌创作风格都是复杂的。这些比较只能从比较大的方面,抽取较典型的诗歌,进行浅显的对比阐述,李杜二人的诗歌是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

虽然诗歌风格迥异,但李杜二人同为唐代的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又有许多相似想通的地方。他们的诗歌没有优劣高下之分,都是中国诗坛首屈一指的杰作。还是韩愈说的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我们不得不为我国诗歌的盛唐时代出现这两位伟大诗人而感到骄傲自豪,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穷无尽的,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5: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