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南璀璨明珠——苏州(游记随笔) |
正文 | 文/阮海强 阮星 苏州——长江三角洲上著名的历史古城,宛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江南千里绿野之上。 相传在很早以前,苏州地方曾是一个宽广的海湾。现今西北郊的灵岩山、天平山,当时都是兀立于汹涌波涛中的点点绿色岛屿。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时候,才逐渐成陆,形成现在苏州这个地方。公元前十一世纪,殷衰周兴,泰伯、仲雍兄弟为“让国”而南下,蛮人奉他们为君长,建立了国家,定号为“句吴”。到了春秋时期,吴王诸樊从苏州西北一个叫梅里的地方,南迁定都苏州。传至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象天法地,大兴土木,把苏州扩建成为方圆四十七里、有水陆城门各八座、“水道陆衢”、“车船并入”的阖闾大城。至今,苏州城廓还大体如旧。隋代开皇九年(公元无八九年),改吴州为苏州,这就是最早见之于文字的“苏州”。唐时,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苏州是个“人稠过杨府,坊闹半长安”,“版图十万户,兵籍五千人”的江南名都。宋代,城内河道七纵十四横,桥梁三百五十余座,真个是“遥望家家临水影,似隔垂杨无路通”,好一派水乡风光。至明清,更是“东北半城,万户机声”,“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成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是把苏州比作“天堂”的。然而,在旧社会,这个“天堂”只属于那些达官显贵,地富豪绅。特别是到了近代,内乱外患,苏州日见破落。人们形容当时的苏州有“三多”:钱庄典当牙行多,旅馆菜馆茶馆多,乞丐妓女吸毒多。美丽的历史古城,变成了乌烟瘴气,藏垢纳污的魔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古城获新生。解放后的苏州,如枯木逢春,展现出蓬勃生机, 经过三十年来的建设,已经一改解放前“工厂没有庙宇多,烟囱没有宝塔多”的旧观,发展成为一个门类齐全,以丝绸、轻工、电子、仪表、工艺美术品生产为主的新型的工业城市。丝绸工业发展最为突出。一九七九年丝绸的年产量,相当于一九四九年的三十二倍。其中仅真丝双绉这项产品,其年产量和出口数,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被阿拉伯人民赞美为“东方绚丽的彩霞”、“阿拉伯神话中美妙的仙女”的名牌产品——“苏州花绡三姐妹”(伊人绡、迎春绡和条子花绡),更是誉满全球。丝绸生产的发达,推动着刺绣的发展。形象生动逼真,风韵柔和淡雅,针法变化无穷的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一起,并称我国的四大名绣。苏绣艺人们为了表现小猫的眼睛和毛丝,往往要把一根根本来就已经十分细小的丝线再劈成十二股、二十四股,甚至四十八股来刺绣,技艺之精,令人赞叹不绝。 名都望邑,灵钟秀毓,人文荟萃,文化发达,使苏州成为“东南文物之邦”。历代诗人盛赞苏州的佳作,多若满天星斗;而久居苏州的范仲淹、范成大,冯梦龙以及张旭、唐寅等人的作品,尤为人所共知。不过,苏州之被人称誉,更大程度上还在于她的城市环境之幽美。历史上,苏州古城内外,河道纵横,水巷交叉,前街后河,小桥林立,是个典型的水乡城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难怪有人把苏州称为“东方威尼斯”。今天,漫步在修葺一新的苏州园林里,那迷人的碧池假山,壮观的楼台亭阁,瑰丽的花卉林木,名贵的字画陈设,让人流连忘返。 至于星罗棋布于苏州郊外的名胜古迹,则大都同历史掌故和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枫桥寒山寺有唐时高僧寒山拾得遗踪,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刻,日本重铸后送还的青铜奶头钟,明代抗倭遗迹铁铃关。虎丘山有吴王试剑石,生公侻法点头石,剑池阖闾陵墓,千年云崖古塔。灵岩山有吴国馆娃宫遗址,美姬响屧廊陈迹,夫差玩花池,西施采香泾。天平山有咒钵庵,白居易读书的乐天楼,乾隆南巡时御赐之高义园,巉岩怪石“万笏朝天”。这不尽美景,自然要引得人们“呼船载酒竞游春”了!现在,苏州的园林名胜,每天所接待的国际友人即数以千计。姑苏城外寒山寺里,由日本朋友亲手栽下的几批五针松树,苍翠挺拔,长势喜人,已成为人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生动象征。网师园内著名的庭院“殿春簃”的复制品“明轩”,已由中国工匠精心仿制而成,运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进行安装,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大洋彼岸。 作者:交通部公安局长航武汉分局、武汉鑫宏泰船务公司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