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醇香的腊八酱 |
正文 | 在我老家,每年腊八,家家户户都有做腊八酱的习俗。“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前后,天气最冷,刺骨的寒风如刀剜一般,这时候腌制出来的腊八酱不会腐烂变质,容易存放。早了或晚了口味都不地道。 腊八酱,顾名思义就是腊八这天将黄豆煮熟,经发酵上霉后腌制而成的一种酱豆,又叫大豆酱。腊八即农历腊月初八,古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八节是春节前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儿时最盼望的节日,到了腊八就快过大年了。“腊八”这天,母亲早早起床,在灶台前熬腊八粥。腊八粥即小米、莲子、绿豆等八种食材混在一起熬制,相当于现在的八宝粥。全家人喝了腊八粥后,母亲便开始煮腊八酱了。那时候,我家每年就煮这一次黄豆,每次煮上十来斤,基本够一家人吃上一年,平时是不会煮酱豆的,只有咸菜断顿时,母亲才会煮一点麦酱过渡一下。 腊八头一天,母亲将自家产的黄豆去杂,择去霉豆,晚饭后泡在水桶里,翌日,天刚麻麻亮,母亲轻手轻脚起床,生上煤灶,将泡好的黄豆放入铝锅里煮,煮上三十四分钟,熟透后从锅里捞起来,放在筲箕上沥干水份,再摊在簸箕上,盖上棉布或纱布,让它自然生霉,待十天半月,长出一层白色的茸毛后就可腌制了。 母亲将霉好的黄豆倒入饭盆里,撒上盐、辣椒粉,少许生姜和白酒,用筷子翻伴均匀,装进扣坛里,盖好盖,在坛边倒水封口,腌上二十几天就可食用了。打开坛盖时,一股鲜香味扑鼻而来,舀一碗放在锅边一蒸,淋上麻油,吃一口味道太诱人了。母亲腌制的腊八酱咸中带甜、甜中带鲜,鲜中带香,风味独特,特别开胃、下饭! 在煮腊八酱时,母亲会先做一碗懒酱给我们吃。所谓懒酱,就是无需上霉,将刚煮熟的红通通、热乎乎的黄豆趁热倒入热油锅里,加上盐、辣椒粉,再用温火煮进油盐起锅,吃起来虽不如腌制的腊八酱香味浓郁,但味道也不错,每次煮上一大碗懒酱,都被我们风卷残云,一抢而光。懒酱好吃,但不能经常吃,因为大豆金贵,一碗懒酱的食材要做三四碗腊八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困难,尤其是蔬菜青黄不接时,一日三餐吃咸菜,不是腌菜、萝卜,就是腐乳、酱豆。还有不少的人家,甚至连咸菜都吃不上。母亲开一点荒,种点儿黄豆,我家才能吃上腊八酱,不至于咸菜断炊。 如今,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很少有人吃咸菜,再也没人做腊八酱了,超市里各种酱豆琳琅满目,要想吃就买上一瓶,方便得很。但我总有一种失落感,觉得它少了农家腊八酱的那种醇香,少了母亲的味道。 又近年关,我的眼前不由浮现出母亲做腊八酱时的身影,她那熟悉的一招一式,时常唤起我暖暖的记忆。 2021年1月25日《江夏报》四版“梁子湖”副刊刊发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