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草要子 |
正文 | 草要子,是用稻草或麦秸编制而成的,一人多长,有别于草绳。要子,单股,草绳,双股。在我们南方水稻种植区,大都用稻草打要子,它比草绳粗,比纤子细,人们用它来捆稻把、捆麦把、捆柴把等,百把斤重的担子不在它的话下,用起来既省时又方便、环保,还可以重复使用。 草要子在农村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每年冬天,生产队仓库里堆满了成捆成捆的草要子,一提提挂在屋梁上、水车下,一根根蜷缩在角落里。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家户户都要打草要子,为来年的生产生活作准备。 草要子打法有多种,一个人用“要桩”打的要子,叫桩要。这种要子外形如缧丝状,上粗下细,打起来麻烦,但紧凑、结实、经久耐用,捆完麦把捆稻把,最后捆柴把。 小时候,见识了父亲给生产队打的桩要子。清早起床,父亲从稻场里挑回稻草,铺在堂屋里,喷上少量的水,用几条木凳压在稻草上,然后,从房间里拿出“要桩” (就是用碗口粗的木头自制而成的木桩,长250mm,上粗下细,最上端有一80mm长的细手柄) 打要子 ,只见父亲坐在矮凳上,左手拉一把稻草,放在右手拇指上,拧成绳状,放在要桩下方,顺时钟方向“就”,边“就”边添加稻草,打到要桩上方,在凳子上一敲,抽出要桩,要子脱落,把要尾塞进要膛里,要子就形成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归拢。这种活,一般都是我来完成的,一担两个,十担一提,将要尾剩余的草扎成小辫,最末端搓成细绳子,最后打个死结,这样,要子才算完工。在我的记忆里,当时,每个社员每打120担要子,生产队就记一个工的工分,分值为十分。 闲得无聊时,我也拿起要桩,坐在父亲身边,像模像样地打起要子来,我打的要子不是粗了,就是细了,要么散了,父亲告诉我,打要子左手添草要均匀,右手应用力翻腕,千万不能把草直接缠在木桩上,我尝试过无数次,还是打不出有模有样的要子来,父亲鼓励我,等你长大了,有力气了,再来打吧,你一定能够打出好的要子来。 分田到户后,我开始向父亲那样打桩要,由于小时候掌握要领,加之手法运用得当,我真的打出要子来,虽不美观、光滑,但也能凑合着来用。 另一种是用“绞棍”绞成的要子。这种要子要靠两个人来完成,踉绞柴把一样,一个人站着边绞边向后退,另一个坐在稻草旁边放要子边添草,绞到一定长度,头尾合拢,自然拧成麻花状,一根要子结束。“绞棍” ,就是用一根约2米长、大指粗旳木棍,扭成180度弯,系上麻绳,在手抦把上套上竹筒,像摇把。这种要子松散,不能重复使用,同样能捆麦把、稻把、柴把。 还有一种是用手打的要子。这种要子不用要桩,也不用绞棍,打起来简单、方便,无需两人合作,就是直接在手上 “挽” 要子,形如鸡窝状,上口粗、底部尖,跟绞棍绞的要子一样不够结实,也属一次性要子,只能捆一些轻的秸杆、棉杆、稻草之类。 过去,草要子在农村用途广泛,除了捆农作物和柴草外,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它,农户的茅草屋,房前屋后柴堆、草堆上,横七竖八缠满草要子。六七年代,生产队和农户打茅包(稻草包,用来储存粮食和种子),用的也是草要子。茅包的打法是,先在箩筐底部呈十字形放着两根草要子,接着铺一层稻草,再把稻谷倒进去,封上口,扎紧草要子,退去箩筐,并横着缠上两根草要子,茅包就打成了,吊在房粱上,防止鼠害。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收割大都使用机械化,无需要子来捆把,即使家里捆一些柴草,也无需再打桩要子,随便用手打几根鸡窝要子,草要子的用途越来越小,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