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也说仪式 |
正文 | 也说仪式 辛淑英 仪式,仿佛是多种典礼的秩序形式。若想在日前的现实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确实容易得很。简单说,我们每天出入家门,会给居家的亲人道别,问候,来个热烈拥抱;朋友间多年不见的友谊聚会;婚礼上的祝福;工程项目的开启、竣工……。仪式就是,使平淡的日子被赋予了爱,感情,纪念,显得弥足珍贵。 想起《小王子》里的一段对话。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每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明白了,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是人才能做到的,也只有人才能在不同以往时刻的生活里,感到无比幸福,快乐和自豪。 飓风老师说,在新教育中,学生和老师把每一天都过成节日。谁不喜欢过节日?大人孩子都喜欢。可我又一想,如果短时间内充满快乐也就罢了,但天天像过节日,我不信。 听了他们数不清的有趣的故事,看了那活动中丰富多彩的画面,我才知道,是真的,一切的不可能皆成可能。“汇聚美好事物,关注每个生命,擦亮每个日子。”是新教育中最亮丽的话语。学生,老师,家长们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创造着奇迹,而小小仪式,自然不在话下了。忽然觉得,新教育就像原野,千千万万粒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绿荫成林,生机勃勃,正快乐地生长着。 还说仪式。 案例中有这样一个女孩:为考取市里的重点学校,三次都差那么一、二分落榜。女孩遭到了困惑,感觉很不幸,每天来上学都失魂落魄的样子,按飓风老师的话说,女孩是折了翅膀的的白天鹅,看着她再无法涌入到快乐的班集体里来,一个人躲在教室的一角,恍惚着眼神看其他同学排演期末的《生命叙事》。要知道以前她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学习又好,每天配合老师带领同学们晨诵,午读,暮省,一向很认真,是飓风老师不可多得的小助手。自从最后一次考试倍受打击后,再也听不到她银铃般的笑声和快乐地哼唱了。飓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决定要拯救这只折了翅膀的白天鹅。 以新教育实验中的“巧用仪式”为契机,飓风老师开始每天给女孩写信,在信中言之以理,动之以情,表达着老师很理解她的感受,还对她几年来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只不过三百多考生中录取三名,而你距离第三名就差那么一点点,证明你还是很有实力的,问题出在哪儿?飓风老师很认真的帮她分析原因。 原来,这女孩很有写作天赋,诗歌写得超棒,平时,自然用在写诗歌看书上的时间多一些,暂时忽略了其他科目,飓风老师鼓励她继续保持诗人的浪漫与纯真,去拓展其它科目。 就这样,每天巧用写信仪式,让折了翅膀的白天鹅又找回自信,更勇敢地去超越梦想。小学毕业,女孩终于考取了重点中学的尖子班,假期里,她给飓风老师写了长长的诗歌赠送,飓风老师把自己写的关于女孩的两万多字的“生命叙事”,和一本经典诗集回赠了她。师生之间爱是桥梁,写信仪式更显珍贵。 说完了白天鹅的故事,飓风老师又讲起可爱小王子的故事。 班里有这样一位屡次遭受“抛弃”的小男孩。四岁时妈妈生产妹妹,把他送回老家跟随爷爷奶奶住了半年。过惯了无拘无束的乡下生活,再回到城里的幼儿园,喜欢和孩子打架,让所有孩子、家长都不喜欢他。因户口不在本市,一年级上不了学,看着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上学,他第二次被“抛弃。”终于入学了,名字被父母改了他不知道,在学校谁喊也不理,老师上课时,他大喊大叫,满地打滚,撒泼,钻桌子,跳凳子。这样一个“坏孩子”老师和同学怎么受得了?再次遭遇“抛弃”。 飓风老师及时和家长做了沟通,开始关注孩子,用温和的语气每天给他讲故事,送他喜欢的绘本,即便是做了坏事,也每天对他说“我爱你哦。”后来再讲故事,有意把图书中的主人公换成孩子的名字,小男孩觉得神奇,有趣,听得入迷,动情处眼睛里浸满了泪水,甚至失声痛哭,相信老师是真心爱他了,情不自禁喊出“郭妈妈”飓风老师摸着他的小脸蛋“郭妈妈永远爱你哦!”小男孩终于笑了,笑得是那样甜,那样美,变成了真王子,热爱读书、学习,大声发言,声音特别好听。 飓风老师说:正是每天的小小“仪式”唤醒了孩子。她倍感欣慰地感叹“教育真好,让我成为世上最幸福的人。” 是啊,点燃心火,照亮每个生命,正是新教育的宗旨。 飓风老师的激情演说在夜晚的舒缓音乐中结束了,然而,仍沉浸在她那感人的教育故事中的我,久久不能自拔。 每一天都过成节日,让每一个日子都闪闪发光,有着诗意感,这是多么好的教育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过呀!。 2020、3、13、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