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细读大仙 |
正文 | 细读大仙 胡临雪 在离全州县龙水镇13公里左右的西北角,有一个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却又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村庄,这就是大仙。大仙也称大仙殿。始建于唐朝的寺殿,早已倾圯,昔日的香火和梵音也已湮没在深山老林里了,而那奇山秀水,神话传说仍吸引着游人来寻访。诸如鲢鱼出洞、仙人撒网、将军石、斩龙剑、香炉山、棋盘石等景观,鬼斧神工,形神肖毕。因此,大仙仿佛就如珍藏在越岭城岭皱褶里的一札书稿,让人百读不厌。 在一个初冬的下午,应友人唐绪章的邀请,我来到了大仙。 通往大仙的水泥路是去年才建成的,即使是平整的路面,也是难行的,其坡度基本上在45度以上并且弯多弯急。从山脚下的杠口水电站开始盘山而上,蜿蜒的山路就像一条青白色的带子,时隐时现地往山的深处飘去。 车依路转,心随景移。正是初冬时节,大仙的山山岭岭断没有北方那种层林尽染红得一蹋糊涂美得透不过气来的的粗犷和豪放。大仙的山岭上也是有红叶的:只是山谷一棵山腰一簇山顶一团。大仙山岭的色彩是有层次的,有韵律的,有诗意的:高大的枫木、山乌桕醉红了而松树仍然青翠着;栗树、山茶树殷红了而杜鹃树仍然深绿着;低矮的芭茅草、狗尾巴草金黄了而蕨草仍然墨绿着;就是那藤蔓类的葛根、爬山虎已成褐黄色了而那贴地生长着的不知名的细藤植物还一个劲地开着淡蓝色的花呢!在路边那山林中时不时的有红透了的野山楂、冷饭团挡你的眼,让你味觉发酸。 车到山腰,转过山嘴,就到了海拔1000米左右的大仙水库了。水库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两山之间拦河筑坝建成的,其坝高50米,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水坝下不远处就是白练飞舞、如烟如雾的溪渡源瀑布。而眼前的瀑布瘦得可怜,只有薄薄的一层清水贴着峭壁缓缓地滑入潭里。我想那俯冲直下疑似银河的壮观景致,也许是要到来年的春天里才有了!其实,初冬的大仙水库,自有它的情趣的。秋季的多日晴朗,水面早已低落,湖里露出了洁净的大石头,特别是那被湖水浸泡多年的老树,或大或小或高或矮地或在岸边或在水里都举着那没有树皮的枝丫,顽强地站在那里,在斜阳里显得是那般沧桑,那般诗意。此时湖就成了山的近景,山却成了湖的背衬。那湖边一板破旧的木桥,田头两棵黄得透明的银杏,山里几枝红枫,竹林里冒出的几缕青烟,水面上淡定的几点云影……这,已经是一首诗一幅画了。 我跟朋友沿岸走近湖边,发现了湖边插了许多简易的钓鱼竿,从淤泥上留下的脚印来看,放钓者已有些日子没有来查看“钓情”了的。我与朋友窃喜,无意中可以品尝到野生鱼了。当走近钓竿处时,对面突地传来了女人清脆的声音:“喂,你们看看,钓着鱼了没有?钓着了的话,你们取走就是了!”哦,我突然明白了,大仙的人哦,放钓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在意过程也不在意结果,钓的只是一种悠然和自得其乐的生活。 许是睛天,不觉得已有薄雾从山顶弥漫下来,暮色有些苍茫了。我们回到了朋友的村庄。村庄不大,叫做大木头村。只有几户人家,住得散。山坳里露出半个屋顶,竹林里透出几点灯光,山坡上传来几声犬吠…… 朋友家的房子也有些年头了,横着一排三间。瓦片上已长了浅浅的青苔,在屋檐下挂着一只电灯,发出晕黄的光,权当是路灯了。 进得房来,已有几位客人围坐在火堂边了。羊角木干柴烧的火旺得很。火炉上炖的是山坡上李家的老山羊肉;火炉边瓦罐里煨着的是山坳里唐家自酿的土锅米酒。大家招呼着入座,按次序坐定,酒斟杯满,那淡淡的米香味扑鼻而来,酒面上似乎还有几点细碎的米油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着亮呢!酒入口微苦后淳甜,是好酒!不经意,三杯已过,话语就多起来了:我认得他的七大姑,他也认得我的八大姨,就这样扯上了亲戚,掐指一算,在坐的还有八分之一的血缘关系呢!于是,仰头又是三杯,声音虽然轻了许多,但劝酒的热情好象更浓了。 是夜,微醉的我在梦里又细读了一遍大仙写意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桂林市全州县全州报社)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