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山仰止 |
正文 | ![]() 曾经忝列于交响乐团之末座,参与演绎过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获得的是一种磕磕绊绊的感觉;还是忝列于交响乐团之末座,参与演绎贝氏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第四乐章,与《艾》曲同是表现一种凯旋的豪迈,感觉却像连滚带爬了——贝多芬的东西,没有相当的功夫,实在也不好碰,何况如我者,本身就有“南郭先生”的嫌疑。 也居然放任自己的爱乐情怀,与几个乐友斗胆组建了一个室内乐组合,一经坐上谱台前,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儿了。也不管怎样,玩玩而已。于是,数年之中,玩着的,却居然也涵盖了巴赫以下灿若群星的大家中的好些个,那感觉,较之交响曲的《艾格蒙特》或者《 命运》第三乐章,却是来得从容一些。 某夜与世安老师品着好茶,认真聆听了贝多芬的室内乐作品若干首一一这又一次深深领略,凡在交响乐之王盛名之下的作品,几乎就沒有平和的情绪;要认识它,也没有笔直的路径。 于是,对贝多芬,怀之已久的那份虔诚和敬畏又增添了些许。 终于把贝氏OP18NO4第二乐章的分谱摆上四个谱台,这需要相当的勇气,其间又包含了世安老师多少良苦用心:在浩如烟海的外文网站搜谱的良苦用心,尤其是从因材施艺出发,对作品反复对比筛选的良苦用心一一对我们这么一个高定不成,低尚可就的组合说,只能这样了,OP18,NO4第二乐章。 于是四位同人相互拉着,推着,搀着,扶着,合力进入一种境界,一种有着谐谑曲的外壳,却又较谐谑曲凝重的境界。一句句,一段段地走下去,便渐渐感受到了古典风格与浪漫情怀的交集,一种既突破了宫廷约束,又升华了游戏品位的交集 ——这就是贝多芬。 就在这个谐谑曲的外壳里,贝多芬营造了一种介于凝重与松驰的氛围,一重重对比,绅士与平民、男性与女性、成人与少儿,成熟与嫩稚,众人与个体,光明与晦暗,都其中了。各声部之间,轮番的音阶下行,略带几个变化音,就展示了关系调的旋律对主调旋律的层层烘托,何其绅士,何其唯美;轮番呈现的琶音用果断而又轻巧的弓法奏出,略带一点世俗的浅显,就像是成人与少儿在游戏中的追逐;而那刚性十足的主调,总在这层层关系调性的烘托和串串琶音的穿插缭绕中,稳健地前行一一这是贝多芬。 从pp,到ff,sf,那频繁的强弱变化,贯穿于每一个乐句,落实到每一个音符,引导着乐手行进。不论是信马由缰,或是缓步徜徉,那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足以使我等生出高山仰止的心态一一这就是贝多芬。 如OP18No4第二乐章者,真不辱世安老师之良苦用心,我等组合勉为其难地摸奏下来,虽属差强人意,乐友们却已经竭尽身心。其中一个感受就是,只要是贝多芬名下的作品,少的是温馨,多的是激情,即便某些温情的表白,也无处不呈示着一种隐隐的张力。 对贝多芬,我最愿意用“张力”一词来形容,从音符到乐章,从旋律到和声织体。发展到了极至,就成了《英雄》、《命运》和《欢乐颂》。即便如《月光》、《献给爱丽丝》之温馨,乃至鸿巨如《田园》之音画绵情者,又何尝不时时运行在一股情感和思辨的张力的烘托之上,并且时时保有一种矛盾冲突的状态?当然,那种矛盾,是广义的矛盾,是艺术的矛盾一一这就是贝多芬。 仅就眼前走着的Op18No4第二乐章,那凝重与松弛兼而有之的风格,我当然无法归类,或许这只是贝多芬主体风格之外的一个另类也未可知,但这不影响我与同人们试图走进贝多芬的世界,哪怕这个世界仅仅对我们打开了一道窄窄的缝隙。 又想起大画家陈丹青那本《音乐笔记》。陈丹青用极其简略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贝多芬,那意思是,无论在哪里见到贝多芬的塑像或画像,无论是在故居,在墓园,或者各种纪念场所,他看到都是一个个“正在生气”的贝多芬。我认同“正在生气”这个强烈印象。 只是,丹青大师既然沒有对贝多芬“生气”的内涵有所阐发,那我就不妨在此稍稍陈述一下个人对之的浅浅理解。 千万不要把“生气”的贝多芬简单地归入愤世嫉俗一类,尽管贝多芬也许真的愤世嫉俗,但也许那只是贝多芬毕生获得彻底的独立人格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已。独立人格的贝多芬成就了一个思辨的贝多芬,成就了一个抗争的贝多芬,成就了一个既激越而又充满温情的贝多芬。 还是那条铁律:形象大于思想。 贝多芬确实给世人塑造了很多音乐形象。 于是,听《献给爱丽丝》,可以想见着贝多芬生命历程中曾经闪烁过的蜜意柔情;听《月光》,可以想见着一个智者的踽踽独行;听《英雄》,可以想见着贝多芬对人间伟业的讴歌和崇敬;听《命运》,可以想见着一头雄狮不屈的咆哮;听《田园》,正可以感受着贝多芬手持如椽大笔描绘着无边无际的宏美画卷;而听《欢乐颂》,我感受更多的则是一个巨人正向一尊巨神顶礼膜拜…… 还回到Op18№4第二乐章。因为比更“规范"的谐谑曲来得凝重一些,少了一些花哨,少了一些炫技,才使我等同人磕磕绊绊地走了下来。尽管如此,心里还是生出一些微微的、被称为“成就感”的东西。 但我们不应掩饰自己的肤浅一一解读贝多芬的能力的肤浅,演奏水准的肤浅。正因为这种种肤浅,对于凭借手中的乐器走进贝多芬的世界,确实颇费踌躇。但是贝多芬的世界总是充满了诱惑,总时时吸引着真正爱乐的人,于是促成了同人们的勇气;更应该感谢世安老师,是他强大的外语功力和深厚的音乐造诣促成了他超强的搜谱能力,于是通过繁浩搜索和筛选之后,Op18№4第二乐章的分谱才摆上了四个谱台。 还要感谢这个我们用来寄托爱乐情怀的场所——这幢掩映在浓浓榕荫侧旁的老房子,年龄总有半个世纪上下了吧?是我见缝插针地利用了它。它绝非我的私产,但在一定范围内,我把它称为“我的琴房”一一里边确实放着好些我的私产: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而且质地都不算差,用来做室内乐组合的基本器材,在我们这个城市,总还是拿得出手的。 浓荫之下,蝇蚊在所难免,炎炎夏夜尤其如此。那么,几台壁扇,一盘蚊香,就保证了乐友们乐思的源源流淌。比起艺术学院若干年前那一小间一小间用板皮钉就的真正意义的琴房,这儿要好得远。 啊,真的,一切都挺好! 一个个寒暑走过来了,眼前又是一季炎夏 ,溽热难当。但没关系,只要有巴赫,有莫扎特,有博凯里尼,有海顿,有华彦均,有贝多芬,就没有什么走不过的春秋。 贝多芬的OP18No4第二乐章,走过来了,就像登上了一座巨峰脚下一段短短的缓坡。而且,就我等那点能耐,也就这样了。确实啊,所谓身体力行,也要看菜吃饭的,我非常了解我们的实力。 因此,就此告一段落吧,就凭借着0P18№4第二乐章那点体验,终于站在这段短短的缓坡上了,再往上走,确实步履维艰。 但是,我们可以抬起头来,向高山之巅仰望,揣度着它插进云端里的那一段,究竟什么模样。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