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走近环水村(四) |
正文 | 接上 当我俩快接近环水村时,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仨仨俩俩的人群正从四面八方向村里的庙会集合。 我们走进村里,先是沿着村西沿向南走到南沿,再沿着南沿向东走了一段,然后队长领着我向北,拐进了一条胡同里。 村沿上的路高出地面大概有十米,在路的不远处就是过去的大陆泽残留下的水塘。水塘边首钢有两个妇女在洗刷着什么,五六个儿童傍边上正玩耍。七八小木船就扣在岸的边上。 离开了村沿,拐进了胡同,只感到两边的房屋有些特别的高大,老式的青砖显得比我们现在建筑用的青砖要宽大不少,一看就能知道都是些老房子。而且胡同里几家的房子出奇的一致.一样的高大,一样的青砖到顶,甚至街门开的大小,高矮,样式都一样。特别使人感到诧异得是:一样的街门都安装在门楼的最前端,门与胡同间不留站人的空间。加上林立两边的房屋特别的高大,街门就显得过于的狭小。咋一接触,给人一种非常不舒服,不习惯的感觉。按着我们当地人的习惯,像这样能把房子盖的如此恢宏的人家,一定很过去的大户人家,非常有钱。门楼都特别的讲究,因为那是家族的脸面。除非审美观出了毛病。当时,我就忍不住地问队长:“这里的人房子为什么盖的这么别扭?”队长显然是不想让我深究这个问题,于是就淡淡回答我:“这都是解放前的老房子。” 可能是由于这里的房子,墙头一样的高大,林立胡同两边,所以胡同就显得又窄又深。我们越往胡同的深处走,就越感到里面,阴森森,冷嗖嗖的。来这里以前,我就听人说过,这里的人,性格彪悍,人人习武。是啊!毕竟这里解放前是大土匪头子刘磨头盘踞二十多年的“土匪窝”。心里就难免有了些紧张。 经过了五六个门口,队长往胡同东边的一户人家一拐。跟我说了一声。“到了,就是这。” (待续)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