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羊肉泡的始祖在安邑 |
正文 | 武安亭 王志英 羊肉泡是舌尖上的一种美食。 我们当地羊肉泡过去有四种,即西安羊肉泡、北相羊肉泡、解州羊肉泡、安邑羊肉泡。虽然各俱特色,但都始于安邑。 据史书载,西安羊肉泡,始于隋唐时代,即公元581年,距今1428年;而安色羊肉泡,始于三国时期,距今1738年,比西安羊肉泡早了310年。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三国时期,刘备随同蜀国名将关云长一行,率部来到原王庄村疙瘩庙,正值三九寒天,将士冷冻饥饿难忍,当地居民就将本地盛产的鲜嫩羊肉,在羊羹的基础上,加进了一些白萝卜、葱沫、香菜,以促发热出汗;又加进一些豆腐粉条、花椒、五香粉、食盐、白馍,既填饱了肚子,又治愈了风寒,这便是后来的安邑羊肉泡。 安邑羊肉泡,还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那时,位于安邑的氏族部落首领蚩尤,把狩猎得来的野生羊群进行家养,把宰杀后的羊肉,养骨熬汤,俗称“羊羹”,是招待宾朋的美味佳肴。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著名的“一杯羊羹亡国”的典故。 典故说,中山国君大宴宾客,司马子期在坐。席间,中山国君为宾客分食羊羹,因“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没有分到,心中便愤愤不平,说是看不起他司马子期。一怒之下,投了楚国,劝说楚王讨伐中山,中山君仓惶逃亡……中山君喟然叹曰:“召以一本羊羹亡国”,后悔末及!(据《战国策中山策》)直至今天,京津冀,陕甘宁仍然沿用蚩尤时代羊羹的做法,故羊肉泡始祖在安邑无疑。 安邑羊肉泡,最早叫泡馍、淘馍,羊肉杂锅。泡馍,就是把馍掰成两三公分不等的小馍块,用羊汤连淘两三遍,让凉馍变成羊汤渗进去的热馍块。“一碗冲开满室香,羊肉入口暖心堂,寒冬腊月最美味,莫过一碗羊肉汤。”“煨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历代诗人为羊肉泡所作的诗词,盛赞之词意,无以言表。 安邑羊肉泡,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骨汤乳白,肥儿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御寒健胃,促人养生,诱人食欲,回味无穷,素有“油泼辣子上等菜,羊肉泡馍美太太”之誉。 安邑羊肉泡的食材,素以天然、绿色、环保、多样而著称。其主要食材有: 羊汤,以羊肉,羊架,羊骨为主要原料,熬制七八小时,骨髓油熬出,漂浮上面,富含高蛋白,颜色呈乳白色。 羊肉,来源于安邑特色品种绵羊。这些羊,牧放于古老的盐池滩,采食于丰茂的芦芽、药草、麻黄及百样草,因而肉质鲜嫩,肥而不柴,香而不腻,富有健胃、?养生、增强体质之功效。 羊血,宰杀羊时让羊血流入盆中,加盐搅拌,用水煮沸,凝固而成,富含铁的成份。 食盐,产于安邑盐池,色白如玉,形如几何正方形体,富含卤化钠,增强骨骼之用。 葱,滋肺补肾,益精壮阳,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调和胃口。 芜荽,又名香菜。健胃消食,祛寒解毒,已攀上食物链的顶端。 辣椒,缓解疼痛,驱寒,预防胆结石。 豆腐,含有丰富的钙,铁,磷,镁,富含优质蛋白。特别是安邑豆腐,历史悠久,尤以原王庄豆腐为最。 粉条,以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烟酸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形状分粗、细、扁多种,泡馍多用粗粉条,特别是红薯粉条。 泡馍主食,过去主要是馒头,现在主要是烧饼,麻花等,烧饼又以死面饼为最,也有喜欢吃酵面饼的。 吃泡馍多用大钵碗,口面直径达十二三公分。泡馍锅多用口径1米大的“海锅”。舀泡馍汤,可谓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厨师先将肉、羊杂、豆腐、粉条舀上,铜勺将颗粒盐一舀,再在汤锅舀点水,筷子蘸点五香调料,在铜勺上一敲,调料与筷子分离,将融化后的盐水调料往上一浇。然后用铜勺将油泼羊油辣子一砍,撇点浮油往饼上一浇,姜葱沫香菜撒上。画龙点睛后,大功告成,那色,那味,那香,让人垂涎欲滴,吃了这顿还想吃下顿。 安邑羊肉泡,集禹都之谋,邑人之智,饕餮之味,食材之多,制作之精,集多种材料于一碗。特别是清末民初安邑南街的“张大碗”羊肉泡,群众赞其它“不挪窝,汤不断,味道美,食客满”,被誉为天下第一碗。 安邑羊肉泡,深受百姓青睐,由此而繁衍出来的北相羊肉泡、东郭羊肉泡、解州羊肉泡、西安羊肉泡,特别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别有风味的底张羊肉泡、张店羊肉泡以及由羊肉泡而派生出来的“北相羊肉胡卜”和龙居镇“底张坏娃羊肉泡”的三人套餐、五人套餐更是名扬四海,每逢双休日,不少城里人都成群结队,大车小辆往底张、往张店、往北相、往龙居跑……真乃羊肉泡空前荣耀,正如诗人所吟:“金盘堆起胡羊肉,御指三千响碧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