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与书》(原创首发) |
正文 | ![]() 文/孟建春 当岁月已逝,回忆起曾经陪伴我们,并成为知己的东西,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或是两个,但是不会太多。对于我而言,可以称得上知己的要算是书了(这里的书指与文学有关的书籍)。 再讲“我与书”之前,先谈谈我人生中曾经有过的几件爱好吧。 我的爱好很多,比如对弈、练字、看书、打篮球、唱歌等,这些爱好虽然达不到炉火纯青,但也算登堂了吧。由于各种原因,也可以这样讲,叫“优胜略汰”,留存下来的使我如痴如狂的也只有练字和看书这两样了。先讲一原因,对弈要两个人,打篮球需要很多人,唱歌需要听众,而练字和看书只要有笔、墨、纸、砚以及一本书就够了。这样的解答难免有点程序化和科学化了,总归是有感情的,要不然怎么能坚持至今呢。 我与书结缘;换句话说我对于文学的爱好,启蒙老师是我的哥哥。我哥哥是家中老大,我是老二;当时我们都在念初中,哥哥比我高两级;他学习好,因此在城里就读,而我在乡里就读。有一次放寒假,我在巷子口接他,下了班车,他让我把后舱里的黑色的包拎出来,于是我就去取,费了好大劲才拿出来,不解的问: “哥,啥东西这么重.....” “是书,今年冬天咋们看书” “哦......” 回到家闲聊了一会,紧接着吃过晚饭,睡觉的时候,哥哥又叫我把那沉重的包裹提到耳房来,并自言自语道:“小春,哥这次拿来好东西了......”于是接二连三的掏出七、八本厚实的有光亮封皮的书。书一字儿排开,在25瓦灯泡的黄光印托之下,发着耀眼的光芒。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正儿八百的见过一件光鲜亮丽的礼物,而此刻的我如数家珍般的抱弄着它们;那重量,那纸张的味道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虽然当时我还不知道它们的作用,只是看着很神圣。我想,这就是缘分吧! 当时其他的书本名已忘却,留在我记忆中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茶花女》等,而我读过的就是“三国”与“钢铁”了,至于红楼梦没读懂(至今也没读完)。 也就是说从那个寒假品读了刘、关、张以及保尔的人生之后,我对于文学作品便渐渐的产生了无以名状的情感。我觉得读书不仅仅使自己有文化,而且文章中动人的故事会激励人,使人的心情变得不再忧郁而抱怨。因此,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书一直陪伴于我的左右。 其实上学那会儿,作为学生,考试压力非常大。但我从来都不曾放弃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而且形成了一种习惯:课桌的左上角一直都摆一摞古籍,有唐诗、宋词、楚辞等。仅因为如此,初中的好友给我送了一雅号“教授”。现在想想,是在赞美还是嘲讽都已不重要,只因为一次时隔多年见面时,初中好友竟然直呼“教授”的缘故。我知道时间久了人的名字可能被忘记,但生活中给他们强烈印象后所留下的记忆是不易被抹除的。 渐渐的由于我比别人在某一方面的超负荷付出,加之与书的形影不离,在同学的眼中成了一位有文化的“才子”了。有一次在高中的语文课上,总是爱抢答老师提出的各类问题以出风头,被老师冠之以“博闻强识”。当时,我知道这是老师在和我开玩笑时的戏言。但在后来的人生实践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可太过,就算是某种好事也不能,所谓“枪打出头鸟”是也。事实胜于雄辩,就在高考落榜之际,让我对自己某些习惯得到了重新审视,觉得这与看所谓的“闲书”有关,而且认为只有考上大学就是所有的肯定,至于“才子”都是扯淡,于是我彻底的和文艺典籍诀别了,这么久的陪伴,我竟然没有丝毫的留念。哎,徒叹而已!由于当时的思想松懈它们的尸首不知流落何处,抑或早都化为灰烬了吧,因为没有人会收留它们的! 后来,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一个普通的大学。 当幸福的味道过后,寻求感情的寄托时,突然发现能使自己的内心处于长久的平静和安宁的东西几乎没有。大学四年,学会了喝酒,抽烟,唱歌,吹牛,谈情说爱等低级趣味而浪费青春的事,回想起来,真是悲痛欲绝啊!就好像一个屠夫杀了一辈子猪,杀不动猪的时候回想往事:我是否可以干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呢? 大四毕业,离校前的一周左右,宿舍楼下的各个小路上都会有盛大的“拍卖会”,学子们都想在走之前把这些累赘卖了,也许可以赚点回家的路费抑或是离别时为最后一次于酒吧中醉生梦死而挥霍时添凑点小钱。于是用麻袋装起所有的书学起了地摊老板,开始了为他们将来工作奠定基础时的“叫卖”了。这种书摊上,各个学院的专业技术书居多,主要买的对象是学弟学妹们。而我漫步在书摊中,本来也有些倦闷,但突然发现了一本古籍《围炉夜话》,临终了被一本明清儒学典籍勾住了魂魄,于是情不自禁的问了那位仁兄,道: “这本书多少钱!” “看你也是爱读书的人,这本就送给你了,反正也没人卖......” “哦......那谢谢了” 于是我又陆陆续续地转了几个摊位,竟然免费或是用了一点小钱就搜罗了《鲁迅散文集》、《孽海花》、《鲁兵逊漂流记》等十几部文学作品。我窃喜,如获至宝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次放寒假哥哥第一次给我带书来时的莫名激动。回到宿舍我捧着书独自一人远离人群细细品味久已失去的味道。 其实我读文学名著的时候,有同学不止一次问过我,读它们能当饭吃吗,这么多专业书都看不过来,我看你是疯掉了,而且还看古文的,简直接是个脱离现代社会的老古董。 当时,我也明白,对于它们的追逐是否值得,也曾怀疑过,但每当看到它们时我就像被一种光怪陆离的现象不由自主的吸引过去,并抚摸它们。我想:我和它们的关系不是现实社会中的利益关系,是一种在很久以前就建立的有血缘而不可脱离的亲人关系,也许每个人都有,只是我爱的强烈,表现出来了! 现在工作两年了,我一直在收集有关的文学的名著,无论我工作压力有多大,还是经济很是拮据,我都没放弃过。我很爱护它们,当我工作之余时不时的读上一会儿。 某次过年回家,我很迫切的一进门就问母亲: “妈,咱们书柜上的书你放哪了?” “噢......好像被你爸装在一个木箱里了,不知塞哪了,你自己去找吧.....” 于是挨屋子开始翻箱倒柜的找起书来,终于在一个装粮食的仓库里找到了一个大木箱。阴暗的角落,木箱的盖上布满了蛛网和灰尘。我的心砰砰的直跳,我木立而凝视,好像木箱和它们都在埋怨我,再说:你终于来了,我们都沉睡了好久。我默默的打开箱子,豁然在顶是.....是《钢铁是怎样炼成》和《三国演义》。我合上箱子的盖子,小心的抱起沉重的大木箱,并默默地说: “走,我让你们重见光明!”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