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喜游黄山纪实
正文

喜游黄山纪实

旅行家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话我早知道,可就是一直没有登临的机缘。不料,今秋竟了却了我今生的这桩夙愿。游玩中、后,迄今,直让我激动不已。黄山的景致之美,确实名不虚传。

一、

今年,我的大女儿因工作出色又受到单位嘉奖,说是可以去北戴河旅游一趟。按照女儿和远在北京的儿子电话里商量的意见,8月末,我们祖孙三代一家五口人到北戴河来了个五日游。我们住在鸽赤路的一家宾馆,先去了怪楼奇园,后踏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革命先辈的足迹,上联峰山鸟瞰秦皇岛市与远海的美景,下了鸽子窝、老虎石与浅水湾海滩,泡了海水浴。特别是我可爱的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子,一边喊着“老爸啊,你还不来,我把你老爸要砸扁了”,一边向我扔你泥沙,即打水仗的情景,教我十分的开心。

兴头上,儿子邀请我上黄山。返回途中,在北戴河火车站,儿子再一次约我上黄山。我当时还有点迟疑,以为只是说说而已,就说:“明年春天再说吧!”儿子却认真地说:要去就赶早去,9月下旬是最好的日子。据说,西安到杭州的航班多,机票打折也多,原想从西安直飞杭州,顺便在杭州玩一天,再乘大巴车去黄山。最后,我们商定:先直飞黄山,游览黄山两天,再顺便去杭州游玩一天。

大姑娘给我买了西安去黄山的机票,并送我到机场。在办理登机手续时,机场工作人员大概见我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独自旅行,为安全起见,就问要不要“陪护”,这一问,让我享受到今生从来没有享受过的特殊待遇。这就是:机场工作人员,引导我,提前进行安检,进入候机室,并把我托付给登机口检票的同志;登机时,又有一位女服务员帮我拉着拉杆箱,并让我坐在机场转运车司机旁副驾驶位置;上飞机后,又把我托付给空姐,直到安排我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下飞机时,空姐把我托付给黄山机场的一位女服务员,是她帮我拉着拉杆箱,送我出机场,直到见了在机场门外等候的儿子为止。这样热情、周到的服务,不由让我赞叹和惊喜。这算是“喜游黄山”的一“喜”吧!虽然,那天飞机起飞时间晚了3个小时(本来是,我先到黄山机场等候儿子半个小时,结果却成了儿子先到等候老爸,而且等待了将近3个小时),可是这一“喜”,让我把那个苦苦等待的“忧”抛到九霄云外了。

二“喜”么,就是我坐在机舱左侧第六排的舷窗旁,看到天空中的景色让我高兴。飞机在咸阳机场跑道滑行一段路后直插云霄。我仰望高高的天宇,一片蔚蓝,纤云不见,俯瞰机翼下,却是白茫茫平静的云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右侧的舷窗上、左侧的机翼上,格外灿烂。不大一会儿功夫,空姐送来晚餐,有面条和米饭。我要了份米饭,是红烧丸子盖浇饭,热腾腾的正合我的口味;加上一杯茉莉花热茶,吃得舒服。吃过饭,我又趴在舷窗口赏景。和先前看到的没有两样。可是飞行一个小时后就不同了。那大概是到了湖北、安徽境界,是阴雨天的情景。我看到窗外乌云翻滚,飞机就像长途公交车在浓雾中穿行一般。过了大概十几分钟,飞机开始慢慢降落,我朦朦胧胧地、渐渐地看到了连绵的群山,以及清晰的田野与农舍。飞机飞行两小时,于6点多安全降落在黄山机场。见到儿子后,我舒心地出了一口气,并庆幸自己的“出息”与“进步”。我这生乘坐飞机旅行的次数不多。我可能有恐高症。加之我对飞行安全有疑虑,前三四次我是很少、很不愿意眺望舷窗外的景色的。看,也只是瞥上一眼两眼,我有点儿“怕”!这次飞行,我却例外地像往日乘坐火车、汽车一样,流连不舍地眺望窗外沿途的景色。它还让我联想到刘白羽描写自己在几次飞行中观看日出的散文佳作《日出》。

由于飞机晚点,天擦黑我才走出机场。若是正点飞行,我们父子三点多就可以在黄山机场会合,可以在黄山市区游览一阵子,然后乘大巴车赶天黑奔赴住宿点--黄山脚下汤口镇。这下子打乱了计划,不仅不能游览黄山市,而且当日的大巴车也停运了。我们只能花较多的钱打出租车了。出租车绕过灯火璀璨的黄山市区,驶入高速公路。一路车辆很少,窗外漆黑一片,除了一闪而过的路牌,什么景色也看不到。我不知里程的远近,心想不会太远。那位青年男司机把车开得疯快,可就是迟迟不能到达。飞呀,飞呀,将近一个小时后才驶出汤口镇收费站,慢行一段路后,进入汤口镇街道。街道两旁的宾馆、商店灯火通明,俨然是一个群山环抱的旅游小城镇。我们在儿子通过互联网预订的“阿拉饭店”门前停了下来。这个饭店,就三四层高的楼房,店面接待厅朴素而不奢华,但却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吃饭的时候,我们看到饭店一位白白净净的男士,向餐厅另一张饭桌上的一行四五人,照着手中的导游图讲解游历黄山的路线。后来,我和儿子也受到了同等的待遇,并且得到一张小小的印刷精美的“黄山导游图”。我们还到不大的街道里溜达了一会儿,去了几个“特产”商店,花5元钱买了一把水果刀。回到阿拉饭店,在店内小超市花10元钱给我买了一根简易的拐杖(老年人上黄山必须有拐棍),每人买了一件塑料雨衣(黄山上多风雨)。有了这两件东西,我们算一切准备停当,单等着明朝一觉醒来,去观赏久久期盼的优美风光了。

二、

两天正式游黄山的日程开始了。9月26日早饭后8时许,寄存好我们的拉杆箱(仍存放在阿拉饭店),在柜台买好第二天,即27日下午3时去杭州的长途巴士车票后,我们各人背上各自的双肩背包便出发了。按照儿子随身携带的“黄山导游图”,我们两天的旅游路线是:

第一天,出阿拉饭店大门后,沿街道东行200多米到寨西换乘中心。买票(每票20元)乘坐上“后山”云谷寺方向的旅游大巴车,约半个小时后到达云谷寺山门口,亦即黄山景区的真正入口。70岁以上老人免票。我把陕西省政府发给我的“陕西省敬老优待证”佩带在胸前。儿子到售票窗口花230元给自己买了一张门票。我们排在巨大的回形针似的铁栏杆“规矩”的长长的队伍后边,转了一圈又一圈,由广场到大厅,再到长廊,最后绕到缆车房,等了一个多钟头,我们终于坐上了八人一组(车)的缆车。大约10多分钟时间,我们由云谷索道上山,到达石笋缸。之后,开始步行,经蘑菇亭、竖琴松,登上黄山旅游区第一个能观日出的始信峰。再由始信峰经曙光台、黑虎松、连理松等景点,到黄山第一宾馆,即邓小平、江泽民住宿过的北海宾馆。在北海宾馆前小广场,我们没有逗留,朝西北方向,直奔儿子预订的西海饭店,12点到达。这个饭店装修豪华,价格是黄山山上宾馆酒店中最贵的(新楼标准间平时每晚八百元,逢周五周六会提价)。办理好住宿手续,先下(人行楼梯)后上(乘电梯)住进标准间。我们父子吃了简单的午餐(在桌子上,我用那把水果刀,以食品袋内装的烙饼为小“案板”,小心地绕着圆圈,把我带的从大麦市街买的回民圆型小烙饼分切为两半片,把我带的咸鸭蛋在桌子棱轻轻磕破,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子切成两半,一人吃了一个咸鸭蛋夹烙饼),喝了水,带上水,一点左右就又匆匆出发了。儿子心中有数。我们的目标是西海大峡谷。儿子说:这是新景点。2012年他随单位团体游来黄山时还没有开发好。走出饭店大门,我们翻过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河上的石桥,向西北方向漫上坡,先经过排云楼宾馆门前的小广场,(隔着窗子能看到宾馆内几个房间里摆满了架子床,儿子说,山上的住宿贵,这样条件的一个铺位一晚二百元),又走过正北一个路牌上标明去丹霞峰坡路陡峭的岔道口。去西海大峡谷谷底,还要经过“一环”、“二环”、“三环”漫长的下山路,我们花费的时间最长,消耗的体力也比较大。在谷底,我们排队乘上了西海地轨轨道车,儿子站在那里,是一位胖胖的中年妇女给我这位“老爷子”让了座,经过10多分钟到达西海瑶台。那里,不远处有白云宾馆,还有美食街与购物中心。因为已是傍晚时分,我们没有停留,就一直漫上(1.5公里)朝光明顶进发。光明顶海拔1860米,是我们登上的第二座山峰。它比耸立在对面清晰可见的状似莲花的莲花峰仅低4米,也是观日出、日落的好地方。我们坐在石凳子上歇息了片刻,极目眺望了莲花山峰和天边的一抹晚霞,照了相,就又匆匆地往我们晚上住宿的西海饭店赶路了。走走停停,俯瞰山下,能看到潜伏在山下一个角落一西一东的排云楼宾馆与西海饭店,但可望而不可即。虽然一路下坡,但因为经过一天的跋涉,我的双腿已经发软,走啊走啊,就是不到目的地。此时太阳已经落山,还好,石磴旁的路灯亮了。直到晚上7点左右才走回饭店。以上,即为第一天登山的行踪。

第二天,7时半在饭店吃过早饭(份儿饭),8点出门,从饭店右侧朝东南去北海宾馆方向(重复走一段回头路),到一个岔路口,向右折向西南方向,绕一个大弓背,途径观石亭景点(可以眺望正北方向的飞来石)。此处有长廊和石凳。我们坐着休息了片刻,吃了点东西,请一位“驴友”,给我们父子照了黄山上唯一的一张合影,之后走走歇歇就再次登上了光明顶。稍作休息,就朝西南沿着前一天走过的路,漫下坡到白云宾馆平台。经过美食街前小广场(那里像闹市一样,人流涌动,熙熙攘攘),一路朝西,再走漫上坡山路。因为这天是周六,山上的人明显比前一天多了很多。从“前山”上来的游人和从“后山”去往“前山”的游人在这里交汇,有些地方已经摩肩接踵。山路用绳索隔挡成单向走动的双行小路。上啊上啊,又攀登上了黄山的鳌鱼峰。这是我们所登临的第三座山峰。它也是观日出、日落的好地方。在这里,我在巨大的石岩上坐了几分钟,儿子攀登上石上之巨石的顶端眺望了一下远景。没有久停,我们就挤进人流中,沿右侧下山石磴“排队”下山,到一个90度急转弯(朝南)的陡坡处,人流拥堵,停滞了好几分钟,才缓慢地下到一个平台处(那里有小卖部与卫生间)。我们在一个背靠高高山崖的背阴处的石凳子上,凉快了几分钟,吃了点自带的糕点(以增加体力),就继续往山下赶路了。转过眼前的弯道,左为高高的山梁,右为悬崖深谷,靠着石头护栏,儿子为我照了相。前边有两条道,询问过一位导游,我们走左侧一条路,这时又成了上坡路,一直朝南,经过百步云梯、莲花亭(左侧有通往莲花峰的石磴路,因为“封山”不能上。我们也没有打算上),到一个左转弯弯道处。这时山路已经基本平坦了。也是这个时候,我听见一位女游客和她的丈夫说话,像是陕西人的口音,一打问,果不其然是陕西,而且是“渭南人”。在远离故乡的异地能听到“乡音”,这叫我这个“渭南人”高兴啊!再追问,是富平人。虽然同“市”不同“县”,但毕竟是“故乡人”。说话间,迎客松已经在望了。于是,经过送客松、迎客松,右转弯,我们最后到达“玉屏楼”旁的索道机房。下山人不多,于是我们乘玉屏索道,大约十多分钟回到山下的慈光阁(又称“前山”大门)。再换乘大巴,半个小时后回到我们前一天的出发点--寨西换乘中心。

以上,是我们父子“游黄山”的路线。它也可以为读到此文,而后去游黄山的读者作参考。

三、

说到黄山的路况,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个字形容和概括:平整、宽敞、崎岖、陡峭、曲折和漫长。山上、下山,我们走的是架空的索道,即乘坐缆车,没有体验,且不去说它。单说黄山上的路,可能是几经修缮,现在大半是用方正的条石铺砌成的石磴。

平整,是指每个台阶的路面;平平正正,没有凹陷与绊脚的石石笋似的石头之类;走起来平稳、踏实,没有滑溜的感觉。宽敞,当然不是马路那样的宽敞,而是指每个台阶的路面宽阔,纵向之长(深)有一尺多,横向之宽一米有余,不是那种“不能受全足”又短又窄的台阶。他容得下相向的、超前的游人,以及抬滑竿与肩扛、背挑重物的脚力从容、宽敞地通过。而且,每隔五六或七八个台阶,有一个更为宽大(约两三个台阶长度之长)的平台,供游人、挑夫走着走着,像走平路似地稍事休息与喘口气。每隔一段山路,道旁还有供游人坐着休息的石凳子,其旁备有垃圾箱。这种设计,我以为极其合理而科学,很人性化。

崎岖、陡峭,是说它是地道的“山路”,高高低低,上上下下(不可能是八百里秦川上跑汽车的大马路),有时坡度平缓,有时坡度极大,陡峭得近乎垂直。(我在西安上过嘉午台、大青山,越是快到峰巅,山路越是陡峭,有时就是抓住一旁的铁索,像爬梯子似的。)“小平大不平”,这是山路的常态。所以,人们才把走山路称作“爬山”、“登山”或“攀登”。黄山上的路,从后山乘缆车到蘑菇亭后,再到始信峰、北海宾馆、西海饭店、排云楼宾馆,以及去西海大峡谷开始一段路,或上坡或下坡,坡度比较平缓,走起来不太费力气(也可能是第一天刚开始游山的缘故,我一点儿也没感觉到累)。可是要下到几千米的西海大峡谷的谷底就不那么容易了。“一环”后一段路程,有几处是七八十度的大斜坡,确实像上下斜立的梯子一样,下一段接着又上、又下。“二环”、“三环”,基本上是用钢錾子在山体上凿出的台阶路,或用钢錾子在刀削的悬崖峭壁上打洞,然后架上钢筋修出来的栈道。它一侧(右)为陡峭的山崖,一侧(左)是看不见底的深渊,虽然有铁索做扶手与护栏(上黄山要必备手套),但要俯瞰脚下,会叫人不寒而栗、心惊肉跳的。虽然不用喘气,不太费力气,但特别伤损腿力与脚踝。因为峡谷里地形使然,完全无风,闷热难耐,儿子替我背着背包,我穿着单衣,还汗流满面的。所以,那天走完“二环”到一个转弯的小小的平台处,回头仰望走过的栈道,不由让我发出了“行路难,开路更难”的慨叹(近旁另一位女游客回应了我的慨叹)。联想起我一路注意到的镶嵌在道旁石岩中的铁环,心想修这样的路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为游客硬是从山体上开辟出这条通道。工人们的劳心、劳力真令人钦佩啊!

曲折,是指山路弯弯,岔道不少。不像西安市那种端南端北、正东正西笔直的街道,它是顺着山体的地形、地势、山梁、隘口修筑的;也不是骊山、华山与泰山那样直上直下,只能走一条道而不会迷失方向的山路。黄山,古来号称方圆五百里,有七十二峰美丽奇景。目前已经开发出的,是从这个山峰到那个山峰,来来往往网络状的盘陀路。在山上要确定方向比较困难。我们父子手里拿着“导游图”,还两次迷失了方向,走错了道。第一次,是去西海大峡谷谷底,走完“二环”,我们坐在一个转弯处的小平台的石凳子上,吃了点东西后,前行转过小弯道,走着走着,本来是要去谷底应走下坡道,却发现怎么又成了上坡道。多亏对面从山上下来的几位游客(从那条路下“谷底”的人极少,对面能遇到来人,实在是万幸)。我们向他们打问去谷底的路。他们也向我们询问去谷底的道。这时,儿子才猛然醒悟,明白了他们是从“二环”的另一条半圆形山路走来而去谷底的。我们赶紧折回去,原来去谷底的道在我们刚才休息的石凳子的左侧山体的背后,急转弯而下(这里真是应该在显眼处写上路牌以指示方向啊!)第二次,是第二天清晨要去光明顶。从西海饭店去光明顶有两条道。第一条道,出西海饭店大门左行,即我们前一天从光明顶一路下坡,经飞来石回西海饭店的半圆形山道。第二条道,是出西海饭店大门后右行,向北海宾馆方向,半路上有个去光明顶的半圆形山路的岔道。我们开始却是出西海饭店大门左行,过了排云楼宾馆,走了五六百米远,才觉得不应重复地走前一天走过的路,而应该走西海饭店右侧一条路。经向几位过路的脚夫打问,才走对了路。在山地里,走错了道,弯弯曲曲,上上下下,那可是要花费好多时间,耗费很大的体力的。

漫长,是说里程远—实际上的遥远,和心理感觉上的遥远。黄山上的路,目前旅游开发的至少有三四十公里。我们用一天半时间走完的,大约不到一半的里程。前边说了,上山、下山都乘坐了缆车。山上边的路,我们只去了一些重要的景点,约有1/3的地方我们没有去。例如:从北海宾馆到狮子峰与松谷庵(黄山北大门);从排云楼宾馆到丹霞峰;从西海大峡谷谷底到白云宾馆,我们乘坐的是西海地轨,如果走起来那就要花很大力气了;从海心亭到黄山西大门(钓桥庵),那路程就更远了。这是实际的路程。这种上上下下的山路,三四十公里可不短啊!从心理上说,走平道,二三里、四五里路,对于乡下人来说根本不在话下,对于腿脚好的城里人说也不太艰难(我也不会感觉累),可是走山道就不那么容易了。在我们走过的山路中,去西海大峡谷谷底,要经过“一环”、“二环”与“三环”,路程最长,约七八里。前一天晚上,阿拉饭店的那位男店员给我们介绍路线图时就说过,如果体力不支,走完“一环”就可以原路返回。还特别问我有没有心脏病。我口里说“没有”,但心里未免一惊。我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我心脏没大毛病,但也不健全啊(有早搏、房颤现象)。在去的路上,我们也发现一路上行人很少。走完“一环”,我们父子在半山腰一个亭子里歇息时,确实也犹豫起来。山下面上来了几拨人,一打问,都说没走到谷底(肯定没到谷底,如果到了谷底那会坐地轨车上山前行),路还远着哩。看我们手中的“导游图”,其上标明还有三四公里的距离。这时大概已经下午三四点钟,如果下去晚了,地轨车一停,那就抓瞎了。我向儿子说:那咱们也折回去吧。但转眼一想,往回走是很陡峭的上山路,得花费很大的体力,而往下走却比较省劲。于是,咬紧牙关,决定一鼓作气,下!人们做任何事情,开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都可能犹犹豫豫,缺乏信心。但是,要做成一件事情,有时还得凭借一股勇气。这次的黄山之行也验证了这个道理。当我们走完“二环”(2.7公里)时,儿子高兴地对我说:没觉得怎么就走完了!我亦有同感。走完了“二环”,“三环”虽然最险要,但路程却最短。将近下午5点钟的时候,我们赶到了谷底。坐在谷底地轨站休息等车的时候,我们感到即轻松又惬意,同时有一种壮志已酬的成就感。再说,光明顶距离西海饭店就四五里路程,而且一路下坡,不大费力气,但由于走了一天的山路,到黄昏时分,我两腿发软,左腿膝盖(关节炎遇湿冷)旧病复发,疼得迈不开腿脚,只能侧着身子走,靠右臂拄的拐杖用力,走上几米歇息歇息,感觉路程分外遥远。看到有好几位女游客,倒退着,用双手扶着上面的台阶,等双腿稳踏到下边的台阶时,再把双手抬起挪到下一个台阶,这样一步一步倒爬着走,我真想学着她们那样儿走;那样儿腿脚好受一些。但我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腰椎受不了。第二天早晨上光明顶,据说坡度稍平缓一些,但路程却较远。休息了一夜,虽然恢复了体力,但大腿面、小腿肚怪疼痛的,下楼梯、下大门台阶都不好受,何况还要爬上光明顶。没有毅力可真是不行啊!走了一段路后,觉得腿的疼痛能缓解一些,但到底是体力不如昨日了。我硬是走一段路、休息一两分钟,走一段路、休息一两分钟地爬到了光明顶;从光明顶又漫下坡到白云宾馆,然后再漫上坡到鳌鱼峰,又再漫下、漫上,艰难地走几步歇一二分钟爬上了陡峭的百步云梯。之后,路就比较平缓了。等到下午一点半左右坐上玉屏索道的缆车,我一下子轻松愉快了,脸上自然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我今年已经是74岁的人了。临行前,我曾向儿子询问过黄山上的路况。儿子说乘缆车上去后,路就比较好走了。看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知道了邓小平75岁上黄山。我比他小一岁。这一点也激励了我。但我想,邓大人作为一位革命老人、伟人,上黄山一定不会像我和儿子那样急促、匆忙,他肯定不会在一天半时间内走那么多的山路,就是说绝对不会像我这么累。在一天多的山路上,沿途我注意观察,不管同向的、相向的,很少见到和我年纪相仿的人。一般有点年纪的差不多就是60多岁。第一天傍晚,在光明顶休息时遇到一位年纪大点的“老先生”,我一问他才不过65岁。两天里,遇到的乘坐滑竿轿子的人不少,但女士居多;在上了百步云梯到了一个转弯处,迎面还遇到一位男青年乘坐着滑竿轿子,他半躺着身子玩手机。一路上,向我投送惊异目光的人却不少。有好几位游客问过我的年纪,开始几次我说75了(我说的是虚龄),后来几次我说70多。不过,我确实感到累,虽然不是苦不堪言,也不是气喘吁吁,喘得不行,主要是双腿的酸痛。我曾几次向儿子说,要是事先知道黄山上的路这么漫长,我真的不敢来了。这次黄山之行真是对我生命极限的挑战。我真庆幸,我竟然经受住了考验,我的身体(体能与心脏)受到了最好的检验与锻炼。这是我这次游黄山最大的喜悦。

四、

黄山上的景致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为方便记叙起见,依据沿途所见,我把它划分为“翠竹”、“石峰”、“苍松”与“云雾”几个方面。

乘上环保巴士(从山脚下寨西换乘中心到黄山景区的真正入口:前山慈光阁,后山云谷寺),一路所见的山下谷地里,除了清一色的白墙灰瓦的富有古徽州特色的建筑外(这种风格的建筑在去杭州的高速路两旁比比皆是,但越到杭州方向,红砖、红瓦的杂色渐渐增多),就是车窗外两边山坡不断地掠过,来不及仔细观察的一竿竿的翠竹了。它让我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风景名山缙云山看到的胜景。胳膊粗细,光滑溜皮,泛着银光,挺拔、笔直的竿,永不凋谢终年翠绿的长叶。翠竹,在去杭州的沿途也处处可见,还有农户把它种植在平地上,好像菜园、苗圃一样。细想,那可能是从事编织业的农户种植的。

说到石峰,首先让我回想起来的,是在徐徐上升的缆车上,我转身扭头看到背后叫不上名称的怪石奇峰,它让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其次,是在徐徐下行的缆车上,我看到的崔巍光滑寸草不长的山体(可是在几处却生长着生命力极强的穿石的松树)。有人总结说:黄山是后山秀丽,前山雄伟。这话一点儿不假。说到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峰,那在山上远眺、近察的就更多了。例如:在始信峰,能看到远处的“猴子拜观音”等奇异景象;在去西海大峡谷的路上,看到的“仙人晒靴”、“仙女弹琴”、“天狗吠月”、“仙人踩高跷”、“武松打虎”等,不胜枚举。在光明顶,能看到对面莲花峰挺拔高耸、状似莲花的雄奇景象,以及“乌龟下蛋”等奇观;在从光明顶回西海饭店的路上,仔细查看飞来石,或者从另一条道(观石亭)远眺,都能让人想到这块巨大的天外来石,就像一只倦飞的鸟儿从天边飞来,要在一个石柱子上歇息一会儿似的—不料却永久地“栖息”在那里了;还有鳌鱼峰上的那两块一上一下叠罗汉似的巨石,平滑溜光,我由于累,只教儿子攀登到上边那块巨石上观景,我想在下边的石坡上坐下休息片刻,不料却如坐冰面,光滑得坐不住;还有在下山途中看到的天都峰,也像石头柱子一样,支撑着高远的天空;等等。

说到黄山的苍松(“黄山松”),那话题儿就更多了。上山的索道下,满山坡长满了黄山松,把山的美丽呈现给人们;上到白鹅峰后,山路两侧的黄山松仿佛夹道欢迎着来客,又像要用她的手(枝干)拉着游人的手和他们一块游玩似的;站在峰回路转的山路上,极目远眺东边一个开阔的大山谷里,蓊蓊郁郁的到处是黄山松。上到始信峰后,我们更是近距离地亲近了美丽的“竖琴松”。亭亭玉立,树身不高,就五六米吧;然而枝叶繁茂的树冠,却苍翠欲滴,像青春少女头上一团乌云似的头发;再顾名思义,其树形确像一台古琴,能让人想象到仿佛有一位圣手仙女,用她的纤纤玉指在那里焚香抚琴呢。儿子给我在她身旁照了相。再往前走,在一处平台上,我们看到了“黑虎松”。这颗松树,树形奇特,说是像一个伏卧着的苍虎,又像一个草书的“虎”字。有一首古诗记之曰:“古松一见态惊人,爪舞牙张眼鼻真。黑虎曾经眠顶上,针须铁甲貌狰狞。”再往前走,在另一平台处,我们见到了著名的“连理松”:其中的一棵,树身在约两米高处分叉,形成两个树身,起头并长,同样粗壮、笔直,树高10多米,枝叶繁茂;另一棵,在同样高处分叉,齐头并长,同样粗壮、笔直,不过树身比前一颗稍细一些,树高10多米,枝叶繁茂。旁边的说明,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附会,我觉得他们分别像一对年龄稍有差异的伉俪夫妇,亲密地近距离面对面或肩并肩地站在那里。她们引起了许多游人的围观,同时也在用他们的形象向天下的人们昭示着:男女间应该怎样做夫妻。这两棵“连理松”,还印证了我正在校对的《我的平凡人生》书稿中“以事业、家庭为双主干”的提法正确无误。在北海至西海的山路旁,生长着一颗“团结松”。这棵黄山松,中间有一对树身像前边见到的连理松,周围有三四个粗细不等的树身,齐头并长,树身笔直,蓊蓊郁郁,就像一群儿女围绕在他们父母身边,亲亲密密、和和气气的一家人(亲情使父母、兄弟、姐妹都拥抱在一起),也在为游人们做着表率。至于,生长在玉屏索道附件的“送客松”、“迎客松”,就更形象而招人喜爱了。送客松挺立在道旁一丈多高的山崖上,树高五六米,一侧的枝干匍匐向下,形似揖送宾客—这样客气,当然希望你下次再来。有诗赞曰: “卓立峰巅观沧海,松下道上客徘徊,风摇枝动揖相送,还盼日后君再来”。迎客松则挺立在一处石崖旁,树身比较粗壮、高大,仿佛是站在宾馆饭店门口的服务员,雍容大度高高地举起手臂,礼貌地招呼客人进店,形象逼真至极。它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说到黄山的云雾,会更令人遐思。在攀登始信峰的山路上,时值正午,虽然是多云天气,但眺望大山谷,隐隐约约能看到远处升腾的缕缕岚气。站在始信峰,俯瞰一个小山谷,我看到一团白棉花似的云朵,从谷底冉冉飘起,我不由得高兴地指给儿子看。它还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红色火炬上的祥云图案。第二天中午在去玉屏索道的路上,当我们攀登上百步云梯,到达莲花亭以后,峰回路转,绕过一个弯道时,我们看到一团灰白色的云雾由西向东漂移过来,像一个巨大的徐徐拉开的幕布,把山体光华、亭亭玉立的天都峰一下子遮挡起来,一阵功夫,天都峰像谢幕似地又一次露出了她的倩影;又像是刚出浴的美人,用柔曼的轻纱把自己的玉体包裹了起来,等穿上新装以后又出来和游人会面。这次,我们在黄山上没有看到“云海”。20世纪60年代,我和爱人上华山看见过云海。那是因为那天早上,华山下过一场大雨,雨停后我们上山,所以登上华山北峰以后,恰如上升到另一重天界,意外地看到了云海:白茫茫的云层像大海一样一望无垠,远处的峰巅仿佛露出水面的小岛。云雾的形成与变化,与山地里当日的气候变化有关。没看到不等于没有。肯定是,我们没看到的黄山上的云雾奇观还多着哩,比如,我们也没看到“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的景象。云雾,容易让我们想到仙境,想到美丽的童话世界。看着眼前的青松、石峰、浮云与如织的游人,我们仿佛置身在童话的世界中,漫游在天堂的境界里。

黄山的景致,真让人流连忘返。可惜我们已经买好了去杭州的汽车票。时间仓促,我们只能如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了。儿子说了,他以后还要带他的儿子来。我么,也算了却了这生游历黄山的夙愿。一生好做名山游,这次“喜游黄山”可能是我这辈子到山地旅游的终结性动作。

五、

我们的“游黄山”也接近尾声了。下午一点半回到阿拉饭店,取出两个拉杆箱,在接待厅一旁的餐厅坐下点了一道“黄山野菜”,每人吃了一碗汤面条。长途汽车客运站就来人、来车接我们父子了。我们和同店住宿的杭州来的两位女游客(母女),一起被接到汤口镇长途客运站。3点钟准时发车,一路风光无限、无话,6点半左右到达杭州市长途客运西站。儿子的杭州籍现在在杭州工作的大学师弟(都在软件所读的研究生),用私家车把我们接到杭州市解放路滨临西湖的一家宾馆住下。第二天早晨,吃过自助餐早饭,出门向西不远,我们“顺时针”围绕着偌大的西湖转悠了整整的一大圈。我们多次眺望了烟波浩渺、水光潋滟的西湖,登临了雄伟壮丽的雷峰塔,观察和欣赏了从未见过,经打问才得知环绕西湖的桂花树与苏堤上那一排排硕大无朋的行道树--香樟树。我们先步行,后坐公交车,又步行,再坐电瓶游览车,又换乘公交车,两点回到宾馆,取出行李。转乘公交车,在武林广场坐上了去杭州萧山机场的大巴车。在机场,我们父子依依告别,分别飞回各自的目的地。下飞机后,又是女儿专程到咸阳机场,把我接回到西安的家。女儿、儿子的精心安排,一路的殷勤照顾、亲热相处,让我感到十分的温馨。

黄山之游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