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文人“魂魄”如何安放
正文

文人“魂魄”如何安放

文人通医,由来已久。张仲景在《伤寒论》开篇的序言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文人士子作为中华文字的耕读者和文脉的传承者,讳疾忌医,鄙视中医,动辄以现代医学指标考量自己健康,不悟中国特色理法方药,实乃本末倒置,作茧自缚。悲哉,多由于现代医学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语境发生了极大改变,这不仅俘获了当下的时尚追求者,无疑也影响了现今的中医人。

文贵教化,医贵明理。读中医药书,走健康之路。现在是复兴东方中华文明,振兴中医药文化的大时代。崇文明理,包容进取,文者之美德,医者之幸事。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标本兼治,全神养真之旨也。

君记否,《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生得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由于每日里独自黯然神伤,郁郁寡欢,忧虑不食不寝,常卧目不瞑。学人、读者多关注的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人物命运结局,和林黛玉身上闪烁 着的诗意和理想的光彩,以及充满叛逆的精神。而忽略了林黛玉的体质、脉证和因思念宝玉最终仙逝的缘由。中医说,林黛玉死于阴阳离绝,魂魄分离。西医可能就会跳出来口唾飞溅,非要拿出个片子来比划一番。这就是中西医在生命观认知上的不同之处,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西医则光有生理上的精虫和卵虫结合。因为秉持了这样的生命观,所以,也就造就了中国文化不一样的生命态度及其医学。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灵枢·本神》围绕脏腑“肝”阐述道:“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魂魄离体的更为详述的记载:“有人卧则有身外有身,一样无别,但不语,盖人卧则魂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离魂。用人参、龙齿、赤茯苓各一钱,水一盏,煎半盏,调飞过朱砂末一钱,睡时服,一夜一服,三夜后,真者气爽,假者即化矣。”中医讲,人有阴阳,心主神明,肝藏魂,肺藏魄。生命是三凑六合而成,这是从宇宙自然中得来的。中医有很特别的表述,尤其经络,无论从名相还是内涵,都是中医所独有的。西医一听,一头雾水,整个脑残。幸亏张仲景倡导六经辩证,力挽狂澜,使中医道统在存亡之际得以延续。

关于魂魄,祖国医学有更多记载。不只是现在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破译并摄下了人体魂魄的真实存在,连清代鲍相敖的《重订验方新编》中也有离魂症的记载:“忽有人影,与己随行作卧,多则成形,与己无异。用党参五钱(脉有力者用人参一钱,或用高丽参三钱亦可),辰砂、茯苓各三钱,煎服数剂,形影不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之说。

《天元纪大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养魂之法全在养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护心之法不仅要每个人培养坚强的意志,端正生命为贵的价值观。还要增强心包的功能,使心安而不惧。神与形俱,方能尽终天年。已经失魂者,古有道家招魂的仪式法术,现代人很少知道、相信。大概当下也只能从电视、视频中领略一二。中医使用艾灸神阙,针刺神门、人中等穴位,亦能快速使人回神。道家医学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魂,是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为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三魂夜晚藏于肝,本当静养休息,但是如果各种原因搅扰神魂,就会出现魂不附体,出现难以入睡、早醒的症状,或魂魄飞扬,出现多梦浅睡的问题。有人整宿无眠,睁着眼睛到天亮,时间长了,就痛不欲生,唯求一死,但得自由。用中医的话说,其实,就是肝肺不和,肝火犯肺,魂魄不得交替,有动无静而已。儒家谓人亦有魂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曰:“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左传·昭公七年》则详尽了魂魄的物质形态:“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过去医家判断病人可治不可治的标准也是看人有神无神。人之魂“胎光”若泯灭,就是司命之所属的扁鹊、华佗亦无能为力。道家认为,人神沟通天地鬼神谓之灵应、灵验。胎光是人生命力和自愈能力的源泉,即所谓的魂。也即看肝的功能状态好与坏。现代医学也认为肝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胎光就是生命之光故称神明,是人最宝贵的。

《灵枢·本神》曰:“喜乐无极则伤魄。”养魄之道全在调息,魄藏肺中,有意识地掌握呼吸方法,调节呼吸的节奏,有利于安抚、养魄。中医里肛门又称魄门,其实,人们有意识地做提肛动作,生活中未尝不是存魄的好方法。

中医认为,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气血上下贯通,所以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血的升降运行上。太极健身爱好者、气功锻炼者对此应该感知最为明显。而中医方药中,如人参、茯神、琥珀、龙骨、龙齿、龙眼肉、朱砂、女贞子、磁石、生铁落等,都有安精神、定魂魄或养魂魄的作用。比如,现代都市人普遍患有焦虑症和伴有失眠的问题,而现在的《中医内科学》教材条分缕析将失眠分成若干型,从《黄帝内经》看,它就是一个阳不入阴的问题。阳不入阴怎么办?祖国医学早有答案,从阴引阳就能攻破。完全可以通过厥阴去引阳,比如刺太冲、内关、大棱、劳宫等穴,或者可以从少阴去引阳,比如刺通里、神门、涌泉等穴,甚或还可以从太阴去引阳,比如刺鱼际、太白、公孙,至简的思路,若是三阴同刺,中医穴位一个三阴交足矣。

医学界普遍认为,睡眠是人类最好的养生。人体五脏六腑都有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主魂的肝经当令时间在凌晨1-3点,人熟睡时,肝要藏血、排毒,文人此时间段熬夜从事创作会累及肝脏。肺经当令,中医认为在凌晨3-5点,正值人们进入深度睡眠时候,一定要让人之魄安歇。魂安魄驻,翌日,人醒来才会精神饱满,思维敏捷。

济世救人,从文兼医。文人的魂魄,乃中国文化延续和复兴的真正根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也。”因了文人知识结构的完备和知识的渊博,以及文人对证(症)的思路、表述较常人完整、规范,故文人从医,自有兼及医学轻车熟路的便捷、优势。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定魂魄。文人咬文嚼字的功夫纯熟了,搞中医,自是水到渠成的事。俗话说,秀才学医,如笼捉鸡。其实,就看文人的初心,文人振兴中医的魂魄、担当。(原创首发 原雪瑞 )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