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8德行不可遗传同样也无法恒久-读《常识》 |
正文 | 毫无章法的泛读有八年了,所幸我的泛读是广泛的通读而不仅是泛泛的读,所以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对国史的整体感知是借助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建立起来的,世界史模糊的印象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来所著的《世界:一部历史》建立的,二者综合起来,皮名举先生有言“不读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西洋史不知中国之落后”,真是一语中的。大概从5年前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开始养成一个习惯,阅读一段史实时会去查阅一下在那个时间断面我们中国或他们外国在同时发生些什么,2013年读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山西人民出版社)看到先生很认真的标注上西历,这种对比带来的反差有时有着醍醐灌顶的效果,例如讲到公元1600年,是年的2月17日凌晨象征思想自由的布鲁诺因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对欧洲文化史来说是年还是巴洛克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分界,也是在这年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英格兰)发表描述地球磁场的《De Magnete》开启了是现代地磁学,还是在这年后来让中国人铭记肺腑的英国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始建,翻看年谱至此有没有一种叫醒国人的冲动?按中国纪年才是明神宗万历28年,是年只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八年不上朝中的很平常的一年,根本不必急。案头这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托马斯.潘恩著蒋漫译的《常识》小册子也是可以产生这样的大惊醒。 《常识》首版于1776年,将历史在这个断面进行东西方对比,时间大师展现出国内穿越剧导演的才华,只可惜的这只是徒有穿越剧古今对比表象的平行剧。我们先来看国史对是年的记载: 1776年为清朝乾隆四十一年,正是史称“康乾盛世”中华帝国的全盛时期,是年被列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一的历时29年的四川大小金川叛乱平定,这算祖上荣耀的事,另一件绝对是件糗事---删销书籍:是年十一月十六日,乾隆帝在谕示中称:“前因汇辑《四库全书》,谕各省督抚遍为采访,现已陆续送到各种遗书,令总裁等悉心校勘,分别应刊、应抄及存目三项,以广流传。对于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的,应当在销毁之列。”自此清廷大肆删销焚毁书籍,仅浙江一省,到乾隆四十七年,就毁书二十四次,毁掉书籍有五百三十八种、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江西巡抚海成,一年之内曾搜缴禁书八千多部。乾隆帝在位期间合计焚毁的禁书有七十万卷,这就是自诩为“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清廷所为,《四库全书》的编纂也仍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杰作。 可时不我待,1776年西方世界真可谓群星闪烁光芒四射: 1月《常识》发表;也是1月,新罕布什尔州率先制定了州宪法; 3月9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标志着富国裕民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 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是年博尔登·瓦特蒸汽机在波罗姆菲尔德煤矿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工作状态。可以说,西方世界在该年于政治理念、经济观点乃至世界格局所激起的历史回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回到《常识》这本名副其实的小册子,全书短短只有3.3万字,确如书名所言,书中内容全是常识,但书外封上介绍此书的段落里有句话我并不认同:“但这些常识是就今天而言的。”,我不认为时人真的具备了潘恩在240年前就寄望于北美殖民地人民具备的常识,至少对政府之起源与构成,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似是而非,潘恩文中的一段话正是精确的描述了我们这种状态:“这种精巧的表述一经推敲便会发现其意义空洞含糊。若用那些堆砌得最为华丽的辞藻去描述无法存在的,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这些辞藻只能组成悦耳的声音,无法传递实质的信息;这种情况常有发生。” 《常识》本身是一本小册子,但对我们这些后来的异乡人来说,更好的理解本书,还需要准备一些背景知识,当然,仅就望文生义而言此书仍不失为一本为现代人准备的公民读本,文中如“德行是不可遗传的,同样也是无法恒久的”这样的启迪之语在在叩问着我们的理智。随着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英、法、西等殖民国家从美洲土著人接过了北美。通过激烈的搏杀,至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北美大部分土地的所有者。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引起北美人民的反抗,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北美人民反英斗争风起云涌,潘恩也很快就投身政治斗争中。由于君主制观念根深蒂固,连华盛顿、富兰克林、亚当斯这些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都未明确提出独立。1775年4 月19日莱克星敦战斗之后,潘恩得出这次起义的目的不是仅要反对不公正的税制而是要全面独立的结论。在这样的形势下,1776年1月10日,英文版仅50 页的《常识》发表,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并竭力呼吁革命之后建立共和政体。《常识》一出,立时席卷北美大陆,当时仅有二百五十万人的北美殖民地三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成为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 潘恩在引言里首先打破人们对挑战旧秩序的顾虑,“长久以来未曾遭受质疑的事物会戴上正义的面具;揭开面具时必将掀起一波保卫传统的可怕呼声,但这种喧嚣很快就会平息。时间比理论更能让人转变观念。” 在接下来的第一节《概述政府之起源与构成,并简要评述英国政体》里社会与政府的概念进行了厘清,“社会为我们的欲求而生,政府则因我们的恶念而诞;社会让我们同心同情,从正面增进幸福;政府则抑制恶行,从另一面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社会倡导交流,政府则创设罅隙;社会庇护长者,政府则惩戒厉者。”,并振聋发聩的总结出“换言之,政府是道德无法治理天下的必然产物。这也是设立政府的目的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即自由与保障。无论光亮如何耀照双目、声响如何欺骗双耳、偏见如何扭曲意愿、利益如何蒙蔽心智,自然与理性都会以最质朴的语言告诉我们:这是正确的。”,最后指出当时针对君主制时下可针对一切集权政体的极度荒谬之处:“在这种体制中,一个无法获取信息的人却有权定夺对判断力要求极高的事务。国王的地位注定其远离尘嚣,而其职责却要求其洞悉世事。” 潘恩第二节《论君主制与世袭制》所讨论的主题对有着数千年传统的我们绝对是“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浩繁的历史典籍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说陌生,让我们看看祖上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些光耀门庭的明主被潘恩还原后的本质,他的言说令人蓦然惊醒恍然大悟:“以上种种均首先认定现世的君主有着光彩的出身;然而,若是掀开历史的面纱追溯其祖上的发迹史,我们很可能会发现,他们不过是无赖团伙中的恶棍首领而已。这些人凭借残暴手段和精明心机赢得了团伙首领之位,随后通过不断积聚的权力和不断扩张的掠夺威逼不反抗且无力反抗的人们频频进贡以换取安全。”至于世袭制的邪恶,潘恩用一句话达到一剑封喉的效果:“其次,任何人的公众头衔均是他人授予的;因此,这些头衔的授予者无权剥夺其子孙后代的这种权利。”,这句话细想之下,无论是指向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体都是适用的。将两者综合起来,潘恩直言道:“如果说君主制是我们自身之贬损,携着权力之名的世袭制则是强加于我们子孙的侮辱。” 潘恩在第三节《北美大陆现状思考》仔细分析了北美的形势,指出和英国和解只会使北美继续受到压迫,而独立会使北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论题所涉看似只是就事论事,但如果在潘恩的说理中我们将自己代入其中,会有意外的收获:“我曾听到这样的观点:有鉴于北美现在的繁荣得益于其之前与英国的关联,其未来的福祉也必须凭借这种关联,这种因果关系将永远维系下去。这种论断真实荒谬至极。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说:有鉴于婴孩的健康成长得益于牛奶,其长大后就不必吃肉了;或者说,我们在人生的前二十年所生活的方式决定了我们会继续以一模一样的方式再生活二十年。这种论断不仅逻辑混乱,而且并不属实。我需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即使北美与欧洲任何国家的政府没有任何瓜葛,也会同样繁荣,甚至可能会更加昌盛。北美借以致富的贸易属生活必需的范畴,只要欧洲人继续开伙吃饭,北美市场便会历久不衰。” ,“作为父辈,我们毫无快乐可言,因为我们知道这种政府无法延续太久,不能保障我们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任何东西;以简单的论证方式来讲:当我们将下一代推入负债深渊时,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我们实在太卑鄙可耻了。若要正确了解我们的职责范围,我们应该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观念将我们的职责延展若干年;若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便可以看到原本被当下的恐惧和偏见所遮蔽的前景。” 解读至此,再回到在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之后的1776年1月那个时间断面,我们依然能感到这本书所具有那种震撼人心的作用,当年它可说是促使美国从不列颠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出版物,而今它也仍然名列“改变美国的20本书”。其实全书我们只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当我们在谋求利及子孙后代的长久之计时,我们必须铭记于心的是:德行是无法遗传的。”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四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