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云霞:让健康扶贫理论与现实“精准对接” |
正文 | 驻贫困村采访一个月,发现我所走访的贫困户,几乎家家都有病人。看政策,当地构筑了健康扶贫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民政救助、大病救助等政策措施多管齐下,报销提高比例、降低起付标准,理论上能有效缓解因病致贫。然而贫困户的政策获得感却没这么强。(6月18日 新华网) 可以说,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中最基础、最困难的“一道坎”,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皆无从谈起。为此,在构筑健康扶贫体系时,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民政救助等政策措施多管齐下,“理论”上让贫困群众看病无忧。然现实中,贫困户的政策获得感却没这么强,说到底,还是政策“接地气”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理论与现实有明显差距,“最后一米”出现梗阻。 众所周知,政策的享受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必须按预设程序“规范化”操作,医疗报销需提供相应的发票,甚至是病情证明。然许多贫困群众得的是慢性病,主要靠平时吃药维系,不用住院、看门诊,由于没有发票,报销困难,政策的好意群众对接不上。再加上部分地方政策解释不到位,群众对能否报销、如何报销也一知半解,自然令健康扶贫预期打折扣。因而,需要进一步下足功夫,令健康扶贫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的好政策。 一要精细化宣传。健康扶贫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普通干部往往难以解释清楚,贫困群众无法得到最准确的答复。一方面,应安排医保方面的专业人士,围绕健康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众进行宣传讲解,让他们知晓能享受的政策范围;另一方面,针对实际情况,对贫困群众报销过程进行指导,让他们心中有一张“明白纸”“路线图”,能及时按政策报销看病吃药的花费。 二要精细化服务。目前的健康扶贫政策,很多是省级层面设计的,对具体的县乡,未必全都适用,能接上地气。比如:有的村子离乡镇太远,公共交通不发达,上医院不便,很多贫困户就近在小药店买药,没有发票无法报销,政策再好,对他们如同“镜花水月”,需通过必要的差异化服务,才能有效破解这些具体困难。 三要精细化设计。贫困群众患慢性病比较普遍,如果仅是机械照搬通用的医疗报销药品目录,必然导致很多贫困户长年吃的药并不在报销目录里,最终还得由自己捞腰包,使健康扶贫的“拳头”打在“棉花”上,难以精准发力。因此,需在制度设计上契合民意,与贫困群众的需求相匹配,让贫困群众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帮扶。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