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狂热之背后 |
正文 | 一年一度高考又紧锣密鼓上演了,围绕国人高考之狂热褒贬也热闹非凡。 高考前一天,最牛“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誓师出征,在警车的开道下,首辆送考大巴在欢呼雀跃声中缓缓驶出校园,万人送考之壮观再现。 近两年成为“网红”的毛坦厂中学,被称为“亚洲高考梦工厂”,本科上线率80%以上,毛坦厂中学有61个复读班,加起来9000人左右。这所“高考神校”文科分数达500分以上的复读生,半年学费为4500元,高考分数越低,复读费越高,最高的一学期为4.8万元。例似这样高考梦工厂,在江西有才子之乡临川,湖北有黄冈等高考加工厂。 高考前一天,又曝出四川49岁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一考就是20年。 今年高考正在进行中,曝出内蒙古一名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跳楼自杀。女生在好友动态中编发"再见,这个世界"。女孩称"我有心脏病没救了",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女生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最终因伤势过重死亡。又一个鲜活生命夭折了,高考考生自杀的悲剧年年上演,谁是杀害他(她)们凶手? 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始终步履维艰,理由是目前高考制度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考试制度,把学生变为产品加工成为读书机器,也只有在世界仅此一个国家。那国人为什么近似狂热追求读大学?其中深刻的社会背景令人深思! 在封建传统文化大背景下,两千年的孔子被尊为教育祖师爷,孔子思想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却也有很多封建文化糟粕,其中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孔子所谓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读书是投入,做官是产出,有很强的功利目的。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根深蒂固深入国人骨髓,骨子认为读书高人一等,把人生价值定位在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的高度。 封建社会读书成了当官敲门砖,读书当官,当官目的为什么?孔子没有直说发财,中国封建“官本位”思想流毒源远流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漫长封建社会,科举制是读书人唯一可以进入仕途发展机会。 科举制起源于始于隋炀帝,公元605年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度延续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从客观上分析,科举制实施为封建社会出身寒门学子提供晋升仕途机会,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科举制度弊病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附炎趋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民国初年鲁迅创作小说《孔乙己》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在反对封建科举制过程中,最狂热否定高考莫过于发生在文革十年彻底否定优秀传统文化,取消所有升学考试,初高中生毕业下放农村,实行推荐读大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又死灰复燃,一直延续到如此狂热浮躁今天,又敷衍出众多积重难返社会问题。 从现代社会政治背景透析,十年文革结束后,提拔干部唯学历是举,换言之,就是只要有高学历,不论品德,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干部带病提拔。各种成人教育运用而生,很大一部分党政干部没有学历,甚至连学校门没有进就弄个在职本科以及研究生学历,掀起学历造假运动,又从左的极端走向右的极端。高考狂热经久不衰,这股狂热之火似乎难以扑灭,狂热程度不亚于十年文革之浩劫,以至于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高学历之流,冠冕堂皇登上权力顶峰,大肆敛财盘剥民众。 民间在当官发财诱惑下,考试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划分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班,名牌大学。按成绩排名次,大搞歧视教育,学校成了加工产品的梦工厂,优质教育资源倾斜到少数学生,又引发教育公平公正的危机。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英语和奥数成了主要课程,死记硬背,钻牛角尖,学生缺少创新动力,同样走进例似封建科举制度死胡同。 教书育人,读书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标志,一个国家没有基础教育,又回到原始文化状态。然而,片面只教书不育人,纳税人养活的高等学府培养出学生却在人格上出残品,近年落马绝大多数腐败贪官具有高学历,大多数寒门出生,肆意敛财,祸国殃民,对社会公信力破坏极强。有句流行段子:不怕流氓没文化,就怕流氓有文化。如何读书,读书为什么?恐怕在当今现实中很难有满意答案。 古今中外没有高学历成就大事业者比比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千万条,何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开国领袖毛泽东湖南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大专学历,与之同时代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毅出国留学相比,简直就小巫见大巫,毛泽东文章没有谁与之媲美,并不妨碍毛泽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若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行伍出身,自学写小说,写作《民间音乐》小说被伯乐徐怀中看中,破格录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学习,成为中国唯一若贝尔文学奖得主者。当今著名网络写手韩寒,高中未毕业,却成就网络写作大业。韩寒未就读正规大学,写文章一点不比清华北大毕业生所逊色。条条道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国人又何必在高考读大学这一棵树上吊死。 透过中国高考之狂热,显而易见,高考滋生巨大利益所在。中国民众消费分为两大块。一是房产;二是教育。百姓再穷不会穷教育,节衣缩食也不要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校各种教辅材料名目繁多,择校费、学区房各种费用猛如虎,教育乱象众生。家长把做官光宗耀祖的梦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上紧发条,周末上各种辅导班,为了读名牌大学不远千里送孩子到所谓梦工厂陪读侍寝,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致使很多重点中小校长以及官员靠教育致富腐败。长期以来,教育乱收费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同样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之诟病。 殊不知,高考之狂热的背后却隐藏巨大的利益。呜呼哀哉,历史与现实竟然惊人相似一致,国人又在重复两千多年的科举梦。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