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梁山父亲 |
正文 | 梁山.父亲 苏索才 谨以此文表达对我父亲和中国大地上所有父亲的感激和热爱。 我的老家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北面的一个小山村, 离县城有四十多里, 是本县最偏僻的西北村庄, 有两百来口人。 村北五六里外有一座山叫梁山, 山上因建有汉武帝祠堂和据说是汉武帝练兵的校场坪而出名。 村里的土地一直绵延而上接上了梁山脚下的山坡。 从山上延伸下来的两条大沟形成了本村七个生产小组和邻村的自然分界线。 梁山朴素,简单,没有任何引人注意的地方, 光秃秃的长有草,但不茂盛。 有人工种的杨槐树, 稀稀落落地散布在山坡上,鼎盛的生长期好像从来都没有光顾过, 看到的是因为营养不良而欠发达的躯干。 有古语道,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可是梁山太贫瘠, 挤不出多少养分来, 但即便如此, 它仍是山寨人维持生活的重要补充。 它给远近的东牛庄村、西牛庄村、董家坡村、皇家坡村提供衣食。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每年青黄不接的四五月, 衣衫破烂的村民成群结队到山上采药, 有人也偷偷地砍一些树木做成家具到市场上去卖, 最糟的时候也能挑一担柴用作燃料, 也省下买煤的钱。 父亲就是这群衣衫褴褛中的一个。除了他的大个子和我妈缝制的土布衫使他略微显眼外, 他和其他与衣食挣扎的人没有任何两样。 每年交上冬天, 在大雪未封山之前, 庄稼都收获完装屯了, 地里的玉米杆、黄豆杆和其他植物杆也已经清理干净, 土地浅翻过后静静躺着等来年的播种,农活这时候已基本做完,年轻人想跑点生意, 跨着自行车贩卖点小商品。 这时候父亲就夹着扁担, 在吃过早饭后上了北山去挑柴了。年轻时他用扁担挑, 两大捆柴一百四五十斤压在他的肩膀上, 他好像不觉有什么负担。 年龄稍大时他用背背柴, 仍然是一个大柴捆, 比年轻时轻点, 但也需要一个大体力的小伙子才能挪动。 出发时他给口袋里装一个馍, 等回家路上饿了啃上几口。 有时候什么干粮都不带。 他步子大,轻,从来不知道有累的时候。 父亲冬天有二十到三十天到山上砍柴。 院子里的柴垛子也不断增高, 占据的地方也越来越大。 柴被剁成小节, 整齐地摆在院子一角,村里人谁见了都称赞他的勤快。 年后等天气稍暖但是地里的活路尚未开始之前, 他又每天上山砍柴。 在他看来每天都不能闲着,背一捆柴就节约一捆柴 的煤, 就可以将这笔省下来的钱用于其他。 父亲总是认为我们家缺少的东西很多, 但是唯一不缺的是体力。 吃一天饭就要干一天饭的活, 怎么也不能闲着, 对不起饭钱, 而且体力去了又会回来 , 没有什么损失的。 父亲的思维就这么简单:吃饭、干活、没有农活的时候就上山砍柴。 一九八一年秋到一九八二年春,我在离村十五里外的甘井中学读高一。 家里日子紧巴, 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时甘井附近的一个纤维板厂开始收购碎柴制作纤维板。 村里几户人家已开始卖柴了。 父亲领着家人也上山砍柴。 挑回来后将柴剁成小节, 然后拉到纤维板厂去卖,一担柴可以买回十多斤麦子。 我们就用卖柴的钱买回粮食。 几个月下来我们有粮吃了, 而且吃的是麦子, 我拿去学校的馍也是麦面馍, 而且很白。我不用吃杂粮了, 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笑。 父亲则抓紧每天时间上山砍柴 。 手上磨出很厚的老茧, 经过风雪的浸打,经常裂着口子,不小心碰到就会出血,最坏时候握镰把都很困难, 但是他一天都不休息。 我那时也利用周六上山砍柴, 周日和家人拉着架子车一起步行到二十里外的纤维板厂把柴卖掉。 我然后步行回镇上的高中。 父亲拉着架子车回家。 活路虽然苦,但是父亲是高兴的,因为我们有事做,有饭吃,这是上天恩赐的最好的事。 父亲虽然没有说出来, 但他会说是穷山上的野柴给我们带来了温饱,有了它我们不再饿肚子了,有了它儿女能继续上学。 除了砍柴,父亲还在山上采药。 在采摘五味子的季节, 他每次扛回来的是一百多斤的五味子穗子。我们就帮着将颗粒从穗子上剥下。 他穿的我妈缝制的粗白布汗衫早已湿透, 渗出黄色的汗渍, 散发着刺鼻的汗味。 他的土布鞋已被草染成青色, 常常因为负重变了形, 鞋面和鞋帮上划有口子,鞋底露出白布条, 裤子也是干一块湿一块, 有一片一片渗出的汗的痕迹, 贴在他的身上。 他换上另外的旧衣服, 洗把脸, 吃两碗面,抽一袋烟,和我们一起剥五味子。 我从来没有听过他的抱怨。 再苦的活他都干得高兴。 有一年麦收后,我们分的粮食因为还债几乎没剩下什么,眼看着我们就要饿肚子了,父亲冒着被生产队扣工分罚口粮的危险, 被迫停下生产队的活路,上山采药,给我们挣救命的粮食。我当时担心我们真有一天连土豆也吃不上而饿死。父亲就更着急了。他被逼上了绝路,义无反顾地上山采药。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一次,突然下起了大暴雨,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我们躲在土窑洞中,看着瓢泼的大雨为父亲担心起来。这时他会在哪里?能否找到一个避雨的地方?会不会遭雷电袭击?会不会被什么压着?万一出什么事家里的五个孩子怎么办?我妈嘴里嘟哝着,念叨神的保佑。她拿着切菜刀砍向雨帘,让雨赶快停下。好在大雨不久就停了。院子里村子里到处是水,有的农田也被冲了。天快黑时,父亲平安地回来了。我们几个孩子和妈妈都异常兴奋,争着上前和他说话。对这种欢迎英雄式的场面,一向不善言辞的父亲感到有些局促。我们便不再问什么,连忙给父亲准备洗脸水和饭。这时我们看到父亲身上被打湿的上衣,裤子和鞋子,紧贴在身上就像刚从水里洗过一样。脸上挂着疲惫。加上一天的饥饿,父亲显得精疲力尽,也苍老了许多。 比起父亲来, 我和梁山的联系远没有他那样挚烈和永久。然而作为父亲和穷山的儿子, 我从十二三岁起就上山采药和砍柴。 父亲知道我是个书生,气力小,在让我扛药材或者柴捆时, 他总不让我超载。 他说再轻的东西拿的路程一长就会变重。 如果一开始就重了,走起来就越来越重,会伤身体的。和他一起挑柴时,他还经常把他的担子放在一处回头接我, 他每走一程就接我一程。 以他的力气拿起我的柴捆就像拿着一个包袱, 大步流星,我走在他的前面或跟在他的后面, 心里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高兴。 我也给妻子和儿子多次提起这件事。 每次提起我都感激涕零, 心情难以平静,对父亲的感恩都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父亲的同情,关爱,期盼激励着我,让我前行,与困难斗争, 不因为不利条件而气馁,永远保持农民子女能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向人生最高目标攀登。带着父亲的重托我从一个百十人的小山村走进了百万人的大城市,从一个阅历浅经历少的农村孩子成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大学教授。 也是父亲的爱让我跨过了浩瀚的太平洋和巍巍群山在而立之年来到了另一个国度美国开始了我又一个七年的苦读, 攻下了我梦寐以求的美国文学博士并成为美国一所学院的终身英文教授,教授美国学生英文写作和美国文学。在我点点滴滴的成功中都包含着父亲永久的勤劳、浓浓的爱意、和重重的嘱托。 得知父亲晚年生病时他的身体连起码的走路都成困难时,我的心都碎了。 他从来是一个硬汉子, 年轻时靠他的一双手和肩膀支撑了一个人口众多有五个孩子的困难的家, 晚年他失去了他年轻时的力量, 需要靠他人帮助完成基本的起居饮食,这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他的信念是, 是农民就要死在庄稼地里。 在临终前的两三个月,他靠着拐杖东倒西歪地慢慢从座椅上站起来, 在家人都在地里忙的情况下, 自己半步半步地挪到玉米地里要帮助我弟弟收玉米。 他说怎么也不能看着满地成熟的玉米受雨淋而他坐在家里生病。他摔倒在离梁山不远处的庄稼地里再也没有起来。 父亲生病和弥留之际, 我多想飞到他老人家身边, 我多么想握着他瘦削的手表达一个儿子对他的感激之情。 我想亲耳倾听他对山的倾诉。 六十余年与梁山打交道, 他对山有感慨吗?是什么力量使他和大山有了这样的纽带? 他害怕过大山吗?山中的狼、恶略的天气、荆棘、崎岖山路,他曾产生恐惧和萎缩吗? 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 他对养育了五个子女的梁山想说点什么? 还想和我一起重温那九曲回肠每段都印有父亲脚印的山路吗? 二零零七年的冬天父亲去了, 悄无声息地离我们去了。他墓地不远处的 梁山仍依旧横卧在那里。梁山, 贫穷中透视着富裕, 苍凉中透视着刚强, 质朴中透视着伟大, 日月沧桑中透视着亘古和永恒。父亲六十九年的生涯和你有着永不切断的关联。 在生命最绝望的时候是你给他提供了活下去的勇气, 使父亲坚信只要有青山在,我们就能从饥饿、贫穷、无助中慢慢走出来。多少次当父亲一个人在山中采药或砍柴时,是山的苍凉和伟大给了他力量,是大自然的永恒和对家人的爱和责任给了他活下去的信念。 因为父亲的木纳和不善言辞, 他很少提起这山在他一生中的意义, 但梁山已成为他生命中的永存。 在村人的记忆中父亲.梁山总是连在一起。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梁山已融合成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一种信念、一种关爱、一种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父亲,像中国千千万万个其他父亲一样,就是那朴实、苍凉、然而伟大的梁山。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