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冬日里拾废品的老妇人 |
正文 | 冬日里拾废品的老妇人 □作者:陕西省扶风县统计局郭梓娟 再次遇到那个老妇人,是一个周末的正午。那时我正带着女儿在楼下的花园里晒太阳,她默默地拉着一捆废旧的纸箱,迈着蹒跚的步子从我们身边经过。冬日里的冷风,像一只无形的手,肆意地将她花白的头发吹起又抚平。老人低矮、微胖的背影渐行渐远,留在身后小路上长长的影子也渐行渐远…… 在这一刻,我忽然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形影相吊。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见到她的情形。那是几个星期前的一个傍晚,下班接了女儿,我将头深深地埋进大衣领子里,拉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顶着冬日凛冽的寒风匆匆往家赶。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间隙,不经意的一瞥竟发现了坐在道牙石上的一个老妇人,她的脚边是一堆还未来得及整理的塑料瓶、易拉罐、废纸箱,被撕裂的、花花绿绿的包装纸在冷风中“哗哗”地翻飞着,像极了她此刻的头发。她大概是累了,静静地坐在那里,漫无目的地看着形形色色的路人来来往往…… 寒风瑟瑟,她的表情比寒风更冷。这是有着什么样经历的一位老妇人呢?有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着她归去?她的老伴呢、儿女呢?……敏感的我,顿时心里五味杂陈,一个人年轻时到底得多少努力、多大付出,才不至于年老时重复她的境遇? “妈妈,妈妈,快走,绿灯早就亮了!” “哦,哦。”女儿的责怪,使我从意识的迷乱中清醒过来,带着她慌慌张张地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马路。快到转弯处,我下意识地回头去找寻那个快被暮色吞没的老妇人。她还在原地,一如风中的废品。刺眼的车灯、喧嚣的人群、明亮的橱窗、华丽的路灯、一切的一切,都与呆坐在路边的老妇人无关…… 今天的再次相遇,让我对这位有着一面之缘的老妇人充满了深深地同情和怜悯。目送着她远远地进了一个附近的小区,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坐在我对面石凳上的几个带孙子的、和她年龄相差无几的老太太,她们听戏的听戏,聊天的聊天,逗孩子的逗孩子,对她的出现和消失没有任何的反应。 我试探着我:“阿姨,刚才经过的那位老太太,你们谁认识吗?” 听见我的话,其中一位开口了:“噢,你说的拾废品的那个吧?她老伴得病早早去世了,她累死累活地把儿女都供成了大学生,等他们结婚有了孩子,又前前后后给帮着带孩子,如今孙子都大了上学了,她的精神却像有了问题,在家呆不住,也不愿和别的人交流,就知道去外面拾废品,为这没少挨儿子、女儿的骂呢。” “她家经济怎样?”我追问道。 “她女儿在深圳一家银行工作呢,儿子在县政府上班呢。” “情况不错啊,她应该好好享享福才对呢。”我感叹道。 “什么呀?还享福?不遭罪就行了!年轻人知道啥?光知道给他妈钱,没说常回家看看。都70多岁的人了,还一个人住,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光给钱有什么用?!万一哪天——”旁边的另一位老太太插话道。 虽然她的话没说完,但我明白她想说什么。这一番谈话,让我习惯性的思维发生了逆转,原来猜想这位老妇人是因为家境不好才去拾废品的,没想到却是空巢老人共有的问题——情感寄托严重缺失造成的。在全社会老龄化加剧的今日,我们为人儿女的年轻一代,是不是应该有所警醒呢?为何亲情需求都变得可遇而不可求了?难道这只是一个家庭、一代人的问题吗? 我觉得,“老有所养”绝不仅限于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情感需要得以满足。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老人子女的不懈努力。年轻人整天忙着为社会经济、为家庭经济做贡献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能在工作之余腾出点时间,好好体味一下生活的本质,多多陪伴一下日益年老的父母,满足一下他们备受冷落的情感需求,为社会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孝老爱亲的榜样,这是不是对社会和家庭更大的贡献呢? 但愿今天的老妇人不是多年以后的你和我!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