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家乡小吃“摊煎饼”的传说 |
正文 | 摊煎饼是我的家乡一种最古老的地方小吃。 “摊煎饼”现在已经成为家乡集贸市场、旅游景点、大型活动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一道风景。现在做商品“摊煎饼”,只要一个小推车、一扇小鏊子、几个小托盘等简单的家什就行;人们在家中做“摊煎饼”自己吃,更是简易。 摊煎饼中可放入小白菜、韭菜、芹菜、土豆、胡萝卜、小瓜、茄子等多种时令蔬菜,还可以按口味加入鸡蛋、火腿肠、酱肉沫等,煎饼外皮脆香,内裹蔬菜,色香味俱全,营养环保又好吃。 在我的家乡,“摊煎饼”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云蒙山(今日照市巨峰镇合庄村与临沂市朱芦镇刘家东山村结合部的大山)一带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在云蒙山下,住着巧嫂和刘哥一家,男耕女织,生活过的比较舒心。劳作之余,刘哥勤学苦读,成了南到海州北到莒州远近闻名的土秀才,十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请刘哥帮忙;谁家受了欺侮,刘哥主动帮助写诉状,打官司,因此得罪了当地恶霸张三皮,被关进山间土牢,狱卒告诉巧嫂:“刘哥整天咬文嚼字,我们家老爷吩咐,只准送笔墨纸张,不准送饭,关他七七四十九天。” 想着自己的丈夫饿在土牢,巧嫂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梦见山神娘娘向她走来,传授了个法子:把小麦玉米地瓜干磨成糊糊,在烧热的石板上摊成像纸的饼,再把大葱作笔,豆酱当墨,给刘哥送去。 一觉醒来,巧嫂照梦去做,果然灵验,连忙带着自己摊制的煎饼,卷上大葱和豆酱给土牢里的刘哥送去,狱卒见是“笔墨纸张”,就没多问,刘哥就这样,喝着山泉水,吃着煎饼,红光满面,七七四十九天后平安出狱,之后发愤苦读, 背着巧嫂摊制的煎饼进京考上了状元。 善良的巧嫂,为报答山神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摊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在八百里沂蒙就传开了。 人们为了使用方便,把薄石头打磨的象圆形海龟一样,再磨制光滑,叫做“鳌子”,后改为生铁铸具,也就演化为今天的带“金”字旁的“鏊子”,云蒙山下的巧嫂因发明煎饼,被家乡人供奉为“煎饼老奶奶”, 家乡的煎饼由此又称“状元饼”,每年高考时节,凡启程参加高考的家乡学子,家中亲人都会给做几张“状元饼”,以此壮行。(song1963jun)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