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月圆月缺有谁知 |
正文 | 月圆月缺有谁知 文/杜向东 明月皎皎似玉盘,每逢十五更洁圆。其实圆月何时缺,阴晴圆缺在于心的圆缺。 心里豁亮,即使月被乌云遮蔽,则也能看到皎皎圆月;心里绝望,即使明月当空,心里想的却是不久月亮就会被乌云遮盖,或由圆变缺。 苏轼有词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圆代表幸福,家人在一起团聚比什么都重要。每当中秋或春节,老人的思念能将月亮点亮,把夜色燃烧。远在外地的儿女,归家便成了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而我在一台节目中,看到有外国嘉宾参加我们的传统节日,一位外国嘉宾说:“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有思念,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是团圆日,不一定非团坐在一起。”这和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有一样的境界。 如果我老了的时候,孤独一个人的时候,在月圆之日,想着自己的孩子在千里之外因为自己的事业甚至是人类的事业奋斗而回不了家,一定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自豪和骄傲而感到幸福。那么那浓浓的思念也就变得浪漫和富有诗意了。那么一定不会像有的老人把思念变成苦涩和忧愁的酒而在孤独中感叹人老的绝望,在泪水与疾病的陪伴下遗憾地离开人间。 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月亮,它不过是绕着地球公转的一个星球,从没有一刻缺过,之所以它变成弯月,是自然规律;它在阴雨天也从未消失,只不过躲在了云层后面,明天会出现。 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阴晴圆缺与命运的联系,是古代思念文学与失意文学的影响,以月抒怀,表达自己的失意,忧愁和失败的痛苦。 看到月缺了,联想到亲人远去而痛苦;看到阴天月亮消失了,联想到美好的事物甚至生命终会消失。月圆了,却想到月亮还会缺。 其实月亮何时缺,人又有什么悲欢离合,所谓的成败,得失都是自然。失败的时候何尝是失败,失败之后往往是成功;失去的时候有何尝真正失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月圆月缺有谁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