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是什么成就了莲之美名 |
正文 | 是什么成就了莲之美名 傅伯勇 在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里,他把莲称为“花之君子”,并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之形象,被他描述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她从污泥中生长出来但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但不显得妖媚,她的茎杆里面贯通而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节,香气远播愈发清芳,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只是可以远观而不能贴近玩弄啊。 周敦颐笔下的莲,也叫荷花、芙蓉、芙蕖,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泰国和越南的国花。莲之尊贵,可见一斑。她属莲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种子为“莲子”、地下茎为“连藕”、花托为“莲蓬”、叶为“莲叶”。古往今来,莲花就是文人墨客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这些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而洋洋洒洒,而《爱莲说》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该篇文章,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莲花高洁形象的描写,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写出了莲花之美在于一个“洁”字;后一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喻义,分评三花,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是作者心志的自明。从写法上看,文章以“说”为文体,以“爱”字始终贯穿,或浓墨重彩或要言不烦,或对比或反衬,或明言或隐喻,立意之深刻、手法之高明、结构之严谨、中心之突出、言语之精美,无人能及。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当然,莲的形象,不仅仅是周敦颐笔下的清白和圣洁,还是神灵、理想、信仰的象征。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结跏坐在莲花台上讲经说佛,“西方三圣”之首阿弥陀佛盘腿坐在莲台上指引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跌坐在白莲花上启迪人们脱离尘世。佛经给莲花总结为“四义”,即:在泥不染,自性开发,为群蜂所采,香净柔爱。前人总结莲花,她还有十善:离诸染污,不与恶俱,戒香充满,本体清净,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吉,开敷具足,成熟清净,生已有想。在古希腊、古罗马,莲花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常被作供奉女神的祭品;在新约圣经中,莲花是“圣洁之物”;在古埃及神话里,太阳是由莲花绽放诞生的。 莲花之美,实在美不胜举。那么,成就莲花美名的,又是什么呢?一曰本体,莲之本体,油滑细腻,污泥难以附体;二曰污泥,莲不是同流合污,而是汲取精华,没有污泥,莲难以生长,更难以成其美名;三曰清水,清水相伴,受之洗濯,莲自然就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了。 其实,成就人美名的,不也是一样吗?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