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复仇和气量——写在国庆节间
正文

复仇和气量——写在国庆节间

文 王福来

今天看新闻说我国抓住两名日本间谍,或判处其死刑。在看正文之余,我附带看了一眼评论,其中大部分都支持对日本间谍严惩,而且多已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但其中也有少部分认为这样无异于是对日本的一种复仇,不算是有气量的大国心态。我想复仇和气量未必有必然联系,这一切都该审时度势,判什么样的刑要看他们犯了什么样的法。至于复仇本身,我想有些仇还是该报的,但有些鸡毛蒜皮的事也便就叫它随风去吧。下面说几个有名的复仇故事。

记得小时候有个电视剧叫《情迷海上花》里面的复仇女主角常看一本书叫《基督山伯爵恩仇录》。我依稀的记得自家的书柜里有套书叫《基督山伯爵》,于是便这样机缘巧合地接触了自己阅读的第一部国外名著。故事说的是一个刚升任代理船长的大副爱德蒙,被自己的船员和情敌陷害,再加上为保仕途的官员从中作梗,最终锒铛入狱。在狱中他偶获藏宝图,装成死人逃出监狱,获得宝藏,回到家乡成了基督山伯爵,随后复恩报仇。他先是揭露昔日情敌的丑行,逼其自杀。又把自己曾经的船员陷害一番,再后来把陷害自己的审判长的丑行也设计公之于众,将其逼疯。这是一种复仇,似乎也顺理成章,惩罚恶人,让人拍手称快。但我想,这整体的框架不错,但细节处有些地方也值得商榷。比如基督山伯爵爱德蒙为了向审判长复仇,故意让想要私吞家产的审判长妻子投毒杀死审判长之母和他与前妻的孩子,这类为了私仇而陷他人于不义的行为并非可取。

在我国,要说戏文里最著名的复仇者,大概就是伍子胥了。记得我还在小学就听过一套评书叫《伍子胥》说的就是伍子胥复仇鞭尸平王的故事。楚平王霸占儿媳,怕儿子将来害自己,先下手为强。同时担任儿子老师的伍奢也连坐着遭了秧。楚平王为斩草除根,下令召在外带兵的伍奢之子伍尚、伍员(即伍子胥)回郢城(楚国国都)。伍尚回郢,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杀。伍子胥闻讯急忙逃离楚国。要想离开楚国,一定要过昭关。当时在昭关已经画影图形捉拿伍子胥。伍子胥这时垂头丧气,心想大仇未报还不能过关如何是好。这一愁不要紧,一夜之间白发满头,浑如一位老人。也正因此,他第二天顺利的过了昭关。随后伍子胥奔赴吴国,邀约孙武、专诸协助公子光登上王位,是为吴王阖闾。吴王阖闾为图霸业,也为报伍子胥之恩,帮助伍子胥出兵楚国,攻占郢都。此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将楚平王尸首托出,鞭尸三百余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伍子胥复仇的故事。本来在传统观念中臣杀君应该叫“弑”,是“十恶”中的“谋大逆”,而“君叫臣死臣当死”也是当时的道德评价标准。但伍子胥似乎是个例外,历史上出奇地对伍子胥的行为一片称颂。《史记》中称“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为什么伍子胥的报私仇的行为被广为传颂,我想一是因为伍子胥的悲剧英雄的人物性格,二是因为我们中国古代重视“道义”。楚平王荒淫无道,是为逆天,逆天而行,人人得而诛之。而伍子胥并非取楚而代,而是另立新君明主,所以在道义上也说得通。

如果说伍子胥的复仇正义性与否尚且还有所争议,那么下面这个人的复仇大概在当时而言一定是正义的。故事的主人公叫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朱元璋。他小时候没读过书,给人放牛。家人被苛捐杂税逼迫得饿死的饿死,吊死的吊死。朱元璋连埋葬父母的能力都没有,牛的主人也不肯借给他一苇凉席。朱元璋无奈上山做了和尚,怎奈和尚也做不安稳,在万般无奈之下参加了义军。记得小时候有个评书叫《大明英烈》,后来胡军又主演个电视剧名字就叫《朱元璋》,都说了这段往事。不管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不是他的义父郭子兴起的,他都的确是诛灭元朝蒙古反动统治的一块好玉。朱元璋最终打败了蒙古,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的复仇不再是复一人之仇,而是复天下之仇。所以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复仇,才算得上是最精彩的复仇,也称得上是应该称颂的复仇。

史书上一般对为私人报恩复仇的行为都看做秦相范雎一般的“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不褒不贬。有时这行为令人拍手称快,有时却让人扼腕叹息,有时又引得史学研究者们打一阵笔仗。这类仇是否该报,尚存争议。但我想“复仇”一词本身并无关气度。我们不能睚眦必报,记恨他人,但有时候为了正义,为了人间的道义,为了维护党纪国法,为了民族大义,有些仇在适当的时机也是该复的,正所谓:“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王福来 2015-10-2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