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观《建党伟业》有感 |
正文 | 落笔写这一篇影评时,我的内心有诸多挣扎,不知是以一位笔者的身份、热血学生的身份、还是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单纯写实践材料的身份?思虑再三,我决定以一个“今之视昔”者的身份来写。也正印了影片中胡适先生面对众多学生质问其为何攻击陈李时,缓缓说出的不可以吗? 片中那众多貌美女子的出演先且不说,现不得不谈的是那一幕五四运动。百科词条的解释是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这场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也不再赘述。单单列出这一件事,我并非看重它是多么的划时代意义,而是被所有参与学生所震撼。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呐喊、他们的血泪交织成的是一幕幕觉醒的场景。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有不牺牲者。”“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则是五四运动的学生说的。他们为了中国主权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体现出了那一年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但反观一百年后的今天,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我国不再有国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党和国家给了我们一个安逸的环境,但现在的大学生会不会过得太过安逸,给人一种“饱暖思淫欲”的荒唐感。现在的大学生只想着将智育挂在眼前,不停地啃咬,却失了德性。 纪伯伦曾说过,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它还在葬礼上咧嘴大笑。他们失了担当,失了理智,失了信任,失去了一切不应该失去的品质,徒留一生安逸,甚至是麻木。桐华说,我宁愿颠沛流离,也不喜欢这种死亡一般的安逸。不知是不是笔者的心中大都有一份天堂留于自己安放的心。至少,我是非常赞同这一想法的。谭嗣同,我敬你是条汉子。就义前,他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记忆中,这一段应该多是出现于历史书的维新变法一节的课后扩展中,有人说,谭嗣同明明可以离开保命的,他傻他不走,正所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每当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心中总有两虎相争,一虎是邓小平的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言论,大丈夫能屈能伸,现在的败北只是为了他日能更好的战斗,只要将清王朝覆灭,暂时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一虎是亚父所说的:“欸!竖子不足与谋。”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抛的是什么?是生命!是爱情!在国家大义面前,没有苟且偷生,没有儿女情长。 究其根本,我的言论终是一家之言。没有大数据,没有文献可考,有的只是我对国家,对党,对生活的一腔热血,有的只是我的亲眼所见,有的只是我的无能为力。今之视昔,我慨叹百年前的大学生无所畏惧,爱国奉公;后之视今,不知后人会如何看现在的我们。 现在的我们应在闲暇时多读些经典,《弟子规》更应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枕上书。真诚待人,规律做人,谦恭为人是中国五千年的信义,万万丢不得。 若能回到百年前,我希望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都会是五四运动中的一员,那四万万同胞中的一个。 这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5分,在我眼中非常低。有人说,这部影片叙事过多,一个建党有必要从辛亥革命开始吗?我想说,什么是没有必要?演员们演技在线,党最终在国际歌中建成,这就是一部有头有尾片子。有人说,过目即忘,无法评价。确实,影片中涉及了许多人,但是每个人都有其必须出现的意义,且详略有当,若说过目即忘,不知所云,只能说观影人文学常识太过浅薄,怪不得历史太宏大。有人说,不激烈,没啥感觉。只能说,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完整部影片,我是热血沸腾,感慨颇多,而某些观影人没有啥想法,恐怕只是个被冠了名的中国人,麻木的中国人吧! 文章的结尾,我引用新京报的一段话作结,不知是否适当。烂片和烂片观众的相濡以沫,像是两个食腐者,尽管对方的躯体都是腐朽坏死,但他们依旧在对方身上寻找着虚妄的精神和肉体寄托。其实归根结底对中国电影的拯救还是要靠观众,做一个拒绝烂片的观众,不让中国电影成为食腐者的天堂,人人有责。????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