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土墼墙上“牛屎饼”
正文

文●苏宝大

打小记事,家家均是土墼墙、茅草房。最刻骨铭心的,缺粮、缺钱,也缺柴火,日子虽经父母的精打细算,年年岁岁却仍然过得紧巴巴。

现在的年轻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不知道那时候前辈们的日子是怎样过来的。就更无人知晓曾经土墼墙上的“牛屎饼”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了。我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无论夏天或秋天,低矮的农舍土墼墙上,几乎都曾留有过大大小小、一排排、一块块黑褐色的“牛屎饼”贴过的痕迹,形成了那个年代独特的乡村风景。

当然,在我家灰色的土墼墙上也不会另外。曾听我父亲说过,牛粪制做成“牛屎饼”,也有好与差之别。因老牛夏天和秋天吃的是嫩草,没有冬天里老牛吃的枯穰草拉出来的粪便粗糙,相对而言,只有冬天的牛粪制做成的“牛屎饼”晒干后,燃烧起来火力才带劲。在那个年代,粮和草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但那时老牛只是生产队里饲养,牛粪都是乡民无论冬夏,利用一点闲暇去田间地头,或生产队场头的牛棚里,都当宝贝似的把牛粪一趟趟挑回家。等聚集到一定的数量,便开始制做“牛屎饼”了,那可是既脏且累的活儿。为了能使“牛屎饼”做成后充分地燃烧,还得在腐臭的牛粪里,掺和进平时在灶膛里不易燃烧的稻草或麦秸的草碎末。

制做“牛屎饼”时,我觉得好玩,总喜欢蹲一旁观看。父亲脱掉鞋,挽起裤管,双脚不停地在腐烂的牛粪里踩踏;母亲也不闲,用畚箕一趟一趟端来满满的稻稳子和麦稳子,抖落在父亲脚下不停踩着的牛粪里。牛粪踩熟了,母亲捋起袖子,用双手将烂乎乎的牛粪做成一块块圆形如面盆大小的形状。母亲做好后,父亲用双手托着那个特殊“产品”,在房前屋后的土墼墙上贴着。咋一看,满墙贴着的犹如一块块黑褐色的大“烧饼”,所以就称之为“牛屎饼”了。那些大大小小一块一块的“牛屎饼”在土墼墙上经数日风干后,一块一块从墙体上扒下来,再当宝贝似的摞放到雨水淋不着的地方,收藏着大冬天里烧火做饭。

风干了的“牛屎饼”燃烧时,先在灶膛里用一些软草作引火,再用双手将整块坚硬的“牛屎饼”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慢慢送进到灶膛里,不停地拉着风箱,一会儿火苗猛烈的舔舐着锅底。“牛屎饼”一旦燃烧起来,要比穰草或麦秸草火苗要旺。“牛屎饼”燃烧时,散发出的气味,也不像夏天贴在土墼墙上风干时,那满村满巷弥漫着的臭味儿了。而一旦进了灶膛燃烧起来,整个厨房里弥漫的是一种淡淡的枯草的香味。有了这一块块“牛屎饼”,全家人就能安安稳稳度过了整个大冬天,并能享受到热茶热饭带来的温暖。

我印象最深的,村里有个万姓孤寡老人,她年年辛辛苦苦孤独一人,天天奔波于田间地头捡拾着牛粪,积少成多,然后,独自蹲在门前毒辣的阳光底下,做着一批又一批的“牛屎饼”,贴满了她家低矮的丁头府的土墼墙上。由于她的辛劳,她年年制做成的“牛屎饼”在全村每年最多。但她也从不吝惜,我时常见到在寒风凛冽的大雪天里,有邻居从田间忙碌归来,见厨房里无柴火,总会急匆匆奔去老人家丁头府儿舍子里,捧着一块块的“牛屎饼”回家,一会儿热乎乎的饭菜就捧到了手上。

一日三餐,屋顶炊烟再起,成了那个年代人们心目中最简单、最温暖、最满足的奢求。曾经酸涩的往事难忘,土墼墙上那一块块面盆大小的“牛屎饼”,它给贫瘠的乡村人带来过希望,它也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