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梦醉捞刀河|虚幻的世界|心中的神 |
正文 | 在懵懂的睡梦中,我被急骤的鞭炮声惊醒,睁开惺忪的双眼,见到朦朦的晨光,妈已干了一会家务后,来到床前,催我起床,说是对面半山腰上新建的关公庙可热闹了,今天开门迎客了。我急忙起身,跑到堂屋前的空地上,顺着“噼啪”声望去,只见关公庙处烟雾缭绕,掩盖了大片的山腰,并从火光处继续往空中升腾,大有飞向高高的天庭去,向众仙报喜的“架势”。 急忙吃过早餐后,妈即带我和邻居婶婶们一起像赶集一样,手提里面装有鞭炮和茶叶的“花竹篮”,往关公庙奔去,沿着田边的水沟岸上走到对面山边,再上有一些陡的斜坡路,再穿过人山人海的广场,即进入了庙内。迎面见到的是“主人公”——赤脸长须、威风八面的关公,大堂两旁不像外地的大庙宇——有三清真人、玉皇大帝,也没有药王——孙思邈和送子观音菩萨。关公的正对面的二楼是一大的戏台,关公正面赏戏视线的两边楼上也是观戏台,估计是为来陪关公赏戏的众仙准备的“包厢”。 神像前面已有很多人在跪圃摇竹桶求签,有的在念念有词之后往空中抛卦,还有人在“扶乩”,我妈在一旁购得了香烛、香签后,又点燃了鞭炮,丢入香炉内,只听到一阵闷炸,接着到神台的油灯上点燃香烛。我也帮忙将其中一部分点燃后,插到摆在各方位、已有密密一层、冒出滚滚的白烟的大小专插香签大鼎中。前序工作做好后,我妈已跪拜在关公的前面,将带来的茶叶摆在地上,嘴里念念有词一番之后,普通的茶叶即变成了附有灵性的神茶。回到家后,我妈会隔三差五地泡几碗给我们喝,端过来时一定交待这是神茶,一定要喝干净,连茶叶也要吞下,可以保平安。我们虽半信半疑,但还是吃得干干净净。 在现关庙前下方稻田中的平地上,以前有一大的“庵庙”,其前面有大的操场,可供全塅几千人观看电影,庵内的空间也很大,文革前村里将其改为了学校,我大哥在那读小学时,我也跟着去玩。那教室高大宽敞,大厅更是富丽堂皇,分上下厅加两侧厅,主建筑有几层楼高,屋顶飞檐翘角,上面有工艺精湛的龙身和怪兽装饰,因前后无遮挡,所以全塅的人们都能站在家门口欣赏到它的雄伟,它在我们心中有种神秘感,我对它心存敬畏。可惜在文革早期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它不能幸存。 大人们讲,在拆除时,菩萨有“显灵”,有几个上屋顶的人,从上面摔了下来,断了手和脚,算是对他们的惩罚。拆下来的粗长的木材堆在操场上,发大水的时候,漂到河里去了,下游的人不知来历,捞上来做家具,盖房子。之后,社会上生出很多传闻,说用了这些木材的人,家里出现怪事:有的闹鬼,有的得怪病,有的屋主生出的小孩没有屁眼,无奈之下,去外地庙里问老爷,问明原因后,赶快换掉,有的恢复了正常,有的已“生米煮成熟饭”,回天乏术了,只能引以为戒。 人们常怀念“老庵庙”,久而久之,终于又有人牵头,大家集资,又建了一座全新的庙,虽然工艺水平和气势都不如前者,但香火一样的兴旺。来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庙里有种求菩萨的方法叫“扶乩”,使用得还比较普遍,主要作用是求医问药,过程是:两人扶着柳枝在沙盘上画画,再根据那画来找到民间偏方,据考证,这办法始于唐代,也有很多时候很灵验,药到病除的,功劳不只在于菩萨,操作者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我的七爷爷年龄已六十岁,经常脚痛,他常到水沟边割来菖蒲,切短,煮熟,用一大木桶装满,双脚放进去浸泡,冒出的热气使整个堂屋都有那药味。其他偏方也用过很多,都是效果甚微。 在一下着毛毛雨的秋天早晨,我妈告诉我,七爷爷在家人和引路人的带领下,天刚蒙蒙亮就启程了,目的地是两百公里外的南岳衡山的南岳庙。他们从出门即开始一路跪倒扑地而拜,像藏民去拉萨,朝拜布达拉宫或大昭寺的行进过程是一样的,这样诚心,菩萨一般会显灵,保佑朝拜者健康长寿。七爷爷回来后,身体是好了些,是神灵的保佑?还是用药的效果,我不得而知。 我妈和其他阿婆、婶婶们一样,对神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从我有记忆时起,我和二哥脖子上都套有一个白色能伸缩的银圈,晚上睡觉时和洗澡时,妈要帮我们取下来,早晨起床后,又要帮戴上。还有布包的神符也是少不了,要随身带着。每年过年时,都要换一个新的小神符布包,用线缝着,挂在胸前的钮扣上。直到满十岁以后才不带,银圈也转移到出生不久的小妹妹脖子上,其作用是辟邪气,防止“牛鬼蛇神”欺负我们小孩。好让我们顺利健康成长。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