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说《论语》·连载306 |
正文 | 张说《论语》·连载306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下学而上达:一说,只在下处学,渐往上处达;一说,下学人事,上达天命。) (白话)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遇到挫折不怨天尤人,我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领悟了很高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了吧!” (张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孔子感觉到寂寞了,因为没人了解他。为什么别人不了解自己?他认为原因有二:1,遇到挫折,他从不怨天尤人,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多数人相反,总是怨天尤人的。此为不理解一也。2,他学的是人人都在学的平常的知识,但他能闻一知十,从中发现深邃的道理,而常人不能举一反三,学一点就只晓得一点。此为不理解二也。 孔子说,只有老天才能理解我,因为老天赞赏孔子的处事和学习方式。 无论何时遭遇挫折,首先要检查自己在哪里失误,这是摆脱挫折的唯一捷径,怨天尤人是于事无补的。供你学习的材料通常都是流行资源,人人都能学,但如果你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就能推陈出新,产生新知。最显著的例子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是西方现代哲学的祖师爷,但他70多岁的人生就是在小城里度过的,一辈子没有到过出生地30里以外的地方。就是说,康德的一生就是在读书,读呀读呀,居然读出了他那套批判哲学体系,这显然是会读书的结果。 孔子这段话,虽然在发感概,但也不无自鸣得意之嫌。“古来圣贤皆寂寞”:是圣贤,一定没人理解,这是定数。 14.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公伯寮(liáo):孔子的弟子,字子周,曾任季氏家臣,政治投机者。愬:同“诉”。 子服景伯:姓子服,名何,字伯,“景”是谥号。鲁国大夫。肆:处死后陈尸于众。市朝:被处死的罪犯中,士以下的陈尸于市集,大夫以上的陈尸于朝廷。与:同“欤”。) (白话)公伯寮在季孙面前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告诉孔子,并且说:“季孙他老人家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可凭我的能量还能使季孙杀了他并陈尸于市。”孔子说:“我的主张能实现是天意,不能实现也是天意。公伯寮能拿天意怎么样呢!” (张说)这其实是一场政治斗争。子路为季孙服务,显然想用孔子的学说来影响权臣季孙。公伯寮的政见大概与孔子不同,他不愿意公孙接受孔子的学说,便在季孙面前诋毁孔子的代表子路。子服景伯显然也是相关的权益人。他发现后去通知孔子:有人在对子路下手,其实就是在对你的学说下手。怎么样?要不要我帮你?我现在还有能力让季孙杀掉公伯寮这个家伙。 孔子的反应是比较迂腐的。他说:“季孙能不能接受我的学说,全凭天意,杀不杀无所谓。如果季孙能接受我的理论,公伯寮又能如何?” 之所以说孔子迂腐,是因为他把思想家和政治家混淆起来了。孔子的学说能否被社会接受,的确由趋势决定,孔子说得没错。事实也证明孔子学说是背离趋势的,因为始终没有被接受。思想家提出一个学说,如果这个学说始终没人响应,就知道它并不符合趋势。但政治家不同。政治家要利用一切手段来影响当权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并不考虑社会趋势。孔子提出自己的理论,是思想家行为。派子路去影响季孙,是政治行为。现在这个政治行为受到反对派的阻挠,就应该用政治手段来解决,然而孔子却靠社会趋势来解决:这就是孔子搞政治必然会失败的根本原因。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