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们的汉服 |
正文 | 李双琳 一个理科大学生,要做汉服,在我爸爸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我却偏偏要做给他看。 爸爸是个作家,他多次对我说,现在的青年,很多人已经忘记了 自己的信仰,忘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所遭受过的苦难。爸爸甚至说,如果我们的文化不去继承,传统不去复兴,那么我们何谈文明古国。我虽然常常和爸爸唱对台戏,但是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和他有共同的话题的。当然我得有自己的行动,得有自己的实践,加上妈妈年轻时候是个业余裁缝,所以,大学刚刚毕业,我就动了想做汉服的念头。 做汉服,说说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 为了做汉服,我看了一些关于汉服的书籍。古书上说:“中国自古的衣冠上国,有章服之美称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华夏就是这么来的。”鉴于此,我对于做汉服更加信心满满。因为我觉得,做汉服不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可以把它和文化的振兴相联系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常常走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着个性的西服,唱着洋文的歌曲,可是,我却总是莫名的惆怅。我不禁问自己,我还是一个中国人吗?我还是中国的青年吗?我不得不到历史书中寻找答案。我才慢慢看清,是啊,是那些褐色头发,蓝色眼睛的家伙,如狼似虎,带着坚船利炮,用蛮横和粗暴烧了我们的圆明园,毁了我们的家园,夺了我们的珍宝,抢了我们的殿堂。后来,我们虽然知道了民主,可是,我们却忘了纲常伦理,我们有了不少西方歌曲,却忘记了角徵宫商,我们能够建造高楼大厦,却很少去看看烈士墓碑。我们西装革履,却没有了我们自己的衣裳。在哪里,我的礼仪之邦,在何处,我的汉家服饰。中国的龙舟节竟然被韩国申请去了,这是怎样的哀痛和悲伤。霓裳羽衣曲曼妙地弹奏,我心里的汉服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在中国,有一群人正在为着自己的民族服装而奔波,在为了汉文化的发扬光大而求索。 说干就干,我买来了机器,买来了有关书籍,花草,虫鱼,鸟雀,凡是汉服上需要的图案我都给搬到家里。我和几个有志于汉服的好伙伴一起探讨做汉服的心得体会。这些好伙伴有的是我大学同学,有的是本县的老朋友,有的是因为汉服才认识的新朋友。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做的汉服有模有样,花色品种,式样和款式越来越多,我接到额订单也越来越多。妈妈看着我的汉服,喜不自禁,常常要放在身上比试一番才过瘾。爸爸也终于对于我的汉服刮目相看,他不再认为我是不务正业了,而且常常夸我在工艺上无师自通。其实,他哪里知道,我做汉服是有美术基础的。早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绘画,本来我是想学习艺术类美术专业的,因为老爸的反对,我才不得不面对现实,后来读了物理系。其实,在 生活中改行的人过去有,现在又将来也有的是。朱逢博据说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后来却成为了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歌家喻户晓。我虽然不敢成名成家,不好对生活有过高的期望值,但是,我相信,只要是付出了努力,只要让青春不断地燃烧,将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 终于,在我们做汉服的第八个月,我们迎来了电视台的采访。带着好奇和开拓视野的心,江西电视台专程前来上饶采访我们。当我们面对镜头的时候,我们的心醉了。是啊,这不仅是对于汉服的支持,也是对于汉文化的支持。我突然想起了毛泽东老爷爷说的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 一个月后,当我们几个好姐妹在一起,静静地收看电视上播放的采访视频的时候,我们的心真的再一次醉了。也许不仅仅是醉了,而是像喝了蜂蜜,甜透了我们的心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