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印象说书 |
正文 | 印象说书 一代评书大师单田芳于2018年9月11日去世,让国人悲痛万分。更让那些评书迷内心难过,我小时候是听着单老的评书长大的。他说的评书深入浅出,百听不厌,有别致的网评“单老的评书永无下回分解”,让人怀念单老。伴随我一起长大的还有一种说书也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另一种场面------瞎子说书。 儿时的夏夜,月光朗朗,一群人围着三五个打着板子的瞎子听说书,也是趣事一桩。 也不知道从何年何月开始的,那些来说书的艺人,以瞎子居多。大凡瞎子也是三五成群的,很少有独来独往的。我一开始觉得奇怪,为何说书的都是瞎子,有眼睛的没有人说书?似乎大人们也很少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许是瞎子天生记性好,聪明,不免让我心里对瞎子有种莫名其妙的崇拜。转念一想,不是有句老话说得好“老天爷饿不死瞎眼的家雀”吗,何况人呢? 那些瞎子们来村里说书也是一拨又一拨的。那时候村子里的娱乐东西几乎没有。有了瞎子来说书了,村子里可热闹了,人们有送饭的,有送衣服的,有留宿的,比起那些讨饭为生的乞丐自然更受欢迎。 说书一般从傍晚开始,那些说书人在大家相约的时间地点早早等候。瞎子们首先来一场前奏,有敲锣的,有打鼓的,有拉二胡的,好像在告诉人们一场盛大的听觉盛宴即将拉开帷幕,人们听到锣鼓声三三两两地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洗耳恭听。来的人差不多了,有人告诉瞎子可以开始了,那乐器嘎然而止。领头的先说:“各位听我言,从此地路过,讨口饭吃,说段评书,讨你一乐。”“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间,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今天先给大家说段呼延庆打擂”那声音不高不低,字正腔圆,从不拖泥带水,话音一落,乐器响起,“咚咚锵,咚咚锵”节奏明快。那些顽皮的孩子一听到响声也立刻安静了下来,竖起两个耳朵仔细听着评书,不知道能不能听懂剧情。那说书人声情并茂,在配上敏锐的动作,说的大家全神贯注,屛住呼吸。说书人有时唱,有时说,时不时的来吼一声,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有时大家听得正在兴头上,突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那天傍晚的月光下,说书人说的正起劲,扣人心弦时,一位羊倌赶着一群羊从此路过,一只小羊“咩咩”的叫了两声,那羊倌立刻举起鞭子狠狠地在小羊身上抽了一鞭子,那小羊灰溜溜地走开了。还有一位母亲怀抱的婴儿突然哭了起来,母亲正听得入迷,立刻撩开衣服,将奶头塞进婴儿的口中。 瞎子中,人人有一手,都希望将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大家,你一段三国演义,我一段隋唐英雄传,说的大家舍不得离开,真是各有千秋,各领风骚。节目完结之后,总有一些人久久不愿意离开,还惦记着故事中的人物的后续故事如何,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期待着明晚的再次相聚。 那些说书人离开村子之时,总有一些人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以泪洒别。说书人走乡串户说百家书,吃百家饭,再转到本村真不知道是猴年还是马月。 后来,村子里有了露天电影,黑白电视机,丰富了单调的农村生活。瞎子说书的越来越少了,直至销声匿迹,人们很难再听到那份优美的精神大餐。 几十年过去了,偶尔在电台听到说书的,那都是提前录制好的。让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儿时看到的说书,那种抑扬顿挫,吐字清楚的说书声以及那悠扬的乐器声总在耳边回荡。“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间,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咚咚锵,咚咚锵”......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