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浮华 |
正文 | 我们这个时代是复杂的时代,各门各道皆有龙盘,各行各业亦有虎踞,形形色色,人来人往,大多的事物都是表里深浅层次大不一同的,是为“复杂”。这复杂,并非有贬义,像如某某人所讲的,什么“人性险恶复杂,诡计多端”、“世道复杂艰难”云云,那大概虽真有其所言,却是这群世俗者的作弄罢了。而在我所指的这“复杂”,则是遵其本性的中性词,甚至略有夸赞的意味,也即是深度与深刻两方面上更为“复杂”;而这样的“复杂”,便是一批批世俗者如何鉴赏也徒劳无功的。 世俗者在于很多事件上看不透,也看不懂,毕竟他们是只琢磨浮皮潦草的东西的,于是便不明白事件的本质,或是文艺作品的主旨大意。在此,以鲁迅的文章所受的侮辱为例是再得当不过的了。鲁迅的散文和小说有一部分被选入了教科书之中,而后还出现了“背诵全文”的命令,于是学生界就开始奔走相告地、幽默地流传着一句俗语:“语文三大难:古文作文周树人”,这便是编者、教学者与学生各自的“世俗者性”,像如世俗者一样,只在于浮于表面的东西,并不勇于去挖掘和探索内里的、更深层次的真谛,是故编者便自以为设计的这个环节着实是为了走毛主席“鲁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的方向”的“征途”,教学者在连自己都对之不明不白的境况下却还要指点着自己的“教诲”,并算作是“鲁迅文章里的教诲”,学生也就变得更加幽默了。 有一个词,叫“作秀”,意为,做表面功夫,不实干,就好像是在给人秀(show)一样。而其实,我们当代很多的所谓“有知识者”,亦或是自诩“学者”的,大多都有这个通病。譬如在观影时,很多学了课本的青少学生都很感动、很震撼、真满足,而其感动、震撼、满足的对象,却是那些专家评分都是四点几、五点几、六点几的作品,即是感慨万千于大俗之流。在宋代,柳永的词便可谓是“四点几、五点几、六点几”,而痴迷于柳永词的人,除平民百姓之外,便还有宦官、青楼歌伎云云。现在作为后代来论,我们赞扬柳永,嘲笑当年极其鄙夷他的那些官僚、“骚塞主义”文人以及宋仁宗等等;因为柳永无意间成了婉约词的词祖,而且还算是垒奠宋词之基,再者也是熬过了多久的时间,人们终于开始吝惜他了,毕竟他起码也怀才。而如今的种种“俗、烂、糟、差”的文艺作品,它们的“四点几、五点几、六点几”的评分是与柳永的相同吗——并不,柳永的思想精神似乎是沦灭的了,但作品中却能看到才华和真诚。如今的个别网络小说和电影,都是源自没见过世面、不能理解现实生活的懵懂顽童之手,年岁上却多是些青年;而正是他们的东西泛滥着浮华,是故也叫读者观众的焦点集中于浮华、审美高度局限于浮华、思维深度滞碍于浮华。 可他们往往不明处境,似乎是恪守着“雅俗共赏”的哲理,似乎要自己开心,于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浮华的创作者捏造出堕落的文艺作品,浮华的阅读者也正好汲取其中的毒分以开心;这就犹如犀牛与犀牛鸟的关系,犀牛嚼取食物、在水里浪荡,犀牛鸟便去犀牛的牙缝里和糙皮中寻找些冠以“食物”之名的残渣废屑,还以之为养生,而其实却叫犀牛赚了双层的利益。而可怜犀牛鸟原本应有学名,却因为自己浮华愚蠢的行为沦落了这样一个奴才式的名字;这也不能怪犀牛,毕竟犀牛鸟都是主动请缨的,同阿Q是一样,不由自主地下跪。 在于艺术审美上纠结于浮华的这种愚蠢也还算小事,毕竟凡俗的人是广众的,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谓是凡俗者;而高超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便是把“高大上”的要旨表现的通俗广众,而不是有多么高雅,让人看着云里雾里的。还有一种高超的,便如鲁迅等人的杂文和小说,浮华地读是一种好感,究深了读又是另一番体验,而且越深究深思便越是深刻、深度的体验感悟,这也是极为优秀的。而不似我们如今的作品,横竖都是俗,甚至于那种轻浮虚妄的调子还叫很多人厌倦;这样的东西是活不长的,就像残酷的娱乐圈一样,很多人火过一次,就慢慢销声匿迹了,而那自那一次火后,便再也燃烧不起来了。 可惜的是,浮华这样的世俗者性,却更深一步地影响思维和思考。现如今的那些展现给青少年的文艺作品,泛滥成灾,正如我上文所说的一样,都是主动制造浮华。于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青年都怎样了呢?他们开始不懂得如何思考,或者可以说,是几乎不思考。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此话诚然!即是让教学者把考点排列成行为伍,再叫学生像如小抄写员或是“背而考者”一般灌输式地吸收,而不是真正的学习,也没有多少积极的思考。在思考与读书方面,我是有体会的:在我读书思考十分积极的时候,我在晚上回想,甚至可以说“现在的我都可以把早上刚起床的我踩死”;而在前几周,我痴迷于死板和荒唐的行为时,竟然时隔两三周却丝毫没有进步,亦或是有了进步却也因其微小而感受不到。所以说,进步是能够感受到的;之所以青年学生们厌学,其一是因为我们的教学的确有问题,其二便是学生自身是从未有过认真的思考的,因此体验不到进步的喜悦,也就自惭形秽、自甘堕落下去了。 思维没有深度、思考不深刻,这在人的言行上都能够看得出,而往往这样子的昏迷而浮华者却往往很满足,还要做些感慨。之前在鲁群里,有一网友便自得于自己的不行,他说:“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读鲁迅了。”于是惑斋先生便说了一句话,我个人很有知音:“宁愿保持沉默让人看起来像个傻子,也不要一开口证实自己确实是个傻子。” 那末,浮华者的挽救,便需要各人来努力:首先便是护好脑袋的,别让那些野冢里的歪弄愚拙率先将你的思想沦陷,因为当你浸泡在一个环境接受一种文化的时间久了,你纵是想要洗刷那些污垢,也都还会担心:“那样会不会很痛啊?”于是,潜移默化的,便不愿改掉,并且要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还要辩解道:“雅俗共赏啦~~~”那才是最可悲的,甚至比由始到终思想都在沦陷的人还要可悲。 楚彀 五月二十九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