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孙悟空:到底是何许人也?
正文

孙悟空:到底是何许人也?

邢耀龙

今年是猴年,在文化层面猴年里发生许多事。首先是关于六小龄童春晚节目被毙的消息扑面而来,网友在微博上疯狂刷话题,并发起了“我们要帮猴哥上春晚”热潮。网友们“众志成城”,无论央视官方发什么微博,网友在第一时间一拥而上,用“六小龄童上春晚”的话题霸占了整个评论。各大媒体也看不过去,中国日报、扬子洲报、南方日报、华闻周刊等知名报社通过官方微博纷纷表示了对于六小龄童上春晚的期待。人民网在微博上发起一项投票活动“假如猴年春晚由你决定,你选谁”。一共有二十个选项,其中包括赵本山、冯巩、宋丹丹等著名小品演员,也有周杰伦、吴亦凡、李易峰等人气偶像,但最终六小龄童以35%位居榜首,并且其占比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除此之外,搜狐网的一项民调显示,86.48的搜狐网友齐呼让六小龄童上春晚。六小龄童转发了这些微博表示自己真的很感动,如果春晚需要,他将义不容辞。作为当事人,六小龄童一直很理智的对待整个事件,他还发微博衷心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央视春晚,并预祝成功直播,感谢媒体、网民国粹猴戏艺术的支持。之后,六小龄童分别在山东卫视、辽宁卫视、 北京卫视等媒体演出,受到观众热烈好评。其次是继《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以“西游记”、“孙悟空”为创作素材的高票房影片之后,《大圣归来》、《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万万没想到》等电影再创票房奇迹。这些影片的成功再一次证明它们戳中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最后是猴年邮票的收藏热和文艺界发起的以“猴”为主题的绘画、对联、诗歌创作等形式的文艺活动热潮。

大众对于“猴哥上春晚”事件的热议和跟风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出于对“大师兄”这一影视形象的普遍喜爱。从开播至今,86版《西游记》在我国各个电视频道已重播超过3000遍,成为我国重播次数最多的一部电视剧。这部剧承载了太多人的童年和青春,而“大师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大众认同和民族情感。作为一个极具活力的文化符号,它的影响力超过了中国历史上许多的人物形象,无论老幼,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大圣情怀”,这正是上述国产电影创造票房奇迹的原因。

然而就是因为齐天大圣的传奇身世,围绕他的疑虑有很多,那么孙悟空究竟是何方人物呢?其实,孙悟空真实的身份是一个叫做“石槃陀”的瓜州人。

1953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察了瓜州县榆林窟,在第2、第3窟的壁画中发现了玄奘取经图,后来在第3、第29窟又发现了2幅取经图,近年在瓜州东千佛洞第2窟也发现了2幅取经图,至此共发现6幅玄奘取经图,这些壁画都不是独立画面,而是大幅变相中的插图。

段文杰先生对瓜州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取经壁画的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些壁画绘制年代为西夏时期,早于《西游记》成书三百多年,这为后来取经故事的演变及《西游记》的成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并且他还确认壁画中的汉僧是玄奘,猴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雏形。壁画中的猴相行者与玄奘的故事在《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皆有记载,即胡僧石槃陀,现摘列如下。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之较详,云: “俄有一胡人来入礼佛,逐法师行二三匝。问其姓名,云姓石,字槃陀。此胡即请受戒,乃为授五戒。胡甚喜,辞还。少时,赍饼菓更来。法师见其明健,貌又恭肃,遂告行意,胡人许诺,言送师过五烽。法师大喜,乃更贸衣资,为买马而期焉。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间。须臾,彼胡更与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马相逐而至,法师心不怿。少胡曰: ‘此翁极谙西路,来去伊吾三十余反,故共俱来,望有平章耳。’胡公因说: ‘西路险恶,沙河阻远,鬼魅热风,过无达者;徒侣众多,犹数迷失,况师单独,如何可行?愿自斟量,勿轻身命。’法师报曰: ‘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趋)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胡翁曰: ‘师必去,可乘我此马。此马往反伊吾已十五度,健而知道;师马少,不堪远涉。’法师乃窃念在长安将发志西方日,有术人何弘达者,诵咒占观,多有所中。法师令占行事,达曰: ‘师得去。去状似乘一老赤瘦马,漆鞍桥前有铁。’既睹胡人所乘马瘦赤、鞍漆有铁,与何言合,心以为当,遂换马。胡翁欢喜,礼敬而别。于是装束,与少胡夜发。三更许到河,遥见玉关。去关上流十里许,两岸可阔丈余,傍有胡椒树丛。胡乃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法师既渡而喜,因解驾停憩,与胡人相去可五十余步,各下褥而眠。少时,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师。未到十步许又回,不知何意。疑有异心,即起诵经,念‘观音菩萨’。胡人见已,还卧遂眠。

天欲明,法师唤令起,取水盥漱,解斋讫,欲发。胡人曰: ‘弟子将前途险远,又无水草,唯五烽下有水,必须夜到,偷水而过。但一处被觉,即是死人。不如归还,用为安稳。’法师确然不回, (胡人)乃俯仰而进,露刃张弓,命法师前行,法师不肯居前。胡人自行数里而住,曰: ‘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忤也。’法师知其意,遂任还。胡人曰: ‘师必不达,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法师报曰: ‘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为陈重誓,其意乃止;与马一匹,劳谢而别。”

首先,《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不同于其他先生所引用的话本,它是玄奘的弟子根据玄奘口述他取经的过程编纂而成的史学类著作,没有文学著作富有感性的写作手法,更多体现的是纪实性,因此材料较为可信。下面我们主要对照《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来还原孙悟空的身世。

其一、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破天惊便是形容猴王出世最契合的词汇,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石槃陀刚好姓“石”,在姓氏文化中,生孩子便是延续家族的血脉,那槃陀本人便是从石姓的这个家族里“蹦”出来的血脉和继承者。古代重要人物出生时往往天生异象,如刘邦出生之前其母梦见与龙相交,朱元璋出生时满屋子红光,邻居家以为着火,纷纷来救,孙悟空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当然应有不凡的身世,但作者尊重原型,未虚构过多,从而依托“石”字将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了。

其二、石槃陀为胡人,因为拜玄奘为师,史书中多称其为胡僧。西游记中孙悟空因本性为猴,神仙们轻蔑他时多用“猢狲”一词,胡僧的“僧”为后鼻音,猢狲的“狲”为前鼻音,我国有很多方言是前后鼻音不分的,这就很有可能将胡僧石槃陀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异化成为“猢狲”。

其三、石槃陀作为瓜州胡人,属羌人,其外貌特点是毛发旺盛,高鼻深目,这一点在东千佛的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来,而到了榆林窟第3窟的壁画中,其形象已经异化成猴相行者,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形象经过绘画模象的迁移和文学传播的流变,开始由胡人向猴行者的转变。

其四、东千佛洞水月观音壁画中,石槃陀的头上有一带状的饰物,这是因为胡人多不着帽冠,且毛发旺盛,为行动方便,通常用一发带系住头发,而这一装束像极了孙悟空头戴紧箍的形象,文学创作过程中利用胡人的装饰特点,将其演化成师徒链接的重要纽带——紧箍咒。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也有描述,“疑有异心,即起诵经,念‘观音菩萨’。胡人见已,还卧遂眠。”这就是唐僧念紧箍咒的经典情节的由来。

其五、《西游记》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中写到唐僧从长安出发时身边有两个小沙弥,在穿越国境时死了,后来救出孙悟空,便收做自己的徒弟。《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中的记载除细节略有不同外,但故事发展简直如出一辙!随从的两个小沙弥是凉州高僧慧达法师的弟子,法号道整和慧琳,从凉州保玄奘到了瓜州,但两者并未遇险圆寂,道整去了敦煌,慧琳当时虽在瓜州,因为得病,没法跟玄奘西行,就回了凉州养病,这时石槃陀在塔尔寺与玄奘相见,也是主动拜玄奘为师,请求跟随西域求经的。

其六、《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载唐僧的马被小白龙吃了,孙悟空收服小白龙成为唐僧的座骑,《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中的记载也跟此情景极为相像,只不过故事更写实了,“法师大喜,乃更贸衣资,为买马而期焉。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间。须臾,彼胡更与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马相逐而至,法师心不怿。”真实的世界里玄奘的马是当时特别有名的凉州枣红马,而这匹马正是因为石槃陀替玄奘买马时带来的。元代著名画家王振鹏《唐僧取经图册》上册第6幅图原题签为“石盘陀盗马”,朱瑜章及杨国学指出这是石槃陀作为孙悟空原型的有力例证。

其七、《西游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中白龙马舍身救唐僧,真实的世界里枣红马也是拖着玄奘找到了泉水,救了他一命。那为什么在西游记中变成白马呢?一种说法是白色是暗合了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另外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关乎人物形象的塑造,西游记中的唐僧的服饰颜色为黄色袍子和红色袈裟,孙悟空为金黄色毛发,猪八戒为黑胖子,沙和尚为赤发蓝脸。主角的颜色都较为鲜亮,通常讲的师徒四人之中小白龙是不计算在内的,如果它的颜色选择成在视觉中最为敏感的红色,容易遮盖主角的独特性,白色的座骑最能映射主角,且不会扰乱感官,所以枣红马就变成了小白龙。

其八、《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师徒两人曾起多次冲突,最惊险的莫过于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假行者将唐僧打昏,夺了行李。真假美猴王一直疑窦重重,是人们比较热的话题,这里暂且不论真假,我们来了解一下石槃陀是怎么离玄奘而去的。“胡人曰: ‘弟子将前途险远,又无水草,唯五烽下有水,必须夜到,偷水而过。但一处被觉,即是死人。不如归还,用为安稳。’法师确然不回, (胡人)乃俯仰而进,露刃张弓,命法师前行,法师不肯居前。胡人自行数里而住,曰: ‘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忤也。’法师知其意,遂任还。胡人曰: ‘师必不达,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法师报曰: ‘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为陈重誓,其意乃止;与马一匹,劳谢而别。”真实的故事是石槃陀怕被官府捉住,打算持刀捉玄奘归案,玄奘宁可西进求死,不愿东退求生,因执念不同,两人友谊的小船就翻了,石槃陀在过了玉门关不久便牵了一匹马回瓜州了。因此虽闹了矛盾,到最后还是和平分手。文学创作为了故事的顺利推进,弄出真假美猴王来,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继续陪玄奘上路,完成了故事的主线——取经大业。很多西游记学者认为六耳猕猴才是真正的孙悟空,假猴王奉了佛祖之命打死真大圣之后态度转变极大,一路安心保玄奘西行,而真实世界的石盘陀也在这个时候因为惧怕前路而离玄奘而去,这其中不单单只是推测和巧合,可以看出吴承恩一直是尊重史实的。

其九、《西游记》尽述取经的八十一难,其实玄奘相对于中国历史上其他取经传经的高僧来说是极其幸运的,他所经历的磨难远非法显、鸠摩罗什、刘萨诃、鉴真等可比,其绝大部分危险集中在瓜州,如李昌撕毁牒文、胡人赠马、夜过玉门关、穿越五烽等,而在这之中的大部分都是石槃陀陪着他度过那些艰难岁月的。小说中的唐僧收的第一个弟子便是孙悟空,故事中所有的磨难都是两人携手度过的,瓜州现存国宝级文物象牙佛据诸多专家推测是由玄奘从印度带来的,为什么要留到瓜州呢?他一定是在感谢那个一路陪伴他走过最艰难日子的人,即石槃陀。

其十、《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是师徒二人的介绍人,也是一直关注和指点取经之路的直接领导,因此是小说贯穿主线和推进情节的重要人物形象。在目前发现的玄奘取经壁画中,观音形象随处可见,在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壁画中玄奘和石槃陀往往以谦卑的姿态拜见观音,如东千佛洞第二窟水月观音像。这样的人物形象的组合定不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凭空联想,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耦合。

综上所述,石槃陀作为孙悟空的原型,不仅有大量早于《西游记》成书六百年的实物壁画和由玄奘弟子编纂的纪实性史料作为坚实的论据,其书中的故事情节也多与石槃陀的真实经历如出一辙,各章回叙述暗合《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载,明显是史料的文学再创作,这无一例外的透露了孙悟空的身世之谜。因此,我们做出如下判断:

孙悟空,外号齐天大圣,原名石槃陀,生于隋末,具体生卒年份不详,瓜州(今甘肃省瓜州县)人。玄奘大师的著名弟子,贞观元年(627年)八月与玄奘在瓜州城相遇,于塔尔寺拜玄奘为师,后为玄奘买马,保护玄奘西行,渡过玉门关之后因怕官府追捕或死于沙漠,畏惧不前,曾持刀胁迫玄奘,后两人达成和解,玄奘继续西行,石槃陀返回瓜州,后事不详。

作者介绍:

邢耀龙,男,甘肃通渭人, 现居瓜州,94年生人,就职于瓜州文物局,敦煌学学者。原“陇上一叶”文学副社长,菜叶电台出品人,中国诗人阵线会员。有作品发表于《飞天》,《中国新诗》,《中国爱情诗刊》,《人才周刊》,《贵州文学》,《齐鲁诗歌》等期刊杂志。部分诗歌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当代校园文艺》、《2014现代诗选粹》等选本,出版诗集《野蛮生长》。

?

?联系方式:

?地址:甘肃省瓜州县文物局

邮编: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