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组工干部要炼就识才的“火眼金睛” |
正文 | 组工干部要炼就识才的“火眼金睛” “通过开展专项巡察、执纪审查、警示教育等有力举措,我们坚持严肃执纪问责,对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触碰红线的行为坚持‘零容忍’,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三明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说,换届以来,该市共受理市管干部举报19件,提出暂缓提拔或者不宜使用建议7人次。(5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为政之要在于识人。秦始皇用李斯而一扫六合、吞并八荒,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封建大帝国,后宠信赵高导致秦二世而亡;李世民提拔平民出身的马周为宰相,开创贞观盛世,李隆基宠信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历朝历代,善识人才则兴盛,不善识人才则衰微。古之有伯乐,善于识马;组织工干部是管理干部的干部,要当好干部的伯乐,炼就精准识人的过硬本领,才不会埋没真正的人才,才不会让庸碌之辈、“带病干部”蒙混过关、借机上位,才能确保选出让党和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报国之忠,莫如荐士;负国之罪,莫如蔽贤。”对于组工干部而言,最大的职责在于精准识人,选出好干部,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让贤才被埋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案例生动的说明了识人的重要性。那些“苍蝇”、“老虎”当初是何人举荐?又是何人在管理?不能及时、精准的识别干部的优劣,所产生的隐患和严重后果无疑是不堪设想的。 世间事,最难在于识人。所谓“画虎画皮难画人,知人知面不知心”,识别人才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下很大的功夫,须经常钻研。如何识人,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的评价体系是科学的公正的完善的,二是识人的人必须是清廉、公正、清白,掌握了识人本领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祈同伟能力出众却被分配到边远乡镇,最终攀附权贵,靠着岳父的“关系”才成为“祈厅长”;而另一个同样有能力的干部易学习为官清白、做人老实、不走歪道,却长期得不到提拔。腐败的政治生态必然会扭曲正常的识人用人机制。作为组工干部,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得始终坚守政治底线和公道正派的原则,即使局部的政治生态已经腐化,也不能成为埋没人才的“帮凶”。 “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如何上人才脱颖而出,让贤者有其位?精准识别人才是第一步。如何识人?《诸葛忠武志·心书·知人》曰:“夫人之情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需要“观其志,观其变,观其识,观其勇,观其性,观其廉,观其信”。识人之要唯在坚持正确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就是要忠诚干净担当。识人,就是以兹为标尺,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不为权色利益所诱惑,不为“权力的影响力”所干预,做到慧眼识珠,让识贤用能蔚然成风。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