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回味小鱼炒辣椒
正文

忽闻家乡评乡贤,本人亦是乡党也算贤达,但不在入选范畴,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加之疫情原因欲回乡不成更加郁闷,于是记一篇乡事,慰乡思之情。

苏北老家有一道名菜,叫辣椒炒小鱼或小鱼炒辣椒,手工烙出的小麦煎饼,卷上刚出锅的小鱼炒辣椒,吃起来又辣又香,那个过瘾程度与进行某种美好事物有得一比,几者谈不上哪个是主配角,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刺激着人们的味蕾,离开哪个谁谁谁,吃起来就不那么得味。

其实小鱼炒辣椒就是一道家常菜,但凡苏北家庭主妇,都会炒这道菜。炒前要备好:醋、酱油、甜油、盐、葱段、姜丝、蒜片、青红辣椒、干烤鱼、青毛豆。至于炒的过程稍有差异,炒出的味道也有些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字:“辣”!苏北人十有八九爱吃这道菜,在六七十年代百姓窘迫的日子里,农家餐桌上主食是山芋或山芋干,菜以盐豆、咸菜为主,干烤鱼虽是自家逮的、备的,自留地里也种有不值钱的辣椒,但还是轻易不炒这菜,一是太费油,二是太能下饭,明明三张煎饼可管饱,可要吃上五张,尤其是遇到不明事理、没有眼力架的客人,损失会更大。

我小时候喜欢逮鱼摸虾,那时天是蓝的、水是青的,有水就有鱼,那年头雨水充沛,旺雨季节,水漫沟渠,大路上都可以抓到小鱼。特别是农闲时,大雨过后,各村沟边塘旁都占满大人和孩子,不是抓鱼的,就是看抓鱼的。抓鱼的方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洋气的是用抬网,长方形的织网,网眼特别小,四角用两根长长的细竹竿十字花撑起,十字中间活拴一根木抬杆,杆头装一个马鞍状木座,另配两根拴成丁字形的竹竿、一个竹编鱼篓和一中长柄捞鱼的网舀子。如果在流水中捕鱼,捕鱼者迎流水横放抬网,左手抓抬杆,把马鞍形木座抵在大腿根部或腰间做支点,定时不定时把网抬起来,然后翘起一头,让网里的大小鱼滑向靠近身体的这头,右手用网舀子捞起,看都不看向背在身后大口鱼篓反手一倒,动作潇洒,干净利索。如果是没水流,在平静水面捕鱼,捕鱼者则将抬网斜竖放在身前,右手用丁字形竹杆由远而近敲击水面,将鱼赶入网内,接着抬网、舀鱼。

我常用的是长口袋网兜,放在沟渠的水流湍急处,隔段时间收一下网,总不会空手而归,特别是在收水稻水枯的时候,大点的男孩就会带着小男孩拿个破脸盆、柳巴斗,扒沟截渠,抓鱼捞虾,这个作业法叫?(huo)鱼,大小通吃,也就是“竭泽而渔”。鱼逮回家,累坏了我的妈。妈妈忙着洗鱼、捡选,大的趁鲜烧吃、小的焙熟晒干,往往需要大半天时间。一般农家抓来的鱼吃不了的大点的用盐腌一下,再用麻线或铁丝串着晾成鱼干,小的就做成干烤鱼,及至入冬,农村特别是男孩比较多的家庭都能晒好几斤干烤鱼。

辣椒炒小鱼虽然历史悠久,有段时间差点人隐声匿迹。那是开放改革之后,人们生活开始富裕之时,大家都崇尚大鱼大肉,谁还会对那小鱼小虾感兴趣,如果用辣椒炒小鱼招待客人,那岂不是对客人的极大怠慢。然而吃惯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之后,慢慢的深入骨髓、充满原生态的乡村土菜,又回到了人们的记忆之中,或许这些乡村土菜和着乡情早已编入了人们的基因密码。辣椒炒小鱼伴随回归自然的大潮,走上了餐桌、加入了大席,有的甚至上一些大饭店、小餐馆的特色菜谱,成为招揽食客的招牌菜。

对阔别家乡的外地人,小鱼炒辣椒不失为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家时总会大包小包带上土特产品,“后备箱的爱”体会情深意长,让不太明事理的老婆直说车子后备箱买小了。一些嗅觉灵敏的青年人干起微商,盐豆、煎饼、小杂鱼干、杂粮粉等一些具有宿迁地方特色的土产品、食品,通过京东(我们宿迁人开办的)、拼多多(我特别推荐)正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国各地。

有段时间,我学习“两山”理论后,对这种“断子绝孙”吃法颇有异议,处于心想吃、身不愿吃的尴尬境地,经过战友、朋友苦口婆心地劝说:这鱼只能长这么大,就是给人类吃的,再说已经做成菜了,不吃才是最大浪费,也逐渐想通了,对小杂鱼之类不再抗拒,酒过三巡遭遇小鱼炒辣椒,像“老吃客”一样,用煎饼一抓一包、信手拈来,吃得嘴辣得试哈试哈,心中顿感舒畅,一个字形容,就是“爽”!两个字形容,那就是“爽爽”!三个字形容,你自己想!

苏北饭桌酒桌文化有句名言“吃饭不掼蛋,等于没吃饭”,我再加一句“上盘小鱼炒辣椒,这个朋友没白交”!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