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到綦江李公坝,在诗歌中寻找李太白踪迹
正文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游此寄》中。民间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时,见李公坝景色迷人,故在此居住多年。后人为纪念李白,将此处取名李公坝。李白真到过这里吗?

A李公坝的风貌

李公坝位于石壕花坝景区南端,要徒步到花坝就必须穿过李公坝。李公坝是喀斯特地貌在地质运动中形成的一个面积约280亩的天坑。李公坝四周是笔直高耸、陡峭如削的奇石悬崖,植被丰茂,犹如一道绿色围墙将李公坝与外面纷繁的世界隔离。这里海拔在1200米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3℃。靠着良好的气候环境,丰富的物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日子。

以前进出李公坝必须翻山越岭,80年代初,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才在坚硬的山壁间,凿开一个进入李公坝的隧洞。隧洞将李公坝与外面的世界联结了起来。穿过隧洞进入李公坝,映入眼帘的美景正如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一样,这里有纵横交错的田园,有阡陌相通的小路,有小桥流水,有农家小院,袅袅炊烟,鸡犬相闻,百花争妍,鸟语花香。

李公坝藏在深闺人未识。以前李公坝周边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都无人烟,全是青山竹木,外地人不敢轻易踏上这条路。

如今的李公坝已是繁花似锦,是重庆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是集人文探秘、生态观光、山地休闲、运动探险、森林度假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B夜郎与李太白

关于李公坝的来历,现在已无史料可考,但民间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到此的传说,李公坝也由此而得名。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在《南流夜郎寄内》中吟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首诗表达了李白被流放夜郎盼望妻子来信的心情。此诗声调铿锵,朗朗上口,情景交融,极具概括性的语言点染出李白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怨恨,对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夜郎,内心悲愤不平之意,跃然纸上。既寓出诗人的内心失意,创伤甚重,也有人之将死、愧疚妻子之意。这首诗表达的就是李白被流放夜郎的遭遇。

史学界大多学者都赞同李白诗中的“夜郎”指的就是唐代在今贵州桐梓设的夜郎县。李白多首诗作中提及夜郎,这就证明李白与夜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在,与石壕镇花坝、李公坝相邻的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新站镇都还保留了如太白墓、太白亭、太白碑刻等与李白相关的文物。

古往今来,历代学者文士都对李白流放夜郎之事颇有研究考察,虽有不少主观武断、信口雌黄或人云亦云相沿成习者,但其间不乏真知灼见之人。历代学者的论证和史籍记述,证明李白并非途中遇赦而且确系到过夜郎。清唐熙间,四川学道王奕清视学至桐梓县,重修新站镇的太白亭,并撰碑记:“唐供奉翰林太白李先生,曾以至德中谪居夜郎,故其地多公遗迹……”

据史料记载,綦江河古称夜郎溪,从“夜郎”二字看,綦江与夜郎国有难解之缘。唐代的夜郎国疆域有多大,李公坝是不是夜郎县的地域,现在虽说已经无法考证,但李公坝地名的来源也并非空穴来风,它的真实面目是不是正如民间传说的那样?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C李公坝的居民

其实,唐代的李白只是到此居住的匆匆过客而已。那么,谁才是李公坝的居民?这里有多少居民,他们属于哪个民族?既然李白到此“见这里有纵横交错的田园,阡陌相通的小路,有小桥流水,有农家小院,袅袅炊烟,鸡犬相闻,百花争妍,鸟语花香”,那么,生活在李公坝里的人肯定就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人。那么,这群人从何而来?又到哪儿去了呢?

据当地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李公坝里还居住着20多户人家,他们住的是两楼一底全木质的干栏式建筑,楼下喂养牲畜和堆放农具,楼上居住生活。干栏宽敞向阳,闲暇时人们便坐于干栏露台上喝茶摆龙门阵,妇女们则坐于露台上绣花、缝衣。每逢过新年,所有的人都要穿上盛装到广场上欢度新年,男女老少都在这里唱歌跳舞,吹奏芦笙,日夜欢歌过新年。

李公坝的人喜欢吃羊肉,逢年过节餐桌上都是羊肉系列,因此家家户户都喂养了成群结队的山羊。这里土地肥沃,青草肥美,羊群遍地,人们在这儿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由于李公坝与外界隔绝,到镇上赶集也要翻山越岭才能走出去,因而生活在这里的人非常纯朴。

也由于这里生活闭塞,出行不方便,上世纪60、70年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便逐渐从李公坝迁出。但还是有几户人家留了下来,直到现在,李公坝里都还生活着几家人,他们的住房仍保留着木质结构的干栏建筑。

史学界认为,夜郎国是多个民族的融合,比如:彝、苗、布衣等民族都在其中。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的稀少,夜郎的主体族属是谁,史学界对这个问题还有着不同的观点。

石壕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特别是苗族的人口最多,生活在李公坝的居民是苗族?从李公坝的建筑特色分析,这些建筑有着苗族建筑风格的烙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类文明总在无声无息中传播。李公坝的文明也在岁月中熠熠生辉,让游者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雪燃)

作者简介:

雪燃,本名,张学成,男。当代作家。 已出版《美院女生》《美院制造》《新闻的第3只眼》《80后的火红年代》《离殇》《版画情缘》《古剑山密码》等12部长篇文学作品。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6: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