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通天河游记 |
正文 | 通天河游记 阿 丁 正月初六,年拜毕,游兴起,遂偕妻子,邀侄家三口,出游通天河。 顺匡山之梅松路,小车缓行之。于荆竹水库一岔尾,终见一牌坊,上书“通天河”。入内,沿河曲折前行,正疑此河莫非通天河间,却远见一村落,房屋隔一空旷广场依山而建。广场边停车些许,遂歇,下车察看,场内外建设可观,此乃王冲村是也。 忽见两游者漂一竹筏,顺流而下,始知适才入牌坊来不过通天河下游耳。经指点,复上车,折回至河边路旁两屋间空缺,果见一小牌,上印“通天河入口”。遂入,一路颠簸上行,车内只听“小心小心”,蜿蜒约一里许,便见一悬谷,谷左筑阶梯,有直入云天之势。 弃车,众等疾奔水泥潭坝。坝宽四、五米,跨三十余。坝下游有蹦桥,河水哗哗流于蹦基间,跳入下一深潭。儿迂回至蹦桥,蹦跳数来回仍无意离开。吾爱好垂钓,见此潭水深不见底,便心驰神游,却憾渔具未带。抬眼望之,悬谷自脚下向远高处延伸而尽,云梯配之,奇趣无比。如此大观,焉能不定格?我等遂以悬谷为背景,咔嚓十余张。 过潭坝,于左侧前行。约百米,便登级而上,云梯依山势而建,或缓或陡,一行相携而上,中有几处飞台歇脚处,中有几处山石遮盖处,皆乃通天必经之路也。近旁观之,悬谷实乃悬河也。河底尽显,自上而下皆青石,或突兀,或平坦,或凹陷,看似散,实为整,宽二十余米。悬河半腰约二百方稍缓,其中积有水潭,河水从两侧山上飞瀑而下汇于此。悬河上半却无点滴水珠。近悬河顶部有突兀巨石,平面平坦,可供五六人坐卧。有胆大者,登到那地,尽情拍照以自娱。 及悬河顶,脚下巨石光滑无比,想必是累年河水冲泻所致。有好些游者躺于此,惬意交谈。吾悠然走至河右,又见一小牌,上印“通天河出口”。循迹视之,羊肠隐现而下。吾意犹未尽,不由叹道:“这就了乎?”一游者答曰:“是也,此即天也。”环视之,见高低不平垒石大道与河顶衔接,缓上而隐没。当是时,侄等哄幼坐下,气喘吁吁。吾怀探奇之心,踏上石道。 石头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无奈跳跃前行。道旁枝藤繁密,舒伸夹道,令人神凄骨寒。好些游者见我身入幽径,旋即雀跃而随。却不料此道非短,九曲回环。道渐行渐远,后渐行渐宽,终成喇叭状,进入一宽敞山谷。谷中大小石头一大片,间或巨石林立,边沿巨石成堤坝状。上看乃一峰顶也,隐约见一庙宇,似乎听得悠扬钟声,那或为匡山某峰顶乎? 近石林,右观之,不觉惊讶不已,眼前乃一石瀑是也。宽十余丈,高数十丈,石瀑尽头乃灰白天空。群等见此,欢呼不断,四处找立足点,纷纷掏手机取景拍照。至此,乃悟此河缘何叫通天河,河源直通九天之故也。虽水已涸,势不在,然此石林石瀑,意象显见。滔天大水,夹杂天石,倾泻云端,浩浩荡荡,归于荆竹。承恩先生时,恐不单如此,亦有鱼精居之,觊觎唐僧肉久矣。 石瀑高且陡,亦无天梯可攀,我等无计通天,只得于此赏玩半日,才下山。 时丁酉年前夕。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