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舌尖上的三下乡|“传承”实践队后勤篇
正文

如果将下乡比作一次出征,那么后勤组就是传承社会实践队的大后援,负责全队的后勤工作,让“前线”的战友们没有后顾之忧。后勤是传承社会实践队最坚实的后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后勤组担起队伍全天的起居饮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每天传承队伍里的其他队员冲锋在支教前线忙碌着的时候,后勤人员默默守在他们身后为队员们保驾护航,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队伍整理得井井有条。

买菜篇:部队出发,进军菜市场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儿买菜去,清晨5点多,传承社会实践队的后勤组人员已经早早起床,睡眼惺忪地为一天的三餐作准备。虽然带着朦胧的睡意,但是后勤人员还是坚持早早去菜市场为队伍准备一天的新鲜食材,他们走遍市场货比三家、挑菜砍价才舍得买点菜,都希望可以在有限的经费里买到最多的菜。150块左右36个人一日三餐…平均每个人一天只花费5块实在太考验大厨了!好在他们都有一手好功夫!而且还有深藏不露的随队队员前来帮忙,在越来越饱的日子里,每逢下乡胖三斤对于他们而言根本不成问题!

做饭篇:手起刀落,摇身一变大厨神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开头做得好,以后就顺理成章的变得越来越好了。他们也是第一次做这个工作,在这之前,也许他们里面有的人没有过多的经验和技术,也有不少队员都是第一次摸那粗糙的菜刀,也很少见过那偌大的锅与灶台、油烟弥漫的厨房……食材,佐料,调料的配比?对时间的精妙运用?每个人都是半斤半两,但正是团队里每个人的一知半解汇合起来,打造出了最匠心独运的菜式。每天负责后勤的人员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队伍全员皆后勤,铁打的炉灶,流水的人员,“厨师们”千变万化的烹制手法,让每一天饭食都是全新的享受,也因如此,发掘出不少的能人异士,以及口味、饮食习惯的碰撞,了解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内涵。清脆咛铃般的砧板声, 闲来无事的拌嘴声,偶尔的发出的惊奇声,总之,有人在的厨房,绝不会有安宁的时候。厨房就像是队员们的“开心农场”,在哪里,我们像是幼稚园里的大朋友,天马行空般地搭配菜式,尽情地享受着炒大锅菜。将来之不易的食材,运用巧妙的手法,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传承社会实践队的后勤队员们。一把好的炒手,让大伙不仅能吃得饱还吃得好,更好的开展工作。

进餐篇:用心料理,换来队员们真情以待

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传承社会实践队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从不相识到后来的彼此了解,从你我他她最后变成我们。对于他们而言,每天最开心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后勤喊你回去吃饭。每天饭前,他们都会进行猜谜的特色餐牌,然后一起等待着后勤人员把菜端出来揭晓的那一刻。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会加倍,同样,美食也一样。某队员:“来来来,我这里有一包豆角,谁要吃的,赶快来夹吧”。此时此刻,“我要,我也要”的声音从四面八方的传过来,俨然像是一个热闹的菜市场。路过偷吃的队员不经意的一句:“挺好吃的”,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只要看见大家吃得开心,我们就觉得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一位后勤人员的内心独白,其实他们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满满的爱。

洗碗篇:锅碗瓢盆,奏起“夜半小夜曲”

听见厨房里炒菜的声音,听过吃饭嬉戏的声音,自然也听过炊具间碰撞的声音。当曲终人散后,后勤人员还要忙着洗锅碗瓢盆,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直到最后一刻!后勤的一天,从一清早就开始准备着,一直到晚上清理打扫好厨房,踏着晨星外出买菜,迎着皎洁的月色结束一天的后勤工作。“你这边扫好了么?”“还差一点点就好了”“我这边弄好了,我来帮你吧”,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团结起来的传承社会实践队,所向披靡!

在三下乡的队伍里,有这样一个小分队,上可煮饭做菜挑食材,下可清洁食堂与厨房,左可分配三餐食物,右可为厨房大厨当打手,每天提供叫起服务,这就是既当爹又当妈,任劳任怨默默坚守的后勤组。无论风里雨里,那一缕缕乡间炊烟,永远走在传承队伍后勤工作的第一线。

通讯员/谢青青 廖雁

摄影/谢青青

来源/岭师数计学院传承社会实践队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45:37